历史上,希特勒在最后关头为什么不选择逃走?

宇泽历史


2017年6月,曾有一名自称赫尔曼·琼瑟伯格的阿根廷人,在阿根廷萨尔塔市对媒体发声,自己就是德国前领袖希特勒,当时此人已经128岁高龄。

大家都哈哈一笑,就连以色列的摩萨德,也不屑一顾。

答案很简单,真正的希特勒早就死了,所有一切故作神秘的假设与分析,说老希在最后关头神秘遁逃,然后藏匿在遥远的南美洲云云,都是讲故事而已。

但在最后一刻,确实有一个希特勒的死忠分子试图将老希救走,她便是女飞行员汉娜莱契。而且,她的飞行技术也真的了得,成功地从慕尼黑穿越层层包围,降落在希特勒的最后堡垒附近,并受到了老希的嘉奖。

这个时候,如果老希搭上汉娜莱契的飞机,确实有成功逃离柏林的机会,而且很大。因为三天之后,汉娜莱契又驾着一架教练机,成功地飞离了柏林。当时苏联红军担心老希就坐在这架飞机上,集中了大量炮火全力拦截,然而——她还是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点片云彩。

所以,老希是可以走的。

但他还是不走,因为他知道:走了也没啥用。离开柏林,前往慕尼黑,难道慕尼黑不会被盟军攻陷吗?

事实上,希特勒也明白,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延续下去的可能,灭亡,便是他唯一的结局!

在这里我们可以提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在战争结束之际选择了退位,永久放弃一切作为普鲁士王国国王以及兼有的德意志皇帝所拥有的权力,前往中立国荷兰隐居。

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规定将他定为战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 (如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 。但荷兰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甚至还得到一座小城堡——多伦庄园度过余生。英法最终也放弃了将他送上审判台的权力。

那么为什么希特勒就无法得到这种待遇呢?因为他不但入侵了永久中立的比利时,也入侵了永久中立的荷兰、丹麦、挪威,换句话说,他已然彻底破坏了参战国对中立国保持尊重这一信条。大家可以想一下,连德国的亲戚荷兰都被你入侵了,遇难之际,谁还愿意拯救你?

难道瑞士会吗?

所以,希特勒惟有一死,当苏军逼近之际,他下令德军统帅部撤离柏林,本人则留下“与柏林共存亡”。军事机关的所有参谋和文职人员都毫无例外地参加战斗,并决定对按兵不动的指挥官要在5小时内处决。

从战术上讲,柏林确实是德军精心设防的城市,防御体系完整,工事非常坚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苏军前进越艰难。苏军在进攻前首先用火炮和飞机对目标地域进行轰击,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喷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护下,一小段一小段的前进,从后院、地下室甚至地下铁道和下水道渗透进去,攻占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房。

也就是这个时候,柏林守备司令魏德林向希特勒提出了守军从首都突围的计划,并保证“国家元首安全撤离柏林”。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支持魏德林的突围建议,认为从军事的观点看,这个计划是有可能实现的。

还是那句话,离开柏林又有什么用?希特勒意识到他已彻底输掉了到这场由他发动的战争,他拒绝离开柏林,惟有在此坚持到最后一刻。

于是,在那一天的凌晨,希特勒宣布与等了他12年的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婚礼之后,希特勒口述了他的遗嘱,指定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接班人,他决定自杀并希望他们夫妇的遗体在总理府进行火化。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与结婚才一天的妻子在地下暗堡的寝室里双双服毒自杀,并且,希特勒在服毒的同时,还举枪对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接着,戈培尔等人将希特勒和爱娃的遗体抬到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浇上汽油进行火化。

一切就此结束。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很多答案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原因。我想从根本的原因来谈一下:

根本原因是:二战与以往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都不同,二战是一场彻底的现代战争。

怎么理解“现代战争”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武器、战术等现代科技,比如,在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中曾真正首次出现了空中格斗;如一战中高速机枪的应用;如二战时出现的新武器、坦克“闪电战”等。

但是,我所说的现代战争并不单纯指这些物质性的因素,明清时的中国使用红衣大炮对抗弓箭骑兵的战争,并不是现代战争呀。现代战争要从观念、理念上去定义。

现代战争,意味着战争是一种罪恶,蓄意发动战争的人是战犯,是需要被审判的。

在前现代的战争中,皇帝、国王打输了,可以选择逃走,大不了从头再来嘛,卷土重来未可知;也可以选择不走,在欧洲,打败自己的人和自己都是贵族,有的还是亲戚,即使不走,过几年也会被放回去;或者是因为有气节在,宁死不屈,宁死不走,这也是一种行为模式。

但古代的战争,是没有“战犯”这种概念的。

只有到了二战,随着法学的深入,这种新的战争观念就出现了。希特勒很清楚的知道,如果逃走了,终究也会被其他国家所遣送,如果投降,那么一定会上审判席,并且最终也会被判死刑。所以,他是逃无可逃的。

不妨看一下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就是很好的例子。伪满洲国灭亡,溥仪一开始也想流亡日本来着,后来日本投降,他就很清楚的知道,去了日本也会被引渡,干脆就留下来了,最后被苏军俘虏;

汪伪政权里,汪精卫死后,继任的陈公博刚当上伪政权一把手没多久,日本投降了,他就逃到日本去。逃了又怎么样,还不是被引渡回来,审判,判处死刑。

所以,希特勒不逃走是无奈之选择。当然,这其中确实也有他自己的尊严等因素。

最后讲一个小八卦:

当年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直打到柏林,德国普鲁士国王,也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都要自杀了,结果,伊丽莎白突然驾崩,继任的沙皇彼得三世本来就是德国人,更是腓特烈的粉丝,不仅撤军,还把抢到的地盘还给了普鲁士,更与普鲁士结盟。这段历史被德国人叫做:“勃兰登堡王室奇迹”。

希特勒在濒临绝境的时候,也盼望着奇迹降临。

奇迹确实降临了,罗斯福突然死了。

但可惜,杜鲁门不是彼得三世。

罗斯福死后不到20天,希特勒自杀。


danyboy


大家好,我是希特勒,我要死了,或者说我终于要死了,在柏林战役的最后一天,我深感疼痛,堂堂的德意志帝国、尊贵的日耳曼民族尽然会输,更是输得一败涂地,被打到了柏林,打到了离指挥室五十公里的地方,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但我知道的是...我们失败了,从横扫欧洲大陆到现在,他们一直把我当做一个小丑,一个滑稽表演的小丑,直到现在,他们才显露了出来,这些人并不是别人,而是我的将军们,一个、两个...全都是...



爱娃·布劳恩,对不起,我要走了,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走遍满是荆棘的土地、越过无法跨过的高山,去梦想初始的地方,一个没有其他人的地方,我想带你一起去,可是我不能,我...我无能为力,我不能就这样把你带走,但是我...爱你,不论在什么地方...

黄昏下的曙光

照耀在我的身上

我要走了

走到梦想初始的地方

只有自己

没有悲伤

...

我的骄傲、我的自负、我身上的一切都会随我前去,我并没有输,也永远不会,我将带着我的荣耀继续征服另一个世界,希特勒...万...岁...

砰~


历史伶俜者


希特勒没有选择逃出柏林有3个原因:

其一、元首的不服气心里在作祟:

希特勒见识到“斯大林格勒”挡住闪电战的奇迹之后,对苏联的顽强精神五体投地然而对比之下德军这种绝不后退一步的精神明显不足,在很多战线上希特勒都将德军的阵地比喻成斯大林格勒,比如诺曼底背后的“法莱斯”包围圈就被戈培尔的宣传机构吹成是德国的人的“斯大林格勒”,结果这个金池永固的阻击点不到3个周就被盟军全歼了。

之后当莫德尔元帅退回到“鲁尔”工业区之时,希特勒亲自下令鲁尔是德国的斯大林格勒,德军不准后退一步坚持阻挡住美英联军,结果不到一个月鲁尔守军投降。类似的事情又多次发生在东线苏德战场、南线意大利战场和北非突尼斯战场,元首对将军们不能坚守到最后以身殉国的苟且偷生行为极度不齿,他想在柏林给保罗斯、阿尼姆、曼施坦因、施坦因纳等人做出英雄版的示范因此没有离开。

其二、离开固若金汤的柏林有被俘的危险:

当时的柏林四周都被盟军间接威胁,凯特尔元帅的救援军队被迫沿着易北河向丹麦方向退却并最终在最北端的赫尔施泰因站住脚,这个重兵集团与元首大本营柏林相隔500公里以上,在没有制空权和大规模装甲部队掩护的情况下贸然突围简直就是加速死亡;往南取道捷克首都布拉格前往巴伐利亚也同样危险,因为苏军陈兵西里西亚只要翻过边界就能攻占布拉格,元首很有可能还没到达巴伐利亚就被苏军俘虏了,何况那里还是苏联伪军“弗拉索夫”的基地保不准会拿自己去寻求苏军原谅呢!

其三、元首逃走有可能导致德军哗变快速向盟国投降就像一战那样,而自己也不会有威廉二世的好运:


元首一直在强调坚守阵地到最后一个人,他坚持奉行德国军队打到哪里就应该坚守在哪里,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无数本可以反败为胜、扭转战局的战役都以惨败收场,陆军军官团早已经对希特勒恨之入骨各种政变和暗杀层出不穷,因此一旦希特勒自己选择放弃柏林跑路很难给死守柏林的官兵一个满意的交代,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坚守在柏林期待奇迹发生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同样是首都即将陷落,远东的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以及自己的富人宋美龄就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它们在接受法国著名媒体《画报》的记者采访时还义正言辞的表示要与首都一起抗击侵略者,并鼓励个个防线上的官兵全力以赴保卫南京,但是说完这些话的当天就乘坐自己的专机飞离了南京机场,法国记者用充满鄙视的语言在欧洲报到了这一消息,民国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希特勒和蒋介石孰优孰劣!作为看官你有什么看法呢?


兵器世界


一支德国科考队在北极进行勘察,在一处冰川下有一个洞穴,他们进入洞穴后,走了大概有3个小时,越走感觉气温越高。

就在几人精疲力尽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却是另外一副场景,这里气温温和,草木茂盛,有许多没有见过的动物,或飞,或游,或爬。


这个时候,只见一只霸王龙缓缓走来,好像早就已经发现了他们。这只霸王龙身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没错这个人就是希特勒,原来他没有死,而是逃到了北极,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

醒醒,快醒醒吧,不好意思,有点儿走神了,哈哈!

话说希特勒在二战结束前夕,在总理府和他的情人饮弹自杀,让很多人疑惑不解。

因为在当时,德国在北非和德国境内,还有数百万的军队,加上手下已经为他准备好了逃亡路线,按理说他不应该这么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同盟军包围柏林时,希特勒一开始寄希望于各地的守备军,让他们到首都柏林,继续进行战争。


可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各地的军队无暇顾及首都安全,他们被同盟军牵制在各守备要到,有的被围剿,有的选择了投降,根本没有军队可以支援柏林。

陷入重重包围的希特勒,已经对战争胜利不抱有任何希望,他已经有了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和爱娃选择了自杀,他的手下遵守他的遗嘱,把尸体进行了销毁处理,避免同盟军对他进行侮辱,也算有点儿骨气。


当时整个欧洲已经在美,英,法的控制下,希特勒无路可走只能选择自杀。

有些报纸曾经报道过,说当时的希特勒逃到了南美洲,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但笔者认为不可靠。

笔者相信不可一世的希特勒,不会选择这种平凡的生活方式,更不会苟且偷生,在他的人生格言中,似乎只有胜利或死亡。

希特勒当时自杀虽然可疑,但却是最为合理的解释,因为他似乎在宣告,只有自己可以审判他自己,别人不行。


—END—



冷月钩沉


希特勒作为对欧洲造成最大伤害的男人,即便是他死后,欧洲人居然也放心不下。

一直还有什么希特勒未死的传闻,以至于在1972年的时候,有个反纳粹主义者,硬是把已经埋葬的希特勒遗骸挖了出来,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可以说欧洲人对于希特勒,几乎是一种恐惧的存在,这种恐惧在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都一直存在。

那么希特勒真的在柏林被攻克时自杀了吗?我认为应该是自杀了,无论如何当时希特勒已经没有了逃脱的可能。

最后一次希特勒出面,正是苏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此时的希特勒也明白战争即将结束,而面对他的将是正义的审判。

希特勒不愿意被当作战犯审判,故而也就只有自杀这一条路能够选择。

作为一名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其实就意味着希特勒这个人不会选择逃跑,他的性格极度自负,加上其精神方面存在一种极强的偏执性。

所以希特勒不会选择出逃,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也还是觉得会有奇迹出现,不过当奇迹不出现的时候,他也就只有开枪自杀了。

曾经看过战后不少关于希特勒的传闻,说希特勒是个禁欲主义者,还是一个素食主义者。

从很多方面来看,都证明了希特勒这个人,其意志非常坚定,是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存在。

而且希特勒这个人,演讲天赋十分出众,所以他的“人格魅力”之下,才能汇聚一大批的信众。

这种人的性格确实是领导型的,符合领导型的一切标准,然而希特勒这个人性格中最大的缺陷就是过于自负。

极度的自负就意味着暗地里的自卑,希特勒曾经不断的垫高自己的鼻子,以证明自己是纯正血统的日耳曼人。

极度自负之下的希特勒,遇事是刚愎自用,而且充满着冒险性,准确的来说希特勒进攻波兰都是一场冒险。

就像战后披露的秘密档案中就显示,德军在进攻波兰之前,曾经有过信心不足,其高层也认为波兰百万大军,似乎不是短时间能够拿下的。

但是德军还是进攻了,原因就是希特勒不愿意停止脚步,希特勒渴望战争和扩张。

当柏林被围困之后,希特勒依旧认为苏军将会在柏林城下遭遇惨败,但是当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时候,希特勒也就开始了精神崩溃。

在地下室的希特勒,得知所有希望破灭之后,不愿意像一个失败者一般接受审判,于是就开枪自杀了。

他不想逃跑,也没有办法逃跑,因为无论怎么逃,他都是死路一条!


小司马迁论史


历史上希特勒在最后关头为什么不选择逃走?

一、1945年这一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希特勒重燃希望,或许战争会发了逆转,这种乐观的精神一直持续到4月20日生日那天,然而,4月22日,苏联红军包围了柏林,此时,希特勒绝望了,到4月27日,整个柏林都被苏联红军包围了,连希特勒所处的总理已在炮弹的射程之内,无处可逃。

二、德国不比中苏,国土面积小,没有战略纵深,不同日本侵占国民党首府南京时,蒋介石可以事先计划,迁都重庆,而苏联攻占柏林了,德国国土丟失待尽,首府柏林被几百万苏联红军围困,插翅难逃。

三、希特勒如同日本天皇,是被塑造成神一样存在,是二战德国人心中的神,德国崇敬英雄,不成功便成仁,自杀成仁。而且,希特勒已知晓墨索里尼逃跑失败被污辱至死,横死街头。作为军人,作为领袖,希特勒不愿冒逃跑被抓,屈辱而死的风险。

四、战争的惨败,必须得有人对国家、对世界有个交代与赎罪,作为一个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领袖,必须与城共存亡,逃走了懦夫的行为,不为世人所尊重。


大风起兮云飞扬y


希特勒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永不屈服,永不投降”,他一直在说这句话,他也一直在这样做。对于象征着德国的首都柏林而言,他不会抛弃柏林,不会抛弃德国。而对于希特勒的自杀而言,其实早在其最信任的元帅莫德尔在鲁尔工业区自杀时,希特勒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曾说:“如果莫德尔做的到,那我也可以”。可见希特勒早就做好了同他的纳粹德国一起灭亡的准备。


同时希特勒一直自诩为是一名德意志军人,而他总是要求前线部队进行死守,严禁任何撤退行动。而到了柏林即将陷落之际,希特勒作为一名军人,也要尽到他之前所要求其他人那样的职责,即抵抗到死。

即使希特勒选择逃跑,他又能逃跑到哪去呢?当时德军唯一还未被占领的就是北方的汉堡以北地区,再往北就是丹麦和挪威,随然德军在这里还拥有40至50万军队,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军事工业,他们的武器弹药仅能维持很短的抵抗时间,最多也只是争取十几天的时间而已。


而且希特勒经常将自己视为德意志民族的化身,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德军,代表着德意志民族,所以他不可能最最后的时刻,为了多活几天而逃离德国,跑去丹麦或者挪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

所以在盟军踏上德国国土的那一刻起,希特勒就准备好了同他的纳粹一起灭亡的准备,在他的眼里,德国已经灭亡,德意志民族最优秀的人民也都战死了,他要德国和德意志民族一起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战略论


希特勒对世界发声,谁说我死啦,我活动好好的,我在阿根廷牧马放牛悠然自得,不仅活着,还活的很好,我是传奇无人能及。

当我们论证老希同志为什么不逃走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其实他一直没有死,而是已经在最后的柏林战役后逃出升天,成功隐姓埋名呐?

各种相关证据都在不断证明这件事其实是有侧面依据的,而且是靠谱的。

2017年6月一名自称赫尔曼·琼瑟伯格的阿根廷人在阿根廷萨尔塔市对媒体发声,自己就是德国前领袖,希特勒。当时此人已经128岁高龄。

这一事件顿时引来全世界瞩目关注,我们都知道希特勒官方公布死于1945年,当时他56岁,距今72年,56+72等于128,那么希特勒如今应该有128岁了,而这位老人也正好128岁。

赫尔曼·琼瑟伯格(自称希特勒者)对外宣称:“我被责备犯下许多自己从未犯下的罪行。正因如此,我在长达大半生的时间内,不得不躲避犹太人,所以我已经得到了惩罚……”

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本人先是一笑了之,后来又有很多疑惑,更多还是不相信,不过在后续很多披露资料已经侧面证据支持之下,我开始疑惑还有动摇,也许这并不是天方夜谈。

下面我们看看几个侧面证据

首先是,希特勒死亡的描述,以及相关疑点。

第一:据苏联在柏林发现的希特勒尸体测算的身高是约165cm左右,而希特勒本人官方身高其实在175cm左右。

第二:有传言说,希特勒因为某种身体疾病,曾经切除过左侧睾丸,于是这就因为流言成啦事实,于是苏联人发现的希特勒尸体也是缺少左侧睾丸。可是问题来了,按照德国政府保留的权威体检报告,希特勒其实身体完整,各个器官发育正常,也没有手术切除睾丸记录,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是以讹传讹,苏联人为了获得击毙希特勒胜果而制作假宣传。

第三:这一论断又和上一条苏联人报告自相矛盾,据说希特勒遗体是被火焚烧的尸骨无存的,放火的卫兵还被苏联军方逮捕,那么遗体检查缺少左侧睾丸之说从何而来?

第四:苏联官方宣传说,希特勒遗体被焚烧后,有颅骨和牙齿保留,并且通过法医鉴定说是希特勒无疑,那么经历过火花现场的都知道,火化后遗体一般只有少部分碎骨保留,留存颅骨牙齿也许有可能,可是希特勒是被汽油焚烧的,这种军用汽油可不是一般引火材料,如何会有大块骨灰存在?奇怪太奇怪啦!

第五:那被发现的颅骨和牙齿其中牙齿是假牙,而且产自1944年德国柏林“张牙舞爪”假牙厂,可是问题又来了,德国官方医疗资料并没有希特勒安装假牙的记录?那这拥有假牙的遗体到底是谁?又为何会被认为是希特勒?

基于以上所有,我们有理由相信的就是,这个被苏联发现的尸体,并不是希特勒本尊,最有可能是替身或者其他人。

那么真实的希特勒到底去哪里啦?他还在吗?在的话会在哪里?

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实希特勒在帝国覆灭前,用替身的方式制造自己的假象,通过低下秘密渠道逃亡国外。嗯嗯,绝对有可能。

那么他是如何逃跑的,我们就在来推演一番。

柏林战役开始前,美苏二面夹击进攻柏林,这时候的希特勒也在谋划着自己逃出升天的计划。

早在柏林时间4月25日夜晚,柏林总理府地下掩体堡垒内里,希特勒就已经主持并召开会议,密谋自己该如何撤退

德国精英女飞行员汉娜·赖奇还有希特勒私人飞机驾驶员甘斯·鲍尔就是这次计划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受命全程执行此计划。

4月27日天还没亮之时,就有二架可载十人的私人飞机连同JU-52战斗机一起飞抵柏林秘密机场,(盟军情报部门侧面证实此事)

4月29日,纳粹德国空军仅存的精锐一百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全部起飞执行希特勒撤退护航人物,掩护希特勒私人飞机冲出苏军防空网。(战报记录确有其事)。

飞出柏林的希特勒私人飞机逃亡到半个盟友的西班牙领空内,在西班牙忠实的纳粹分子保护下希特勒得以休息并策划出逃南美(也是亲纳粹国家的阿根廷)

十多天后,德国投降前,纳粹海军元帅邓尼茨将军做出最后一项绝密计划,那就是派纳粹海军新锐微型潜艇,秘密开往西班牙。

开往西班牙的纳粹微信潜艇,在西班牙海军配合下在港口城市(ALGECIRAS)阿尔赫西拉斯进入微型潜艇,并且开始逃亡之旅,一路艰辛后终于抵达友好国家阿根廷。

以上就是希特勒逃亡路线,最难是逃出柏林,只要逃出柏林逃出德国,盟军在想抓希特勒无异于痴人说梦。

希特勒最终目的地为何选择阿根廷也是很有讲究的。

首先,当时阿根廷也是有纳粹背景的军政府执政。

其次:阿根廷并没有被波及到二战战火中,收到战争冲击非常少,而且位置够偏僻。

第三:阿根廷有他很多支持者,有支持者意为着有庇护者。

最后:哪里有着他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的广袤大草原,经历良多的希特勒,在柏林覆灭前才和爱人爱娃结婚,如果有选择当然找个好地方愿意安度晚年。

至于最后为何自白:理由也很简单,大限将至,快死啦,最后为自己发声一次,强人内心总有不服输的那股劲在,无论年纪多大都是强人。

好啦,以上所有都是基于部分揭秘资料,自我思考后的综合分析,难免会有错漏,不过我很想问各位,你们认为希特勒是活着好还是死了好??


阿斗不傻


在历史电影《帝国的毁灭》中,希特勒面对着那些劝他逃出柏林的高官们说过这样的话:

“我不会逃跑,就算逃跑也终究不过是在荒野中死去或被俘虏,我要坚守柏林!”。

这句话其实就说明了希特勒不逃跑的直接原因——逃跑并没有什么意义。

到1945年5月的时候,无论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哪怕是最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也看出了战争的走向:同盟国必胜,轴心国必败。

希特勒的死,根本不取决于柏林战役的胜败。苏军兵临柏林城下,就已经标志着纳粹帝国的彻底崩溃。

在柏林战役发生时,德军已经完全是强弩之末,而且实力已经消耗殆尽。柏林战役中,德军集结了八十万人,这已经是当时德国能够集结在柏林城下的所有军队了。但苏军集结了超过250万人!实力三倍于德军,又掌握有绝对制空权。而且苏军的士气高昂,军队多为百战之师,而德国很多部队由于减员严重,都是临时征调的普通百姓组成的。

除此之外,苏联还有源源不断的后方补给,整个苏联都在尽全力支援柏林战役。在柏林之外一百多公里还有盟军部队随时可以支援柏林。而德国的弹药补给等完全依靠储备,最后阶段几乎弹尽粮绝,柏林外围的德军集团全部被盟军分割包围或者打援,无法支援柏林。



除了实力的巨大差距之外,希特勒的个人战术指挥也很有问题。希特勒可以说在战略上尚有可取之处,但战术指挥的确糟糕。他完全不支持“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运动战,讲究死打硬拼,让部队过分消耗。即使在柏林战役中,希特勒还命令已经精疲力竭的第九集团军支援柏林,在得知第九集团军已经丧失战斗力之后才彻底丧失希望。

希特勒知道自己的战争必败,自己早晚要死。而且一旦他被俘虏,等待他的必然是无尽的羞辱与严厉的审判。与其狼狈的被捉住或被打死,不如自己选择一个“体面”的死法。

而且在希特勒死后,纳粹迅速结束了战争。这场战争完全是希特勒自己在驱动。日本投降之时,天皇尚且可以免于审判,但德国投降的话希特勒绝不会免于审判,这是希特勒自己明确知道的,何况他这样一个极端主义者,对“懦夫”如此鄙视,又怎么会投降呢?

这里说一句,对于法西斯的同情,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接受的。纳粹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政权,是全人类的敌人,希特勒是恶魔,他死有余辜。

《帝国的毁灭》极为贴近史实的讲述了纳粹帝国最后的两个星期,很值得一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