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平常”的上一天班

武漢加油

我想去“平常”的上一天班


心繫武漢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的不僅僅是全武漢、全湖北,更是全國人民的心,大家紛紛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武漢加油!我們相信堅持下去,終會春暖花開。

我想去“平常”的上一天班

“看到病人康復,看到一個個家庭重新又能夠相聚在一起,病人和親人又正常地生活,這是我們最大的精神動力。”說這句話的,是上海支援武漢第一批醫療隊成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鐘鳴。對這位上海最早的“逆行者”,許多人並不陌生,1月23日小年夜,鐘鳴接國家衛健委指令後即刻奔赴武漢金銀潭醫院支援,是上海第一位出發的醫學專家。


我想去“平常”的上一天班

鐘鳴醫生登上開往武漢的高鐵。中山醫院供圖

至今,鐘鳴在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工作已20余天,他帶領的治療團隊配合越發默契,也漸漸摸索一些救治的經驗與方法。只是徹底攻克新冠肺炎絕非易事,還有許多事要繼續做,鐘鳴和全國眾多一線醫護人員仍在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抗擊疫情。2月1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山醫院瞭解到,鐘鳴在武漢支援以來發回部分語音資料。記者將其整理成文(表述略有修改):


進入金銀潭醫院後,我在醫院臨時病房改建的ICU工作,平均每天工作10-11個小時。我帶領了一個治療小組,負責對重症病人進行各種治療,包括呼吸的治療,給病人插管,做俯臥位等等。如果有病人腎功能衰竭,我們要做床旁血液淨化治療,甚至給病人上ECMO等。救治過程中,我們根據病人具體病情隨時動態調整藥物方案。

新冠肺炎是一種陌生的疾病,一開始,最大的難點是當地相對缺少人力和硬件資源。同時,我們對病人如何走到危重症狀態背後的機制還不夠了解,這就使得救治困難重重,危重狀態下,病人的病情比較兇險。危重病人的救治,是我們面臨最大的挑戰。新冠肺炎危重病患和我們以前接觸到的其他危重病人有很大不同,這使得我們剛開始有一些無以應對。似乎過去積累的一些經驗和一些治療方法,都不能奏效。ECMO(人工肺)並不是萬能的。ECMO運用到過許多病例,如果病人只是單純的呼吸衰竭、肺功能衰竭,或單純的心功能衰竭,ECMO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心肺支持作用。只不過,如果病人已經進展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狀態,那恐怕光靠ECMO支持解決心肺問題,也不能改變最終結局。也有不少令人欣慰的情形。我們的團隊慢慢磨合得越來越好,對這個疾病的發展規律,開始有了一點了解,使得治療日漸變得更有效。那些真正有希望的病人,現在比之前更有希望得到治癒。


隨著上海醫療隊和全國其他省市陸續支援湖北,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是很振奮的。其實他們大多數人從去年12月底開始至今,沒有休息一天,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心理和身體都非常疲勞。但當我們舉國支持湖北、支持武漢,可以說給當地醫護人員帶來非常強大的心理支持和振奮,使得他們都有很強的精神動力繼續堅持,與疫情鬥爭。

現在看到出院的病人多了,一方面是我們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對這個疾病有了更多認識和經驗,不同的治療團隊正在摸索出自己的經驗和方法,這使得治癒人數在增多。另一方面,從國家到各個省市,我們有大量投入,包括硬件和人力投入,這也促進了治癒患者的增多。

對我個人而言,在這裡救治病人,不能說不害怕。我們接觸過危重症病人,知道一旦進入危重症狀態,會發生什麼樣的後果,所以不免也會感到害怕。但在工作時不會想這麼多,只有一個人獨處時想得會多。

我很感謝家人的支持。我妻子本身有醫學背景,作為醫生的家屬,她認同我作為一個醫生的職責,她也習慣了我可能接到任務後隨時要出發,去到病人身旁,她理解我們這種職業的特性。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何時能迎來終點,我沒有辦法做任何的預測。這可能需要專業的流行病學家,站在更高的層面做預測。但我知道的是,只有我們整個疫情得到控制,發病人數降低甚至不再增加,危重病人都獲得救治,這才是這場“戰役”的終點,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回家了。

我們治病救人,病人能康復,因為治療而獲益,這就是我們巨大的精神動力的源泉。我想這也是所有醫護人員精神動力的源泉。看到病人康復,看到一個個家庭重新又能夠相聚在一起,病人和親人又正常地生活,這是我們最大的精神動力。


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