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6招,在家防“疫病”

在當下的抗疫一線,“中醫藥”被頻頻提及。中醫認為,新冠肺炎屬於“疫病”範疇,是以傷陽為主線,病位在肺和(或)脾。對於疫情的科學防治,中醫也有自身的特色。

中醫教你6招,在家防“疫病”

注意防護,可戴香囊。新冠肺炎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戴口罩、勤洗手等個人防護尤其重要。另外,大家可取適量藿香、佩蘭、山奈、冰片,研成末或直接裝入香囊佩戴,夜間置於枕邊。

合理飲食,避免油膩。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受損,人體正氣就得不到補充;正氣虛弱,衛外無力則易感外邪。因此,疫情期間飲食宜清淡,避免進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避免過食,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每天定時作息,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睡眠,可以嘗試子午覺養生法,即中午11~13點睡午覺,晚上11點前入睡;還要注意避免房事過度,以免耗傷腎精。

宅在家裡,也要運動。缺乏運動易使氣血不暢、脾胃功能減弱,平時要避免久坐久躺,長時間玩手機。在家也可進行很多運動,比如瑜伽、健身操、跳舞;中國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功法可促使氣血通暢、血脈流通,既能強身健體,又能舒暢情志,適用於居家人群預防新冠肺炎。

疫情期間,避免恐慌。這段時間,人們常出現恐慌、過度焦慮和煩躁的情緒。中醫認為,恐傷腎、憂傷肺、思傷脾、怒傷肝。不良情志可引起臟腑功能紊亂、氣血失調,降低抗病能力。心情舒暢、精神愉快,臟腑機能才旺盛,不易感染疾病。

中藥調理,糾正偏性。藥物預防是中醫的優勢所在,利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使人體處於平衡狀態,從而不易生病。脾虛者健脾,肺虛者補肺,肝旺者疏肝,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陽虛者壯陽,寒盛者袪寒,損有餘而補不足;也可根據患者體質,給予個性化中藥預防處方。

中藥劑型豐富,藥茶、藥膳服用方便,味道易接受,可廣泛用於各類人群,起到養心安神、解鬱除煩的作用,比如百合、合歡米、酸棗仁等。中藥湯劑藥可根據個體健康狀況靈活調整,身體狀況欠佳及有特定需求人群,可用中藥預防方:生黃芪15克、黨參9克、紫蘇葉9克、羌活6克、防風6克、藿香6克、金銀花9克、茯苓15克、炒白朮9克、陳皮6克、生薑6克,水煎服,每日一副,分早晚兩次服用。中成藥快速易得,適用於應急或不方便煎煮中藥的人群,可選藿香正氣軟膠囊等。對於不易接受中藥的兒童,還可以採用藥浴、敷貼等方法。

另外,穴位按摩、艾灸、中藥泡腳等方法也有助於防範外邪。

穴位按摩:按摩太陽穴、神門穴(靠小指側的腕橫紋處)、內關穴(腕橫紋上約3指處)、百會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湧泉穴(足底第2、3腳趾間趾縫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等穴位,可起到鎮靜安神作用,減輕焦慮或抑鬱。

艾灸:艾灸有調和氣血、養心安神的作用,可取膻中穴(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內關穴、神門穴等,每穴灸10~15分鐘左右,每天1次,每3天歇一天。

中藥泡腳:泡腳時可加入一些中藥,如生薑、艾葉、白朮、肉桂、紅花等,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還有助睡眠、調節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