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高情商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作者 | 蔡康永


我們每個人都從小就聽慣了爸媽這樣稱讚我們“聽話、乖”。


我們早已接受所謂的“好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而乖孩子,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可是我們知不知道,孩子是靠著壓住自己的不情願,自己的各種情緒,才能被稱讚“聽話”的。


蔡康永:高情商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蔡康永就曾在自己的書中說過:高情商絕不是委屈自己,而情商真正的意義,在於愉快地做自己。我們訓練情商,不是為了扭曲自己去討人喜歡,而是為了做情緒的主人。


今天,小花就為大家分享一段《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中的文字,希望讓您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有新的認識。


蔡康永:高情商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我有個朋友是明星,也是個媽咪,有個小孩在唸小學。她手把手地教會小孩背下了五首唐詩,我去她家吃飯時,她要她的小孩把這些唐詩背給我聽。


我飯還沒吃,就得聽詩,等於還沒拿訂金,就要先工作,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位太太,李白杜甫死了也都有一千兩百多年了,你家孩子要揹他們的詩,也不爭在這一頓飯的時間,讓小孩先吃飯吧。”


小孩本來就不情願,此時一見有了聲援,立刻也表示不想給客人背詩,估計也是隱約嗅到了我沒什麼興趣聽。


“嘖!乖一點,不可以這麼沒禮貌。”明星媽咪說。


天曉得,沒禮貌跟背不背詩有什麼關係。大人罵小孩常常是口不擇言,罵了再說。


“我們就先吃飯,吃完了再說吧。”我說。


“嘖!乖一點,不可以這麼沒禮貌。”明星媽咪對我說。


小孩終究乖乖背了詩,我也乖乖聽了,聽完當然讚賞一番,主要是讚賞明星媽咪的傑出教育。


“嗯,好乖,好聽話!寶貝最聽話了,媽媽最愛你了!”明星充滿愛地抱抱孩子,放孩子去看卡通吃晚餐了。


我看了明星一眼,她立刻回瞪我。


“你是不是要批評我讓小孩看卡通吃晚餐?”她先開口為強。


“沒有啊。你管教你的小孩,關我什麼事?我可以吃飯了吧?”我說。


“那你剛剛在我說我最愛我小孩的時候,你那個眼神,是什麼意思?”


我嘆了一口氣,放下筷子。


“你剛剛抱著小孩,說你最愛她的時候,你還記不記得,你稱讚她什麼?”


“當然記得,我說:寶貝最乖,最聽話了。”


“嗯。”


“嗯什麼?怎麼樣了?是我小孩哪裡不乖不聽話了?”


“你說你很愛你的小孩就好了。你為什麼要把聽話放在愛的前面?小孩不聽話,你也一樣愛,不是嗎?”


蔡康永:高情商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我們每個人都從小就聽慣了爸媽這樣稱讚我們。我們早已接受:所謂的“好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而乖孩子,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可是,我的明星朋友的小孩,是做了什麼,而換得了“聽話”的稱讚呢?


小孩是靠著壓住自己的不情願,才被稱讚“聽話”的。


所有的小孩,因為害怕而不肯去看牙醫、因為厭惡而不肯吃青菜、因為害羞而不肯在客人面前表演,如果他們勉強把他們當時的害怕、厭惡、害羞給壓住,藏起來,他們就會被稱讚聽話、乖,而被認定是一個好小孩。


“你是在跟我計較什麼?小孩能夠把那些不必要的感覺跟情緒都壓下來,不是很值得稱讚嗎?”


“被這樣稱讚著長大,將來可能會覺得,所有這些不討人喜歡的感覺、情緒,都是丟臉又麻煩的東西,然後就成為一位老是想壓下這些情緒的大人。”


“這樣,不就表示她情商很高?”明星媽咪說。


“你覺得這是情商高?不是在委屈自己?”我看著她。


蔡康永:高情商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當爸爸媽媽對小孩說“你真的把我惹火了”的時候,爸媽是理直氣壯地承認自己是有情緒的,而且情緒很大。


而情緒這麼大的大人,緊接著責備小孩的下一句話,卻是“你這小孩為什麼這麼不聽話?!”


責備對方“不聽話”的意思,就是“我可以有情緒,但你不可以有。”


這很玄妙,當光波或聲波遇到阻擋,要不就折射,要不就穿透,可是生氣罵人的爸爸媽媽,送出強烈的情緒波浪時,卻要求小孩不能折射,也不能任其穿透,而是要求小孩“吸收”這些來自大人的情緒。


小孩不但要親身體驗爸媽的情緒,還要同時抹除自己的情緒。


這樣的教育,就是告訴小孩:情緒是一種特權,想有情緒?等你也熬成了大人再說吧!


小孩抱著這樣的態度長大,應該會覺得自己不該有情緒,就算有也要藏起來,然後,等到自己可以對別人頤指氣使的時候,再讓情緒充分地發洩吧?


或者,有些小孩,被爸媽這樣對待,轉過身也就這樣去對待生活中服務他們的人。


這樣的養成,把表達情緒當成了權力的展示。那些買個東西、吃個餐館,都可以對服務人員大發脾氣的人,恐怕就是誤會了情緒的意義。以為誰有權,誰才可以有情緒。


生活裡,很多人跟我們並不是權力的關係,沒有上下之分。朋友之間、戀人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都可能不是權力的關係。


面對這些平等的人,我們的情緒該怎麼辦?他們的情緒又該怎麼辦?


如果能夠把表達情緒當成理所當然的事,而不是特權,才有可能把情緒納入日常生活,自在地活下去啊。


蔡康永:高情商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有很多創造了一時話題的暢銷書,等到流行過了再看,難免覺得過時。但如果能夠多年不退流行,就會成為經典。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二十多年前轟動一時的著作《EQ》,作者曾特別為中文譯本寫了一篇序。


他在序言中提醒華語世界的父母:雖然他們善於督促小孩把考試考好,把公司要求的工作做好,但卻在教養上,非常忽略小孩創造自己人生的能力。


二十多年過去了,《EQ》這本書裡講的很多事依然被忽略,我們的基礎教育,依然教學生只對付頭腦,不對付心靈。


幸好這件事我們可以自己練習,而且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開始,都能感覺到這樣練習的收穫:你越來越會安頓你的情緒,對重要的人懂得了在乎,對不相關的人也能不在乎。


換句話說,如同河流容納倒影與水滴,接納情緒的存在,成為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莫名其妙地,一輩子當情緒的奴隸。


本文選自《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