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话说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是什么意思?

黔多彩彪哥


农村俗话说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这个有两种原因说法:第一,前十年媳妇进门怀孕要婆婆照顾,男人是顶梁柱要上班或下地劳动。后十年婆婆年龄大要媳妇照顾婆婆。第二,前十年的时候媳妇看婆婆的脸色过日子,后十年婆婆看媳妇的脸色过日子。这种说法虽说不能完全反映全部的婆媳的关系,但是大部分的婆媳关系是这样的。这就是农村俗话能流传这么广泛的原因。

谢谢各位读者推荐补上几种俗说吧!


乡间农夫相见有缘


某小区有一个出了名的好媳妇,他们家的老太太摔了腿,几百天不能动。一日三餐,儿媳妇都是端到跟前。老太太腿有了好转之后,儿媳一下班就陪婆婆锻炼。老太太自己都说:她娶了一个比女儿还亲的儿媳妇。

小区里的婆婆们,都羡慕这个老太太,有这么好的儿媳妇。他们经常望着这个好媳妇的背影,长长的叹气:“唉!要是我躺在床上,估计我那儿媳妇会偷着乐呢。”

好媳妇婆婆家的对门也住着一位老人,只有一个儿子。好不容易给儿子娶了媳妇,可那媳妇,是媳妇吗?面不会擀、饼不会烙,有事还爱叫儿子帮忙,哪里有媳妇的样子。

周末,老人在小区里歇凉,正巧遇到了对门的好媳妇,她正在和孩子一起玩耍。

老人说:你婆婆真幸福,遇到了你这个好媳妇。老人说起了自己的儿媳妇,满肚子的不满。

对门的好媳妇听着、笑着。等老人说完了,她说:阿姨,别生气,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老人说:看你说的,生啥气呢。

她问:你儿媳下班晚,让你儿子接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

老人说:生气啊,我儿子上一天班那么累,她又不是不认识路。

她再问:你儿媳生孩子,生的女儿还是儿子?当时你是什么心情?老人说:她生的女儿,我很生气、看看人家谁谁谁生了儿子、多风光啊。

她继续问:你儿媳妇坐月子时,你有没有好好照顾她,你当时是什么心情?你有没有在乎她的感受?

老人说:我感觉现在的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什么都不用做还喊无聊,不就生个孩子吗。我们那会,生完孩子不久就下地干活了。

她停顿了好一会,缓缓的说:其实,我和你儿媳妇一样(哪能啊,你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儿),我以前也不会做饭,在厨房帮我婆婆的时候,她老让我去看电视,说她一个人能忙过来(老人愣了一下)。我下班晚的时候,我婆婆会让老公来接我,她说女人家太晚不安全。我怀孕生小孩时,我婆婆天天照顾我,什么都不让我干,给我和宝贝准备了所有东西,等着迎接我的宝宝(老人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我生的也是女儿、坐月子时,整整一个月,我婆婆天天端饭给我,有空就陪我说话聊天,晚上孩子不让我抱,婆婆要自己照顾,她说女人一辈子最难熬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剖腹产太受罪,伤元气,看电视伤眼,出门伤身,面对四面白墙,度日如年(这时老人低下了头)。我婆婆常说:婆媳婆媳,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现在,大家都看见我待她如亲妈,大家没看见,一直以来,她对我如亲生女儿(老人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没说出来)。阿姨:你说我遇到这么好的婆婆,能不做个好媳妇吗?

老人没有说话,心里暗想:明天一定要早点起来,早市里的鸡呀、鱼呀比较新鲜,儿媳妇爱吃。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基本上,结婚头十年,是媳妇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刚进婆家们不适应,怀孕期间不舒服,坐月子需要照顾,忙不过来需要人帮忙、带孩子等等。大部分婆婆这十年是最悠闲的十年,身体还硬朗,退休了没事干,也是和媳妇培养感情的最好时候。在媳妇刚进门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婆婆伸一把手,媳妇能不感激吗?十年后,媳妇熬过来了,婆婆的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时是婆婆需要媳妇的时候。假如开始婆婆没有尽到婆婆的责任,哪个媳妇能心甘情愿的去对婆婆好呢?

结婚开始的几年,婆婆要负70%的责任。我敢说:最少九点九成的媳妇,在刚结婚的时候都想着孝顺公婆,家庭和睦。婆婆的心尽到了,没有媳妇不感恩、不孝顺的。


丰丰兄


十年前看婆。十年后看媳。

这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能谈了几千年,现在所有人人搞不明白。农村常说的十年看婆十年后看妻,通俗的说法就是媳妇儿刚进家门的时候,看看婆婆怎么对待儿媳妇,十年后老婆又是怎么对待婆婆的?

在我们老家隔壁村就有一个这样的典型吧。这位老婆婆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结结婚成家另过,由于小儿子最小可以说是掌上明珠啦!还有一个年迈的婆婆。小儿子对妈妈的话是言听计从。就是现在人所说的宝妈男。整天就是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教唆他的小儿子要他好好管着他老婆不要这个那个的,这里做的不对,那里做的不对。

结果没多长时间小儿子两口子离婚了。留下来一个小男孩,看着小孩子每天都穿着脏衣挺可怜的。

怎么说啦,进入21世纪了。年轻人需要独立的生活空间。父母尽量不要干预儿女过多的事情。这样才是对子女的爱。





陈哥爱生活


不只农村说吧!在我们这里好像没有这个说话,像我婆婆那个年代婆婆哪里会管他们,都是自己生自己搞,我婆婆的婆婆老了几个儿媳还不是照样得照顾她们的婆婆到死。

这句话是近些年才开始流行,意思就是说儿媳刚嫁到婆家,生孩子带孩子期间是最辛苦的,又要带孩子做家务,忙不过来的时候婆婆能帮个忙,帮儿媳坐月子,孩子哭闹的时候儿媳一个人应付不过来的时候能帮一下,现在困难的时候婆婆帮忙了,以后老了就得麻烦儿媳照顾了,这样儿媳也照顾得心甘如愿,不会不管婆婆,婆婆老了也不至于落得个没人想照顾的老人,不用去闹腾,可以安心的过个老年人生活。

这就是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刚有小家庭,刚有孩子,小家庭一定会一团乱,儿媳会不知所措,会慌乱,刚开始会很困难,有个人帮忙就不一样了,过了一个时间段就好了。

而公婆老了也需要一个人照顾这不就正好互补了吗?谁也没生谁,谁也没养过谁,一个女人来到你家里你不先对人家好?难道人家会一来就和你亲?就好比一个客人来到你家你不得热情对待?不管任何事都是有来才有往,如果年轻不帮儿媳,就别怪老了儿媳不管你,因为你们谁也不欠谁,找自己儿女。


小纯的日记


简单点就是山十年跟着婆婆混,后十年婆婆跟着媳妇混。

前十年刚进老公家门,三年什么都不懂,得婆婆教导,又三年怀孕需婆婆帮助,再三年需婆婆帮带孩子,后一年需婆婆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是前十年。

后十年。轮到媳妇来引导,开导,照顾好婆婆,




农村玲珑


以前的年代都是儿子媳妇都是和父母住的,所以前十年媳妇嫁过去的时候婆婆还年轻婆婆掌家,婆婆是女主人,媳妇都要看看婆婆的脸色过活,十年后婆婆老了管家权交到了媳妇手上,婆婆过的好不好就要看媳妇的脸色了,大致这个意思


玥丫头的妈妈


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前一句可行,后一句难期!

笔者从来不否认好婆媳的存在,婆婆爱媳妇,媳妇敬婆婆,婆媳和谐相处,家庭和和美美,那多让人羡慕!可以说,这样的婆媳家庭就是中国当代家庭的典范,绝对是人人期待、家家憧憬的境况。可是,也正因为如此而可遇不可求,并表明这种典范家庭的稀缺。或者说,大部分家庭的婆媳关系就是一地鸡毛。

农村有句老话: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就是说,如果前十年婆婆对儿媳妇做的好,后十年儿媳妇也会给予同等回报。真的吗?

老话毕竟是老话,世事变迁人心不古,前一句尚还可行,后一句则难期待;前一句很多婆婆能够践行,后一句大多媳妇则难以为继啊!



在过去,家庭伦理多以道德进行规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比如与人为善,百善孝先,敬老以礼等。无疑,这些传统道德是优秀的,但也是理想化了的。为什么说是理想化而不是现实化的?那是因为实践效果并不是很好。在过去,妇女须守三从四德,长幼有序,媳妇哪能不尊重婆婆?善待婆婆、孝敬婆婆、对婆婆以礼相待也就很常见。

但是,时代不同了,人的三观变迁实在太大,而道德规范又缺乏力度,前十年婆婆即便对儿媳仁至义尽,后十年也难保媳妇不仁不义。即便这种情况不是全部,但也非常普遍。



先从婆婆的角度来看

虽然不排除把儿媳当外人、对儿孙不管不问且还道德绑架养老的低素质婆婆,但绝大多数婆婆对儿媳都能够做到身体力行。为什么?

一方面,时下娶个儿媳不易啊,尤其是农村的娶妻荒,城里的高房价,都让娶儿媳成为家庭的一大难题。如果娶到了,当婆婆的高兴还来不及,自然会善待儿媳。

另一方面,爱屋及乌。婆婆疼儿子,自然爱媳妇;婆婆喜孙子,自然对媳妇好。再说,婆婆也希望将来媳妇善待自己呢,怎敢有丝毫的懈怠呢!



现实就是:很多婆婆自己过得很节俭,也要把大多积蓄给儿子买房买车,然后再出力操心,带孙子做家务。因担心儿子一家过不好,就是自己到六七老十,还是会照顾他们。甚至还有的让儿媳在家带孩子,老两口外出打工挣钱,以尽养家职责,一直做到做不动为止。

因此可以说,大多数婆婆的前十年是合格的。尽管婆婆和媳妇之间也会存在代沟差异,但与婆婆对媳妇好不好并不相关。

总结:公婆作为儿子的父母,他们一生的愿望追求就是家庭美满人丁兴旺,他们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会用在儿女身上,毫不掺假,甚至不顾及自己的晚年将如何收场!由于他们还停留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所以必定会把疼爱都留给儿女———自然包括儿媳在内。



再从媳妇的角度分析

首先还是那句话:在这个追求和谐社会的时代,好儿媳永远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好儿媳的作用甚至还会超过好儿子。

但是,任何优秀的事物往往也是稀缺的珍品,好儿媳的数量仍然是凤毛麟角。相反,一些准儿媳还未进门,就已经做好了和婆家“博弈”的准备,这才是大多数。后十年将如何对待婆婆可想而知。

首先,她们对于婚姻的价值观发生了畸变,婆家成了改变人生的第二个节点。一个朋友的儿媳的就说过:我嫁到他家就是来享福的!现在农村女孩找婆家除了要求男方经济条件要好,还要求公婆齐全,有工资更好,最好再有个姐姐。如果公婆不全,有兄弟两个,基本不予考虑;没有婆婆的直接否决。为什么?婆家富裕就不用说了,有婆婆可以照顾儿子儿媳,外加洗衣做饭带孙子,作为儿媳妇自然就福厚了。



其次,儿媳的情感倾向除了亲爹亲娘,最主要的还是向下,即自己的儿女,能留给婆婆的亲情少之又少。婆媳之间没有天然的“仇”,但也缺少与生俱来的“爱”。虽说感情可以培养,但婆媳长时间相处,更多的是矛盾滋生,这反而堵塞了培养感情的通道。另外,每一辈人都会把更大比例的感情投放到孩子身上,而回馈给父母的很少。当婆婆在照顾孙子上面有缺失时,只会引发儿媳对婆婆更大的不满与愤恨。在电视剧《双面胶》里,丽娟就是因为婆婆喂奶的问题而与婆婆反目成仇,并骂婆婆是“白眼狼”,要把婆婆扫地出门。

再次,父母照顾孩子和儿女照顾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导致心态上的巨大差异。父母从小拉扯孩子,到照顾儿子儿媳孙子一家,虽然辛苦,但绝大多数心甘情愿,似乎总有一种“幸福感”融入其中。反过来,让他们照顾一个老态龙钟又病病怏怏的老人,又是什么感觉?甚至,你还希望做儿媳的能每天耐心地照顾一个卧床的婆婆?这个婆婆侍候儿媳做月子完全无法对等交换。有不少儿媳就对丈夫说过:你侍候你妈我不反对就已经够意思了。



第四,中国社会的养老模式也使得儿媳难以同等回报。一方面,儿子儿媳的养老能力确实不足。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个儿子可能要面对几个长辈,资金不说,就是精力也来不了。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儿女又会怎样呢?往好里说,可以减轻每个儿女的负担;往坏里讲,也可能相互推诿。农村老人有一群儿女却无人养老的例子并不少见。另一方面,儿子儿媳养老仅在义务层面就存在各种困难,至于把赡养老人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更难了:对老人不仅给他吃喝看病,每日贴心侍候,还要给予情感温暖和精神慰籍,你觉得儿女们有这个时间精力和耐心吗?所以,要求儿媳后十年做到像婆婆的前十年一样,想象一下也就算了。

第五,婆媳之间没有亲情的“瓤子”,一旦破了皮也就积了怨。农村有句俗话:恼皮恼不了瓤。就是说,闺女和亲娘就是闹了矛盾,也不会伤及亲情的本质。但到了婆媳之间,可就要当心了。因为婆媳之间没有亲情的“瓤子”,一旦破了皮也就积了怨,啥都没了,做媳妇的又怎能好生孝敬婆婆呢?



总结:前十年看婆婆,后十年看儿媳,无非是古人追求的居家和谐理念,既是一个道德标准,也是一个行为规范。但在现代社会已难以适用,基本成为了一个传统文化的符号。所以,当下婆媳相处之道,应更加注重理性,应把亲情和义务划分清晰,避免亲情捆绑以致损毁亲情。做婆婆的在有分寸地尽到照顾儿子媳妇孙子义务的同时,要懂得适时退出、体面舍离。同时也要转变养老模式,运用现代社会养老体制为自己做好打算,让自己的晚年有一个较好的结局。


教书育人生活修身


“十年看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刚结婚的前十年在新的家庭过得好不好,就看婆婆的态度。一个女孩从小也是被父母呵护着长大的,被疼爱了二十多年,结婚后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自然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她既需要尽到身为妻子的责任,还要做好儿媳的身份。

当媳妇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时,就要面临人生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怀孕生子,这个过程的不容易,婆婆也是经历过的人,如果婆婆能在这时候体恤儿媳,悉心照顾,耐心指导,相信两人的关系在这几个月中也会更上一步,媳妇也会对此感到感恩。在之后的月子阶段、工作时间,如果无暇顾及孩子,婆婆在这时候身体应该还算不错,如果能伸手帮忙带孩子,媳妇也一定会感激的。

在头十年中,媳妇难免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需要得到婆婆的宽容和指导。而不少婆媳关系就是在这个阶段恶化的,很多婆婆觉得女孩天生就要会做家务,会做一位好的贤内助,在女孩犯错时不禁开骂甚至动手。

“十年看媳”,这句话描述的是,前十年媳妇的难事算是过去了,但是婆婆的年纪却大了,需要有人照顾。若是在头十年,媳妇刚进门,也很多难题的时候,婆婆没有伸出手“援助”一下,反而落井下石,能指望媳妇在这个时候帮你吗?相反地,如果婆婆能在那段时间对待媳妇像自己亲闺女一样,媳妇也会把婆婆看成自己的妈妈,晚年也一定会尽到孝的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婆婆一定要帮着媳妇做家务、带孩子,而是不能亏待了她,不帮忙反而挑拨离间。不少婆婆有好几个子女,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就喜欢偏爱那些做得好的儿媳,在外人面前说自己的哪个儿媳孝顺,哪个儿媳做得不好,这必然是不对的做法,毕竟谁家的女儿在她父母那都是个宝,怎能随意让人这么说呢?



关中小农美男子


“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农村这句俗语意思是,在儿媳妇进屋后,家庭兴旺不兴旺,前十年看婆婆能不能干,十年后就要看儿媳妇能不能干了。体现了旧时的一种家庭文化观念。

农村俗话大多是从旧时代传下来的,这句俗话就是这样。因此,我们在了解一些农村俗话时,我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可以说,如果把这句俗语放在今天这个时代的背景去理解,肯定是过时了,不合时宜了。旧时代农村讲究的是大家庭式的生活家风家教及家庭文化与现在不一样,那时农村家庭以三世四世同堂为荣,免不了婆媳长时间在一起生活;如今农村年轻人结婚后,大多过小家庭式的生活,除了婆婆带孙子孙女外,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有的婆媳来往还没有旧时代走亲戚那么频繁,一年见不了几次。

(四世同堂雕塑——四世同堂是旧式家庭的标杆)

旧时代的农村大家庭

稍上了年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可能对旧时代大家庭式的生活有深刻的印象,即使没有经历过大家庭式的生活,也多多少少听农村老人说过。那时候的人判断一个农村家庭是否兴旺发达,一般是以家庭几代不分家为标准。老人嘴里说得最多的是一些好家庭与不好家庭例子,几乎成了固定模式。如村里有哪家几代不分家里,是因有好婆婆和好媳妇,或哪家本来几代不分家,可媳妇一进屋后就分了家。这其中老人们也常提到“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类似的话,以此来说明婆婆和媳妇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前十年看婆,也就是说儿子讨了媳妇后,家庭的家风传承和持家的能力就要看婆婆的。中国式农村家庭,旧时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就是内当家。在大家庭中,媳妇进屋后(不管有多少房媳妇,都是以十年左右为标准,十是一个虚数,不实指)的前十年,主要是看婆婆的当家能力。包括处理好婆媳之间、儿子与儿媳之间、儿子与儿子之间、媳妇与媳妇之间、家庭与亲戚之间,家庭与邻里之间等一系列的关系,还要处理一些琐碎的家庭事务。哪件事处理得不好,都会影响家庭的和谐大局。

(婆媳)

后十年看媳,父母是儿女的启蒙老师,同样婆婆也是儿媳妇的生活老师。婆婆的为人处事的示范作用,对儿媳妇的影响很大。旧时代进门时儿媳妇的年龄一般都是十五六岁,与现在相比正是上初三到高一的时候,正是接受教育的时候。因此,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很稚嫩,各方面生活经验都需要婆婆的指导和教育,再加上正是生儿育女的时候,进入丈夫家十年是成长的十年,也是学习的十年。旧时代是封建社会时代,在这个年龄的的儿媳妇基本上没有什么资格与婆婆闹别扭,什么事情,再大的委屈也只得服从,还体现不出个性来。旧时代农村人的观念认为,大家庭分家,虽然还说不上败家,但也是一个家庭的失败。儿媳妇进屋十年内,如果分了家,责任在婆婆,也就是婆婆不会做,掌管不了这个家。

十年后,此时的媳妇虽然还未熬成婆,但已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女性,下管儿女,进屋管丈夫,同时还要开始为婆婆分当一些家务事、处理好婆媳之间、妯娌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等关系,成为家庭中多少能管点事的骨干成员之一。而此时对儿媳妇来说翅膀硬了起来,婆媳之间、妯娌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家里是否和睦相处,也就是分不分家,这个时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很多的大家庭就是因为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不和而分家过的。儿媳妇进门十年后如分家,那这个责任就得由儿媳妇承担。

(婆媳)

新时代农村的小家庭

今天的农村,绝大多数的年轻人结婚后,都外出参加工作,或是务工,与婆婆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再说现在农村子女少,没有妯娌之间的话长话短,也减少了很多矛盾。进屋的儿媳妇至少要年满二十岁(结婚的法定年龄),而文化水平往往要高于婆婆。如今的婆婆和儿媳妇在思想观念上,已不受旧时代的封建思想约束。现在的农村家庭一般情况是,儿媳妇进屋后,与公婆合得来就一个灶吃饭,合不来就分灶吃饭,做公婆的和做儿子儿媳的,都放解放思想了,想得很通,也很干脆。从客观上来讲,这种农村小家庭式的生活避免了诸多婆媳矛盾。而长年在外打工,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大部分的婆媳之间的关系显得还很亲热和融洽。至于农村少数婆媳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一般是因各自的性格和修养引起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婆媳)

因此,“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农村这句俗语,在新时代农村新式家庭中已不合时宜。如果一定要套用这句俗语,应该说“婚前看婆,婚后看媳”比较恰当些,结婚前家庭搞得好不好,主要看婆婆会为会当家,结婚后的小家庭搞得好不好,就要看儿媳妇能不能当家。


关山听风


这句俗语的前半句,十年看婆,是因为在这十年里面,媳妇刚刚嫁进这个家里,对于这个家的归属感不高,这个时候的媳妇对于婆婆来说相当于是外人,对于儿媳妇不可能掏心掏肺。现在还好,看古代电视剧中的婆媳关系,在儿媳妇刚刚嫁过来的前几年,婆婆还要给儿媳妇立威,当然这种旧时代的陋习现在不会再有了。现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夫为天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

十年看媳,媳妇嫁过来时间久了,就会彻底的融入这个家,这个时候婆婆的年纪也老了,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只能安安静静的养老,这个时候家里的很多事情都交给了儿媳妇,所以,这个时候的婆婆只能看媳妇的脸色过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