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为什么“农家乐”变成了“农家哭”


我来说为什么“农家乐”变成了“农家哭”

在网上大家讨论为什么“农家乐”变成了“农家哭”,有网友在评论上留言,因为是餐饮价钱太贵,或者卫生条件不好,再一个就是食材不是农家自产等等很多说法,我感觉个中一定有他的原因和道理在里面,但主要还是我们近年来整体经济处于一个下行阶段,旅游不是我们的必需品,特别是农家乐这一块,没有了资金和利润的回笼,农家乐就缺少了升级、优化和维护的机会,就没有了一个不断成长的市场。

那么这个下行市场的影响来自哪里?当然一定有大环境的因素,但也有我们老百姓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第一借贷过度 ;第二消费过度。借贷过度就是大家都有房贷和车贷;消费过度就是我们的提前消费和信用卡,就比如我们原来囤积的食物,你一天就把它全部吃完或者吃得太多,第二天就没有了一个道理。再一个就是我们的制造业停滞,产品在某些行业的过剩,比如建筑材料,家装产品和日用采购等,随着行业的饱和和生产产品效率的提高,产出越来越多,消费越来越少,发展下去市场就会“坏死”,另外就是购买力不足导致的生产过剩,制造业利润越来越少,大家放弃经营,失业!购买力急剧下降。笼统原因,整个市场发展是一个萎缩、向下、僵化的过程,很多人涌入餐饮、药店、美容护肤、日用消费和家庭采购市场,当市场空间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小,过度竞争就不可避免。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主流意识或社会化的结构推动认为需要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时,它必须是一个缓冲过度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强式的依赖某个经济体的解散(比如公费吃喝),必须另有一个替代体的形成(同等消费能力),而我们理想中的一次性改变,有时是非常不理智的。钱,在少数特殊群体手里,一刀切式的禁止消费,只能影响资金的活力流通,说实在“农家乐”没有了公司的活动和单位福利,消费是无力的,淡寡的,基于老百姓口袋里的那几个钱,掰开撕碎也不能维持他们当下的基本生存,谈何旅游的奢侈。市场如此,金融更加剧了这种趋势恶化的可能,17年的金融借贷市场喷发式激进,去杠杆横空棒打,三年不到的还贷期限,市场极速下转,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征信的讨伐和金融行业的催收,已让很多人不堪重负,很多羸弱的、来不及转型的新生实体死了,有的定性为“老赖”,事至今止,无辜者还是想不清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我们贱卖一辈子的心血,为了还债,甚至已无家可归!

目前乡村市场是一个偏离了主流趋势的存在,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是被搁置和忽略的,放眼现在,我们还有多少乡镇企业的影子?当大家聚焦龙头、智能、数字化、区块链还有我们的大基建的时候,是不是会产生一批批比贫困更贫困的群体——我们的乡村个体和乡村的小微企,以及生活在这片贫脊土地上还需要依靠劳动生存的人们,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实际上环境、空气、气候,以及土产和体验,它和城市是一个错位的空间,是一个可以加以利用的环境资源,是可以进行保护性开发的,这些年我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的乡村变得越来越贫弱,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的时候,有钱人的消费大多去了境外,甚至是狂扫购物,这些和我们乡村企业所需要的支持和发展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城市的消费需要不需要乡村呢?例如这几年围绕乡村旅游的设施采购,花卉种苗的淘宝购物,我们农庄花费将近30万,有了收入我们也有想去城市走走看看,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为什么没有这种良性主导的诉求?国人对政策导向一向来是极其敏感的,市场潜力挖掘的空间是无限大的,释放的能量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巨大的人口基数市场。

可想而知,“农家乐”又怎能离开这种现实的存在而独善其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