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日本地形图

随着大政奉还的施行及王政复古号令的发布,260年间一直以绝对的权力支配着日本的德川幕府,在一瞬间瓦解了。而后出现的是以天皇为中心、全新的政治体制。日本能够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政体变更,可说是奇迹。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幕末英雄努力的成果。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日本地表起伏程度图

当时欧美列强觊觎日本国内分裂,试图将日本纳为殖民地。将日本从上述危机中拯救出来的是坂本龙马的奔走、西乡隆盛的豪胆及胜海舟的气量等幕末英雄的事迹。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日本幕府地图

历史是以人为中心的故事。幕末英雄担任主角的故事,是日本人心中的骄傲,以及最棒的舞台剧。幕末英雄的事迹紧紧抓住日本人的心。幕末英雄演出的舞台上,是由一个下层结构所支撑的。若缺少这个下层结构,英雄们便无法演出华丽的戏剧。不过,人们很难清楚看见这个下层结构,即使看见了也会忽视其重要性。

那么,在此前后,日本人是如何构建自我认同意识的呢?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大久保利通(左)与西乡隆盛(右)的百年宿怨情仇,至今后人们能未能消解。

共享物资的日本人:江户是日本列岛物质交换的熔炉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关东平原

江户时代是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取得关键性胜利,从1603年出任“征夷大将军”,以江户城为据点开设江户幕府开始,使江户成为当时日本实质的政治中心。直到1867年由十五代将军庆喜将权利交还给明治天皇为止,大约统治了260多年。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江户

18世纪的江户就有将近100万人口,是当时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到了19世纪,维持江户这座世界上最大的100万人都市,必须倚赖相当可观的物资。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示意图

全国各地的米、海鲜、木材、特产品和工艺品每天毫不间断地运往江户。住在江户的大名,从自身的领地中取得特产品,并将特产品在此兑现。各地的商人为了满足江户的口腹之欲、能量及好奇心,会将各种事物送进江户。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关东平原南部主要河流

江户不仅仅只是接收而已,从江户往各地启航的船只上载满了和服、装饰品、浮世绘、瓦片及工艺品。全国各地的物资都集中到江户,在江户进行加工,然后输往全国各地。江户可说是日本列岛物质交换的熔炉。在江户时代的260年间,日本列岛上的人们就这样共享着同样的物资。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水系

土地被截断的日本列岛,物资即情报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日本河流

对四面环海的岛国而言,海是人与人之间隔阂的障壁,但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条通路。日本列岛是由三千七百以上的大小诸岛所结构而成,透过海洋的存在,不仅把这些岛屿联结在一起,也促使与亚洲大陆、东南亚诸岛等周边地区之间人流与物流的发展。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东亚大陆文明辐射

日本两千年历史,透过海洋的机制,在摄取海外先进文明的同时,外力也可能藉由海洋的通路侵犯列岛。在“海内 海外”的相对认知下,“国家”意识和认同意识逐渐产生。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日本海

而且日本还是一座南北狭长的岛国。就算从北海道到九州,也有两千公里长。不只是狭长而已,列岛中央还纵贯了中央山脉。山脉中无数的河川流向太平洋和日本海。日本各地也被海峡和山峦河川所截断。人们在被截断的土地上耕作,能够长期保存且易于计算的稻米既是货币,也是财富。不过,在日本列岛上种植稻米却相当困难。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东京湾

毕竟稻米能够耕作的期间只有四月到九月,人们必须在这短短的半年内获得一年的财富。即使在稻米能够耕作的季节里,持续日照造成的干旱、大雨造成的洪水侵袭,也会影响种植的情况。人们必须合力挖出水道来引水,并打造堤防来保护村庄免于水患。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关东平原

为了因应春天的农作,人们在冬天里必须准备许多事情:制作并改良农具、编织草鞋和斗笠,及准备芽苗。开始从事稻作后,人们便无法离开自己的土地。持续的日照、洪水的侵袭、遭大雪掩埋、地震震垮房屋,无论什么状况都必须死守在土地上。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示意图

近代化以前,日本人便在日本列岛这块被截断的土地上,坚持地耕作稻米,死守着土地。不过,即使人们住在被截断的土地上,却仍然共享着“物资”。船的存在,便是实现这种状况的关键。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朱印船

北至北海道,南至九州,日本列岛上形成了船的交流网。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日本主要海军造船厂

日本人所共享的“物资”,就是情报。“物资”可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这个“物资”上保有了各地的历史与文化。当人们获得从船运来的外国物资,便能感受到未曾谋面、制作物品的人的智慧与文化。而后,送出物资的江户也会成为情报的中心。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交通

虽然生活的土地被截断,日本人却一直共享着物资和情报。所谓他人,指的是没有共享情报的人。而伙伴则可说是共享情报的人。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近代水上交通路线

自我认同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实指的就是对于共享情报的伙伴所抱有的“归属感”。在没有广播和电视的江户时代,被拆散的日本人,藉由共享物资而逐渐酝酿出属于日本的归属感。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日本地图

大政奉还:树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黑船事件

1853年,美国培里淮将率领黑船现身于浦贺海湾上,动荡的时代拉开了序幕。欧美列强将非洲、中东、亚洲及太平洋诸岛屿逐一纳为殖民地,逐渐布下了对付日本的包围网。欧美列强针对殖民地的支配,惯用的手法是“分割统治”。藉由这种方式,可以撕裂土地上人们对于自身的认同感。对支配者而言,这是最没有风险和最有效率的方式。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示意图

欧美列强也用同样的方式来对付日本。英国支援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倒幕运动;法国则支持幕府以武力对抗。日本半只脚已踩在内战的边缘线上,一旦战争爆发,日本便不可避免地陷入分裂之中。但在战争似乎一触即发的前一刻,发生了一件出乎欧美列强意料之外的事件。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示意图

当时坂本龙马正在到处推销他的宪政改革方案,也就是“大政奉还”的计划。当时坂本龙马同时向倒幕的长州、萨摩藩以及佐幕的土佐藩推销他的想法。坂本龙马找上了土佐藩的后藤象二郎密商,提出了著名的“船中八策”。而船中八策的内容分别为:

“天下政权还于朝廷,政令应当出于朝廷。

设上下议政局,置议员以参万机,展公议以决万机。

公卿诸侯,以致天下人才,举其有能,并且赐官晋爵,以为顾问,另削有名无实之官。

广棌公议以交外国,检讨规约以定其当。

复核古有之律令,撰定完善之法典。

扩张海军。

置亲兵以卫帝都。

金银货物等市易之事,应参照外国,定其宜当之法。”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征韩论

这八点中最重要的主轴便是政权应该回归天皇。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从京都前往东京的明治天皇(1868年底)

幕末时期在以长州、萨摩藩为中心的武力倒幕运动氛围下,江户幕府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接受土佐藩的建议,在1867年10月14日向天皇提出将政权交还给朝廷的“大政奉还”,隔天朝廷发布的“王政复古大号令”。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德川庆喜

在朝廷接受后,以萨摩、长州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为主的倒幕派,与朝廷激进派公卿岩仓具视联合,在刚满14岁的明治天皇亲临下,于12月9日推动“王政复古”的政变,废除了幕府将军,以及自9世纪以来即设置的摄政、关白职位,强调基于第一代神武天皇创业之始的精神,树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西乡隆盛

当天夜晚并召开小御所会议,命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也就是德川必须放弃他本来所有的一切财产与政治地位。因此造成旧幕府军与新政府军直接军事对决的战争,开启明治维新的契机。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东京湾

存在2个世纪以上,拥有绝对权力的德川幕府便在这一瞬间瓦解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在同一瞬间出现。这是史无前例大规模的无血革命。但是当权力结构如此激烈地发生转变时,最后还是免不了战争。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武士

新体制构筑于旧有权力彻底的崩溃上。特别是将战斗视为职业的武士,大多数丧失了他们的特权,包括俸禄,而且发现自己被那些蔑视自己最珍贵信念的人所统治。可说是不战难消心头之恨。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征韩论之图》,主张征韩并失势的西乡(中,脱帽愤目),与反对派大久保(西乡右后,戴帽蓄须)彻底决裂

毫不奇怪,考虑到他们尚武的传统,许多武士以武力抗争。1868年,渴求敌人鲜血的武士向江户前进。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江户地图

江户不流血开城:胜海舟与西乡隆盛的会谈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鸟羽伏见之战中,目睹幕府军溃败、仓皇逃走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中)。

最终德川庆喜无法同意这样的条件,两军便爆发了“鸟羽伏见之战”。战后长州、萨摩军改组为维新政府军,在嘉彰亲王的统帅下从京都往江户讨伐德川幕府,德川庆喜成为“朝敌”。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1868年10月,政府军与幕府军在会津发生惨烈的决战。图为《官军胜利会津落城》。

嗜血的官军向江户进逼,江户即将要成为战场。江户不仅住着一百万居民,也是日本物资、情报交流的中心。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关东平原地图

后来在天璋院笃姬、前天皇之女静宽院宫的穿针引线下,新政府的要人西乡隆盛与幕府重臣胜海舟在高轮的萨摩宅邸展开会商,达成“江户不流血开城”的决议,明治维新自此才终于成功。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关东平原

如果爆发战争,江户就会消失于战火中。

就算德川幕府消失了,江户依然是日本列岛情报交流的中心。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胜海舟

如果江户消失,这个情报交流中心也会随着消失。若因情报交流中心消失造成情报网崩溃的话,人们就会陷入不安、猜忌与怀疑之中。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关东平原

日本列岛内不但会产生嫌隙,欧美列强也会趁虚而入,逐步将日本导向更大的分裂。幸而胜海舟和西乡隆盛都同意结束战争,让江户免于受到战火破坏的命运。两者都有着“江户的消失便是日本的分裂”这样的预感。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地图

“船”培育出日本人的自我认同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关东平原地形图

19世纪后半叶,被欧美列强包围的日本,正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之秋。此时德川幕府祭出“大政奉还”,防止日本的分裂。“胜海舟.西乡隆盛会谈”则抑制了武士冲动的血脉,守住了江户这个情报交流的中心。日本避免了分裂,情报交流中心的江户也顺利保存下来。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江户

“大政奉还”和“胜海舟.西乡隆盛会谈”这两件阻止日本国内分裂的大事,在历史上的价值至今仍未被遗忘。不过在支撑着历史舞台这两件大事之下,酝酿出日本人认同感的下层结构却遭到忽略。

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建构:从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谈起

示意图

正是因为有日本人的自我认同意识,“大政奉还”和“胜海舟.西乡隆盛会谈”才会成功。建构出日本人自我认同意识的下层构造,就是运送物资和情报的“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