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如廁訓練指南:家長牢記這3點,如廁訓練更輕鬆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父母也會考慮培養孩子好的如廁習慣。大多數在嬰兒2歲以後心智逐漸成熟,同時神經控制肌肉的能力也增加了。慢慢的孩子也會開始有排洩的感覺,並將這種感覺主動向父母報告。而且,良好的如廁習慣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有很大的影響,對未來孩子的人格樹立也有很大幫助。由此可見,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如廁訓練尤為重要。

科學如廁訓練指南:家長牢記這3點,如廁訓練更輕鬆

一、如廁訓練什麼時候開始?孩子最有決定權

美國兒科學會稱,大多數嬰兒在18至24個月大時就有排便意識,有些嬰兒直到30個月大時才有排便意識。但是,由於較小的嬰兒排便控制能力較差,他們在訓練中可能會有較大的挫折和阻力,一般建議在18個月後進行如廁訓練。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應該根據寶寶的實際發育情況靈活地掌握開始訓練的時間。

科學如廁訓練指南:家長牢記這3點,如廁訓練更輕鬆

二、不會如廁給寶寶帶來的危害 

如廁是幼兒園兒童日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廁能力也是孩子們應具備的重要生活能力之一。但是仍然有許多3、4歲以上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洗手間。尤其是在幼兒園很小的時候,不上廁所會給人多方面的壓力。更重要的是不會如廁還會傷害孩子的社交和自尊心。而且,通過研究表明,不會如廁的孩子們的認知發展和社交性相對較差。而且一到幼兒園,這些孩子的缺點就會相對變大,性格也容易變得封閉,自卑和暴躁。

科學如廁訓練指南:家長牢記這3點,如廁訓練更輕鬆

三、培養孩子如廁,父母可以從這3點入手

1、為孩子準備廁所工具

要訓練孩子自己上廁所,往往需要工具幫助。如果家中寶貝是一個男孩,家長可以專門準備一個掛在牆上的小便池,並且對孩子進行語言和行動上的引導。通過這種方法他們就能知道從現在起不能隨地小便。這不僅有利於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也有利於寶寶隱私意識的培養。其次,為孩子準備的專用馬桶的樣子最好是顏色鮮豔並且是對孩子有吸引力的。同時,家長還要確保馬桶的材料是健康安全地,以防止危害兒童的健康。平時要注意寶寶如廁工具的衛生,避免如廁工具上殘留的過敏物質接觸寶寶嬌嫩皮膚引起過敏反應。

科學如廁訓練指南:家長牢記這3點,如廁訓練更輕鬆

2、聰明地運用遊戲

遊戲是孩子們學習的最佳方法,因此父母可以在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的同時逐漸讓他們熟悉如廁的過程。通過遊戲可以讓孩子們不斷模擬,並且幫助玩偶擦屁股、脫掉褲子或提褲子。在遊戲的指導下,孩子們很快就能在遊戲的實踐中學習如廁,迅速掌握基本的如廁技巧。

科學如廁訓練指南:家長牢記這3點,如廁訓練更輕鬆

3、巧妙使用小故事

許多孩子喜歡聽故事和模仿故事,讓自己成為故事的主人公。因此,父母可以巧妙地運用小故事,引導孩子自己去洗手間,培養孩子自己去洗手間的好習慣。常見的小故事有《如廁我不怕》,《提褲子》,《洗手歌》等。平時的父母們通過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可以在孩子們舒適愉快的氣氛中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

科學如廁訓練指南:家長牢記這3點,如廁訓練更輕鬆

如廁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切忌不可急於求成。當然也可以通過繪本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學習如廁訓練,像這套《情商行為管理親子繪本》中的《拉粑粑》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分別為大家準備了10冊裝,和30冊裝,其內容都是幫助孩子訓練的基本行為,讓寶媽們更加省心。

科學如廁訓練指南:家長牢記這3點,如廁訓練更輕鬆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科學如廁訓練指南:家長牢記這3點,如廁訓練更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