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憲”帝制的出現與落幕

自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之後,為了解決財政危機,籌措戰爭經費,向五國銀行進行“善後大借款”(本為六國,美國中途退出)。同時於1913年暗中謀刺了宋教仁,雖然南方的革命黨人進行了武力倒袁(史稱“二次革命”),但由於雙方軍事實力上差距懸殊,“二次革命”並未堅持多長時間就失敗了。隨後,袁世凱加快了其稱帝的步伐。

一.袁世凱復闢帝制的準備

1914年5月1日,袁世凱廢除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重要標誌—《臨時約法》,頒佈了《中華民國約法》,又稱“新約法”。“新約法”規定:“廢除責任內閣制,改為總統制。大總統為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國會沒有彈劾總統的權力,總統卻可以解散立法院。”等等,可以看出,“新約法”極大地強化了袁世凱手中的權力。爾後頒佈的《大總統選舉法》,將大總統任期改為十年,並且可以不斷連任。總統繼任人,也由現任大總統推薦,人們只能照單選舉。這個選舉法不僅意味著袁世凱可以一直當總統,而且就算袁世凱不想當了,也可以由他指定的人來當。這樣一來,所謂的“中華民國”其實已變成了“袁氏帝國”。

而在社會上,袁世凱為了配合其稱帝活動,極力的進行“尊孔”活動,妄圖通過“尊孔”製造稱帝的社會氛圍與輿論。除了頒佈《祭孔令》,恢復祭孔規定,還親自前去孔廟祭祀。很快,袁世凱便將尊孔復古之風推向了高潮,為其帝制提供了社會思想基礎。

袁世凱想要稱帝,外國列強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列強來說,自清政府之後,它們也需要一架統治中國的新工具,確保他們在華的利益不受損失。所以,他們對於袁世凱稱帝的想法基本持公開支持或默許態度,且在貸款、武器裝備等方面給予袁世凱充分的幫助。

“洪憲”帝制的出現與落幕

袁世凱

二.正式稱帝

袁氏一派為方便袁世凱稱帝,組織“籌安會”,為帝制搖旗吶喊,製造聲勢。同時,袁世凱手下的一些軍閥對於帝制也是通電擁護,公開支持。當然帝制派軍閥當中也有一朵“奇葩”,此人就是張勳,大家都清楚張勳是帝制派,只不過張勳擁護的是清王朝而不是即將出現的袁世凱的新王朝,他通電袁世凱要求其保護清帝,守護皇陵等等,袁世凱也只是虛與應付,對他毫不理會。1915年10月8日頒佈的《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讓帝制的籌備有了統一的指揮機構。1915年12月11日,經國民代表大會選舉,全體支持君主立憲制度。於是參政院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的名義上書“勸進”袁世凱稱帝。袁世凱一開始先假意推辭,於是參政院又進行“再勸進”,這一次,袁世凱沒有再推辭,接受了勸進書,於1915年12月12日正式稱帝,12月31日下令改次年為“洪憲”元年。

“洪憲”帝制的出現與落幕

袁世凱復闢登基

三.“洪憲”帝制的落幕

袁世凱的“洪憲”王朝並未支撐多長時間就轟然倒下,只有短短的83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是袁世凱倒行逆施,取消共和,公然稱帝。導致全國各地反帝制運動風起雲湧,最終爆發了由蔡鍔,唐繼堯等將領領導的護國戰爭,其中蔡鍔更是指斥袁世凱為“背叛民國之罪人”。孫中山本人也在日本兩次發表了討袁宣言,不少華僑紛紛捐獻物資錢款來支持國內的反袁反帝制鬥爭。

“洪憲”帝制的出現與落幕

蔡鍔

其次就是地方實力派軍閥的反目,廣西軍閥陸榮廷在柳州宣佈廣西獨立討袁,同時馮國璋,李純等軍閥出於自身利益密電袁世凱請求取消帝制,這些軍閥的背叛,使得袁世凱處於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境地。

至於列強方面,由於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一些列強對袁世凱帝制表示支持,但卻無力干預.。當時列強當中能夠對中國施加實際影響的當屬日本,然而日本對於袁世凱帝制一直採取兩面派手法,隨著中國國內反袁形勢的日益高漲以及自己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日本最終對袁世凱的帝制行為持反對態度,這無疑是對袁世凱的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全國人民的反帝制浪潮下,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佈取消帝制,廢除“洪憲”年號,仍稱民國五年。6月間,袁世凱在人民的一片罵聲中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