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可以知樓市

今天有人在問,樓市崩盤前有哪些預兆?

以史為鑑,可以知樓市

樓市崩潰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日本了,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樓市是怎麼崩盤的,然後帶給我們一點啟發。

把時針撥回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簡稱“廣場協議”。然後開始干預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導致美元大幅度貶值。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日本政府發現國民太有錢了,已經超過了國內物品總價值,日本政府宣佈連續五次降低存款利率,鼓勵買房、賣股票,股市、樓市開始瘋長,至1991年,東京的房子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日本經濟出現嚴重泡沫。日本央行行長擔心經濟泡沫越來越大,於是在1992年出臺地產稅,同時限制土地融資,沒想到用藥過猛,日本經濟硬著陸,房價應聲大跌,一時間哀鴻遍野,無數人從富翁變成了負翁,傾家蕩產,日本由此開始了失落的20年。

日本樓市崩盤前有哪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呢!

一是實體經濟被房產架空。大家擠破腦袋也要炒房,根本無心實體經濟,經商環境持續惡化,出口降低,消費不振,經濟停滯,失業人口大幅增加,政府試圖降溫房產振興實體,但用藥過猛,使日本經濟轟然倒塌;

二是房子空置率居高不下。很多家庭都有兩套以上住房,至2018年,日本共用5200萬戶家庭,但房產仍有6242萬套。野村綜合研究所推測:2040年空置率將達到40%。

以史為鑑,可以知樓市

三是土地財政綁架政府。日本政府樓市崩盤前財政入不敷出,為了賣地,持續對公路橋樑等基礎設施投入,然後又賣地,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四是信貸資金鍊不斷惡化。失業人員增多,導致斷供棄房逐漸增多,炒房者濫用槓桿,抵押不實,多次抵押重複抵押等等;

五是城鎮化接近尾聲。數據顯示,1985年,日本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76.7%的高點,而且還不斷追求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把別人的教訓當經驗,希望中國樓市穩步發展,經濟越來越好。

以史為鑑,可以知樓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