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美得讓人窒息的藝術科普繪本

今天,想要推薦一套我覺得非常非常非常美的繪本。嗯,我連用了三個“非常”來表達我看到這套繪本的驚豔的感覺。


毫不誇張地說,這套繪本是我看過的最美的一套了。


它的名字叫做《法國絢麗科普繪本》,名字及其普通,也不知道出版社為什麼不再多花點心思想一個好名字出來。用“絢麗”來形容這套繪本,剋制得都有些過分了。


《法國絢麗科普繪本》一套共四冊,每一冊一個主題,分別是《藍色時間》《羽毛》《海浪》和《網》。

一套美得讓人窒息的藝術科普繪本

這四冊書總結起來就一個字:美!


圖畫美,文字也美。


你知道白天即將結束、黑夜就要降臨這段時間中,大自然會呈現出多少種藍色嗎?

在看這套繪本之前,我形容藍色只有深淺之分,有名有姓的藍色只能說得出兩個:寶石藍和克萊因藍。


但是,作者在《藍色時間》這一冊中,足足畫出了32種不同的藍色。


一套美得讓人窒息的藝術科普繪本


這些藍色是怎麼表現的呢?


首先,作者提出了“藍色時間”這個概念,那就是“白天的背影悄然遠去,夜幕,很快就要降臨”中間的這一段時間。


然後,作者用她的畫筆描繪出了18種動物在“藍色時間”中的狀態。因為白日即將遠去,黑夜即將到來,所以作者筆下的藍色是由淺到深的。


最後,在夜藍的天空下,月白風清,動物們站在湖邊,等待著被溫柔的月色擁入懷中。

一套美得讓人窒息的藝術科普繪本


你帶孩子去動物園看各種鳥類的時候,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它們的羽毛?

在《羽毛》這一冊中,作者畫了18種鳥類,和它們的羽毛。

一套美得讓人窒息的藝術科普繪本


從圖中可以看出,每張圖都分成了兩個部分:左邊是鳥兒們的羽毛,一根根蓬鬆柔軟、纖毫畢現、栩栩如生;右邊則是這些羽毛的主人,和羽毛的寫實手法不同,這些鳥兒們的形象有些稚拙,既形象,又呆萌,看了讓人一下子心生喜愛。


如果繼續仔細觀察,你還會發現每張圖片中總有一個黑色的身影,時而出現的是一隻爪子,時而出現的是一截尾巴,時而露出骨碌碌的大眼睛,而它是一隻小黑貓。


這是本書藏著的一個大彩蛋。正是因為有了這隻機靈的小黑貓,才有了這些漂亮的鳥兒們。因為小黑貓的名字叫“羽毛”,而它為了想要有一個舒服的枕頭,專門收集各種鳥兒們的羽毛。


你和孩子去海洋館的時候,能夠說得上來各種海洋動物的名字嗎?

在《海浪》這一冊中,作者以海洋中的動物為素材,將它們一一展示了出來。《海浪》這一冊像《羽毛》一樣也有一個彩蛋貫穿全書,我把她稱作是“海的女兒”。

一套美得讓人窒息的藝術科普繪本


海的女兒在大海中無處不在,頜針魚會去輕刺她的腳趾,白點麗蛸會環繞著她的腳踝,海星會拉伸她的手掌,槍烏賊在她的肩膀上休息。


海洋中的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在海的女兒的牽引下依次出現了。


你和孩子在池塘邊玩耍的時候,有觀察過池塘的的生態圈嗎?

《網》這一冊不僅畫出了蜻蜓、蟬等動物,還畫出了花蕊、枯枝等植物。而這些最後都形成了一張網,蜘蛛的網,也是大自然的生態的網。

一套美得讓人窒息的藝術科普繪本


看完這四冊,我只能感慨,真的太美了,每一幅圖都可以做成一幅畫。


而且除了圖畫美,文字也美。在《藍色時間》裡,作者是這樣描述動物們的:


冠藍鴉在此刻理好冠戴,放聲唱響藍色奏鳴曲。

北極狐悄然溜入冰雪深處。

荷葉間迴響其藍色箭毒蛙的蛙鳴。

鷲珠雞一家迫不及待地嘶喊出臨睡前最後一個音符。

藍閃蝶的雙翅舞動在番薯花藤間,一閃一閃猶如點點星光。

……


在《海浪》中,作者給海的女兒的身份添上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當我再次浮出海面,一切隨之悄然無蹤影。只有海浪,依然湧動……世界消失在我的床榻之間。”


而不管是圖畫美還是文字美,最美還是作者展示的自然之美。


自然是一切美的源頭。作者不過是忠實地將它們描繪出來。


所以,我更願意稱它為一套藝術繪本,因為這是一場關於藝術和想象力的奇妙旅程。由藝術觸動了想象力,再由想象力引發對知識的探索。


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我們的孩子不缺知識,真正缺乏的是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套書和普通的科普書有很大的不同。它既沒有介紹冠藍鴉的特點,也沒有探討北極狐的習性,僅僅是用文字點出畫面中的主角,再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主角們在幹什麼。


很多孩子不愛看科普書,覺得科普書上的知識枯燥無味。這實在不能怪孩子不肯學習,而是這些科普書確實沒有契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大部分寫給孩子的科普書,重科普,而輕圖片,圖片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所以孩子既不能被有趣的圖片吸引,又不能被深奧的科普知識吸引,自然就喜歡不起來。


這套《法國絢麗科普繪本》的獨特之處在於,文字優美、圖片更美。孩子先被圖片吸引,再被文字吸引。至於瞭解動物們的習性?孩子已經這麼喜歡這些動物了,自然會去網絡上查答案。


這套書,我推薦給所有年齡段的孩子。


低幼的孩子能夠感知到豐富的色彩,這能讓他們認識美好的事物。


對於快要上小學或者已經上小學的孩子,這套書簡直就是學習美術的最好的教材。如何構圖、怎用用色,最關鍵的是怎樣立意,讓你的畫和別人的畫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


在孩子們的課外培訓班中,畫畫總是佔有一席之地的,父母們希望孩子通過學習畫畫,來提升藝術力、增強審美力。但很多時候,過多的繪畫技巧讓孩子徒增匠氣、失了匠心。只有細心觀察藝術、自然和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才能夠真正種下美的種子。


木心先生曾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那審美力從何而來,就是從一本一本的藝術作品中“看”出來,從一點一滴、日積月累中“養”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