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 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始入中国,历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中国的佛塔按建材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许多佛塔会刻有建塔碑记﹑佛像﹑佛经等。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信徒供奉使用的宗教象征。该器呈标准的佛塔造型,分为塔顶、伞盖、塔身及塔座四个部分。


佛塔分类:

1.按层级分: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等。

2.按形状分: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另有大塔﹑多宝塔﹑瑜祗塔﹑宝箧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缝塔﹑楼阁式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墓塔﹑板塔婆﹑角塔婆。

3.按所纳藏之物分: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籾塔等。

4.按建筑材料分:砖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5.按性质意义分:祈福塔﹑报恩塔﹑法身塔﹑寿塔。

6.按塔排列位置之样态分:孤立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拱立式塔﹑分立式塔。

7.按样式分: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等。


宋代五色供养塔

此为典型印度“窣堵坡”(Stupa)样式佛塔,分为五层,由内到外分别由铁、铜鎏金、银、金和琥珀制成,分别象征了五轮的种子,《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中说:“五轮即五智轮,五智便成五分身,五轮尽摄法界轮”。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



元代舍利塔/琉璃塔

由七层组成,最下层为四蹄足方托,上置深束腰仰覆莲塔基。三层为钟形覆钵,上部饰四个兽面,口衔串珠宝珠。覆钵中部还有一道圆箍,下垂流苏及摩尼珠,覆钵之上是“亞”字形叠涩须弥座式刹基,上饰焦叶。刹基上安装圆台形相轮十一道,然后是天盘、地盘及蒜头形宝珠。第二层束腰形塔基内墨书“至正七年岁次丁亥二月初八廿时归化通显密大师”,至正七年为公元1348年,这说明该塔是瘗埋高僧骨灰的舍利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

真珠舍利宝幢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苏州博物馆馆藏


1.明代明铜噶当塔

由摩尼宝珠、日、月及莲花宝顶组成塔刹,下承圆形刻莲瓣纹饰的华盖,华盖边缘有垂饰一圈,塔刹与华盖间饰丝带,并在塔刹两侧向上翻折呈“U”型。再下为十三级相轮,相轮之下为山字型须弥座,铃形塔身,身饰两圈金刚圈,圆形双层仰覆莲台座,莲台上下底边各饰一圈联珠纹。附一木质镂花底座,底座上的圆形木托可拆开。噶当塔随着著名佛教高僧阿底峡尊者入藏弘法而传入藏区,是独具特色的一种藏传佛教的佛塔形式。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四川省博物馆馆藏


2.明代噶当塔

噶当塔是公元11世纪初,印度高僧阿底峡来藏传法时首次传入的.这两尊佛塔造型基本相似,佛塔塔顶不仅饰有日月等吉祥造型,还饰有喷焰末尼宝,是明代年间西藏地区比较常见的造型特点。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布达拉宫藏

3.明代八大善逝佛塔之二——菩提塔(藏语称:强久曲登)

打造于公元1692-l693年间,耗银2000余两的菩提塔,塔高5.30米,塔基正面法座中央浮雕一尊铜鎏金东方护国天王像,左右浮雕宝象,塔阶四级四方,塔面镶嵌千余颗珍宝,塔门内供有一尊铜鎏金释迦牟尼结与愿印像。
菩提塔由来:相传释迦牟尼36岁时的藏历4月15日,在古印度摩竭陀国菩提伽耶城金刚座菩提树下,正觉成道,影胜王初次造此种塔以纪念,故名菩提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布达拉宫藏

4.明代八大善逝佛塔之五—降佛塔(藏语称:拉波曲登)

打造于公元1692-1693年间,耗银2000两的降佛塔,塔高5.30米,塔基正面中央浮雕一尊铜鎏金南方增长天王像,左右浮雕宝马。塔阶为四级四方,塔基与塔瓶间中央置三排梯(意为佛从此梯降至人间),塔面镶嵌红宝石等珍宝千余颗,塔门内供有铜鎏金释迦牟尼结禅定印象。
降佛塔由来: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57岁时,夏季在天界说法,于藏历9月22日由天界降临至古印度桑伽尸国,由具明王在舍卫城初建此塔以纪念,故名降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布达拉宫藏

5.明鎏金铜喇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南京博物馆馆藏



佛塔文物

1.清粉彩描金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

2.清代金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3.清代铜鎏金嵌玻璃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4.清乾隆掐丝珐琅大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5.清代金嵌珍珠宝石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6.清代乾隆御笔佛塔唐卡

这是一座菩提塔,塔的宝珠顶,日月上写有梵文兰扎体经咒,宝盖至塔座以上写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塔瓶中央绘有般若佛母,四级塔身的正中央有一位背对着的禅修者,其左右写有纪年题款“乾隆九年甲子之日敬书”。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布达拉宫藏

7.清代绿地粉彩西番莲纹喇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国家博物馆馆藏

8.清光绪穆宗毅皇帝金发塔

塔身镶嵌红宝石二颗,绿宝石一颗。塔门上匾额刻“穆宗毅皇帝发塔”,底刻“光绪元年九七金库平重一百四十两”。穆宗毅为同治皇帝载淳的庙谥号。光绪元年是公元1875年。塔顶镶嵌红珊瑚一颗。四周有四条金链上各有四只铃,顶下有二层共二十四只铃。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南京博物院馆藏

9.清代七级金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南京博物院馆藏

10.清代金镶珠石发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11.清代金发塔

塔由下盘、塔斗、塔肚、塔颈、塔伞及日月6部分组成,各层均于适当部位嵌珠宝、绿松石、珊瑚等。塔肚内供佛后置一盛发金匣,金匣正面饰六字真言、匣墙有八吉祥纹饰,下配白檀香木座。塔下承以紫檀木莲花瓣须弥座,塔座前正板上贴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病逝于圆明园长春仙馆。乾隆帝为表示对已故母亲的孝敬,在其母去世不到一月时,即下诏制作金塔一座,专盛皇太后御发。
金发塔共用黄金三千多两,由清宫造办处承做,并派遣大臣福隆安、和珅等督办。金发塔设计式样经乾隆帝钦定,而后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赶制而成,安放在崇庆皇太后生前居住过的寿康宫东佛堂内。金发塔以盘纹焊接和锤胎錾花工艺制作,纹饰精美,造型高峻而玲巧,反映了清乾隆朝金属工艺的水平。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国内著名佛塔建筑


1.青海塔尔寺白塔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塔尔寺白塔


2.西藏布达拉宫白塔

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规模修缮。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布达拉宫宫前

3.西藏哲蚌寺白塔

哲蚌寺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原名是吉祥永恒十方尊胜州,藏语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它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拥有141个庄园与540多个牧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哲蚌寺

4.甘肃拉卜楞寺金塔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

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拉卜楞寺

5.四川色达佛学院金塔

色达五明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简称是五明佛学院(教授五明的佛学院都有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360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为数众多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起伏,蔚为壮观。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五千名僧俗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30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五千在家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色达佛学院金塔

6.四川亚青寺金塔

亚青寺:在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1985年蒋阳龙多加参尊者(喇嘛阿秋仁波切)创建,是第二铜色德山亚青邬金禅修圣处。

主传宁玛巴(红教)龙钦、龙萨两种传承的大圆满实修教法(耳传窍诀)—— 极密心滴部之彻却、脱嘎 ,严格要求弟子闭关实修。喇嘛阿秋仁波切为藏汉各省数万人传授大圆满法之殊胜引导。有众多弟子显现出成就之兆:圆寂后遗体出现五彩舍利、彩虹贯空、遗骨成水晶及自生佛像等。亚青寺授记中,未来将有众多弟子虹化而去。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亚青寺金塔


7.四川邓登曲登佛塔

邓登曲登佛塔又名降魔塔,位于色达县的色柯镇,距县城1.5公里。 该塔始建于藏历铁猪年(1913)。据传,此塔是色达年龙寺的空行母托梦于色达瓦须世袭头人嘎夺和喇嘛索郎罗吾,为镇妖驱邪、消灾解难、普渡众生、太平兴旺之预言而主持修建,是为四川省最高的藏传佛教宝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邓登曲登佛塔

8.云南允燕佛塔

允燕佛塔又称曼勐町塔,位于盈江县城以东1公里的允燕山上,“允燕”是傣语,意为吉祥、欢跃、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云南小乘佛教最重要的佛塔之一,佛塔始建于1947年,历时8年才告竣工,虽然是近代产物,但古风浓郁,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允燕佛塔

9.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

10.青海安多天然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安多天然佛塔

11.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西安大慈恩寺内

12.成都宝光寺舍利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宝光寺

13.山东临清舍利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临清舍利塔

14.少林寺塔林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河南嵩山少林寺

15.齐云塔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金代重修。齐云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时期密檐楼阁式塔的特点,并采用了仿木结构做法,对研究金代建筑特征、尤其是中原地区金代砖塔结构特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白马寺内

16.嵩岳寺砖塔

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年),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塔高四十余米,十五层,平面呈十二角形。塔的周长三十多米,壁厚两米多,塔的造型呈抛物线,除塔尖的螺旋形顶刹为汉白玉石雕外,其他部分都是用青砖黄泥白灰垒砌而成。这座古塔造型精巧秀丽,各层之间都有坤门,斗拱,风窗,力士,鸟兽等青砖雕饰。尤其那些砖雕鸟兽,刀工细腻,造型活泼,动体性格强,大有呼之欲飞之势。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河南登封




东南亚佛塔建筑

1.缅甸固都陶佛塔

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功德佛塔, 全名是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玛若盛是佛的称号。佛塔于1857年修建完成,当时召集了全缅甸和东南亚共计2400余名高僧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固都陶佛塔

2.尼泊尔博达哈大佛塔

博达哈大佛塔(Bodhnath Stupa),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 8 公里,是尼泊尔著名的古迹之一。塔高38米,直径100米。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白色巨大的穹形,博达哈大佛塔是加德满都谷地文化遗产之一。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博达哈大佛塔

3.印度孟买葛印卡大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葛印卡大佛塔

4.缅甸达玛央吉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达玛央吉佛塔

5.老挝万象大佛塔

「佛教文化」佛教中的佛塔

万象大佛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