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究竟有没有杀女儿?

王超行侠仗义


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和现代无法相比,所以有很多历史事件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但是如果触碰到道德底线,或者是违背了人性的准则,这样的事情往往都是被人们所唾弃的。关于武则天是否有杀死小公主这件事,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如果站在政治立场上来看,武则天是有可能杀死了亲生女儿的,但是如果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来看,武则天不应该这样做,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首先需要对这段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其实算是乱伦,因为严格上来说武则天是李治的庶母,即便他们二人的年纪相当,而且性格也比较合适,当时他们在一起势必会受到非议。但是武则天是什么人,她是可以颠覆一切常规的人,她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所以和李治走到一起,并坐上皇后的宝座也没有什么不可能。但是武则天当皇后的这条路是十分艰辛的,因为在李世民离世后,武则天和其他嫔妃一样都去寺庙出家了,所以就算她之前和李治之间有旧情也无法回宫。

武则天能够成功回宫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推动者,她就是王皇后。王皇后因为常年受到萧淑妃的压迫,所以在宫中过得十分憋闷,她希望借助武则天来打压萧淑妃,就将武则天从寺庙中接到了宫中。这不仅成全了武则天,也让李治十分开心,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已经不再受王皇后的控制,武则天经过了过去的种种辛酸,让她对权势又了更加强烈的执着。就在这个时候,武则天生下了一个小公主,小公主深受李治的疼爱,有一天王皇后去探望小公主,但是她离开后小公主就死了,这样一来王皇后自然就被看作是杀人凶手,武则天借此将王皇后扳倒,李治对王皇后也彻底心灰意冷。

要说小公主的死究竟和武则天有没有关系,其实几率各占一半,虽然很多史书都倾向于是武则天将亲生女儿杀死的,但实际上这有可能是后世为了抨击打压女性干政这件事而有意描黑。武则天确实有杀死亲生女儿的动机,但是王皇后也同样有,只不过小公主的死直接受益人是武则天,所以才会被认为一定是她对亲生骨肉下毒手了,但是真实的历史如何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


历史课课代表


我认为,聪明的武媚不会新手扼杀自己的女儿

1.出生一个月,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公主就匆匆离开了人世,谁是凶手?个人认为小公主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小公主死于永徵四年年底,当时是寒冷的冬天;在北方的宫中取暖,往往是紧闭窗户门扉,再在偌大的铜炉里,燃烧木炭,众所周知,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不完全呢?则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严重阻碍氧气与血液结合,最终使人死亡;在当时,人们不懂得这一点,后宫的太监与宫女显然没有人为他们科谱这方面的知识,取暖时没打开门窗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导致了小公主的暴毙身亡。




2.其实,她女儿夭折的时候,经过武媚的纵横捭阖,王皇后已经不受高宗待见了,而且皇子李弘已经出生,武媚迟早会上位,她自己也心知肚明,高宗有这个决心,王皇后和萧淑妃已处于朝不保夕、不堪一击的状态,为此再付出一个亲生女儿的性命,代价太大了,武媚当然不干了!


唐高宗将废后之事公开化在永徴五年底,他以皇后无子为由亲自到自己的舅舅,开国元勋长孙无忌官邸寻求支持;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在李治上太子位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对此事,长孙无忌却罔顾左右而言他,让高宗自讨没趣,在随后的永徴六年六月,唐高宗召集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元老重臣就废后一事开了专题会议,小公主之死(永徴四年底)距当时已经一年半了,如真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的那样,唐高宗完全可以以小公主之死作为王皇后的一条罪证在会上罗列出来,但自始至终,这个会议没有涉及此事。

3.公元684年9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初唐 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此起草了《讨武檄文》,骆宾王在檄文中把武则天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痛快淋漓,并以凝练的文笔,字斟句酌地陈述了武则天杀害丈夫和母亲等的情节以引起公愤,但对武媚亲手杀女之事没有只字片语。如此重要的攻击武媚的证据不被才华横溢的骆宾王采用,不是骆宾王疏忽大意,忘了素材,而是此事纯属虚构,子虚乌有。


希望星晨58298869


武则天亲手掐死了自己女儿,此事真的可信吗?当我们剥开历史的迷雾,却发现此事疑点甚多。

首先,我们看武则天杀女说最早来源于《旧唐书》。《则天本纪》的“史臣曰”记载:“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这里说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说武则天扼杀了自己的女儿,第二件是武则天效仿吕后残忍地处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

武则天杀女如此重要的情节为何不载入《旧唐书》,而只以“史臣曰”的方式记录?其中缘由应该可以归纳为史官对此事并没有确凿证据,只是根据传言用个人评价的方式顺带提了ー下,

这表现了史官忠于历史真实的职业操守。而到了宋朝时期,两部正史也就是《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面,武则天杀女说突然坐实,并且史官如穿越般进入了案发第一现场,栩栩如生地记载了整个过程,这不能不让人怀疑。

如果说武则天亲手指死自己的女儿,就是为了嫁祸于王皇后,从而达到取而代之的目的,可是唐高宗和王皇后的关系在武则天入官之前就已经恶化。唐高宗宠幸萧淑妃,这才使得王皇后为了争宠,将在感业寺中修行的武则天作为自己的同盟引入官,一起对付萧淑妃。当发现引荐武则天入官是引狼入室之后,王皇后为了稳固地位,只好请舅舅柳爽等人出面,在高宗面前请求立李忠为太子。李忠的生母虽然另有其人,无子的王皇后为了自己的地位,只好出此无奈之策。一开始高宗并不同意,直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朝廷重臣相继出面固请之后,他才勉强答应。

由此可见,王皇后在高宗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是发岌可危了。随着李弘的出生,武则天在高宗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是无人可以取代,王皇后和萧淑妃在对战武则天的斗争中,已经明显处于下风。对于一个已经失去皇帝感情的名存实亡的皇后,武则天継续等待就有机会取而代之,她有必要要自己亲生女几的命吗?

永徴五年底,唐高宗将废后之事付诸行动。他来到长孙无忌府邸,以皇后无子为理由打算将其废掉。长孙无忌左右而言他,此事无果。永徴六年六月,唐高宗召开由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等重臣参加的会议,继续以皇后无子为借口,打算废后。会议之中,唐高宗抓住的只是王皇后无子之事,而小公主之死是永徴四年底距此已经一年半有余,如果真如《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的那样,唐高宗为何不以小公主之死作为王皇后的一条罪证?在他的申诉中,并没有提到此事,很明显,如果他认为王皇后就是杀害小公主的凶手,这一点必然会作为理由拿出说与各重臣,而在讨论废后之时,此事自始至终没有被提及,就是因为唐高宗并不认为王皇后是凶手。高宗废后是由来已久的策划。小公主之死,并不是导致高宗产生废后想法的动因。

反过来我们推论,如果是武则天亲手掐死女儿,就是为了嫁祸王皇后。可是根据历史的记载,真正让唐高宗产生废后想法的并不是此事,唐高宗也从来没有认为王皇后跟小公主之死有关系。这样一来,武则天掐死女儿并嫁祸王皇后之事的真实性就很值得怀疑了。公元684年9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以讨伐武则天为号召。才子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了闻名后世的《讨武檄》。此檄文中,骆宾王几乎把武则天祖宗八代都骂了一遍,还无中生有地添加了武则天杀害唐高宗和自己的生母等情节。但是整篇文章里面,没有一处提及武则天亲手杀女之事,如果此事哪怕在当时有一点传闻,肯定会被他们拿来作为武则天“灭绝人伦”的一条罪证。可见此事是否存在,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间号了。

于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武则天的女儿确实是暴卒,但是极有可能死于婴儿猝死症,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极为常见的。武则天并不存在亲手掐死女儿的动机,武则天杀女说明显证据不足。

至于《新唐书》《资治通鉴》如此栩栩如生地刻画武则天杀女的场景以流传后世,原因也很明显:两书都修于宋代,宋代多以唐代历史为鉴。前朝的后官乱政之祸,一直是宋代统治集团忌惮之事。将《旧唐书》中的传闻加以夸大坐实,也是为了告诚统治集团防范再次出现“牝鸡司晨”之事,而妖魔化武则天更是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于是武则天杀女之说便这样写进了正史,被人们误传到了现今。


最囧体育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公主死亡之谜”是怎么一回事。


那时候武则天生了个女儿,王皇后前来探望。谁知,她前脚刚走,后脚李治就来看女儿,结果掀开被子一瞅,小公主气息全无。


怎么皇后刚看完,小公主就死了?这桩历史悬案,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毫不客气地写道:王皇后一走,武则天赶紧用被子活活闷死了小公主,然后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等到李治看到小公主的尸体后,武则天嚎啕大哭,李治一问周围的人,知道只有王皇后来过时,便大骂道:“王皇后杀了我女儿!”


《武媚娘传奇》


到底是王皇后杀了小公主,还是武则天亲手杀死了女儿呢?


我们来分析下,王皇后来探望的时候,小公主还健康着呢,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死了,那么,谁又有加害她的动机呢?显然不是王皇后,她性格端庄稳住,即便再讨厌武则天,也绝不会突然发飙,把小公主给害死。再说,杀死一个连封号都没有、未来也不会威胁她地位的小女孩,王皇后除非是抽风了,才会干这种事。


武则天呢?她杀死小公主的动机是肯定有的,本来她性格就野心勃勃,如果杀死一个女儿嫁祸皇后,顺利绊倒对手,这事儿倒也符合她的套路。


但是,各位,咱别忘了一句话,虎毒不食子啊,后来日本学者原百代倒是替武则天辩驳。她觉得啊,后来写历史的人,比如《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对武则天是很有男女偏见的,事实上,当时的史料并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事儿是武则天干的。


原百代推测,那个刚出生一个月的小公主,极有可能是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小公主死的时候,正是冬天,唐代宫廷内有烧木炭取暖的记载,在通风设施极差,科学知识欠缺的那时候,宫女一个不注意,睡眠中的小公主吸入过量一氧化碳是极有可能的。


小公主之死,我也没办法穿越回去破这个悬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留给你去判断。


喜欢我的回答,不如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更多劲爆的历史真相,有趣的历史故事。

路上读书


后世对于武则天这个女性政治家存在很多的疑问与好奇,其中自然也免不了一些无端的揣测,从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话“虎毒不食子”,但是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将自己的女儿安定思公主掐死,并以此来加害王皇后。究竟武则天有没有做这件事情,其实可以从动机以及出处来看。

一、武则天没有杀公主的动机

认为武则天将亲生女儿杀死并以此来加害王皇后,抱持这种观念的人一般都认为武则天当时已经和王皇后势如水火,所以希望用这一招扳倒她。虽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武则天当时不需要这样做也可以完胜王皇后,首先王皇后没有子嗣,而武则天是有生育的,所以王皇后被废掉是迟早的事。其次当时李治已经被武则天降服,他的心中已经没有王皇后的位置,武则天将公主杀死加害王皇后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一个深思熟虑的女性政治家怎么会给自己留下这样的污点。

二、出处存疑

在唐代的史书中有关于安定思公主的相关记载,但是里面的记载是公主夭折而亡,而不是被掐死的。而传言武则天亲手杀死女儿的说法是源自于宋代的史书,宋朝在唐朝之后,存在故意抹黑的嫌疑,另外时间过于久远,所以说法的真实性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因此结合以上这些观点来看,认为武则天亲手掐死公主的这种说法其实属于无稽之谈,无论从动机还是从传言的出处上都能找到反驳的依据。


武后


据说这种说法旧唐书没有,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加的。其实纠结她杀没杀没什么意义,从大的层面来说,我们看政治人物重点是他的功绩而不是私德,就算是她杀了女儿为了上位,私德还有李世民差吗?为什么历代文人骂武则天的那么多,追捧李世民的那么多?不就是因为武则天是女人嘛!一个女人把全天下的男人按在地上摩擦了二十年,这些人想起来就膈应,所以极力抹黑,其实武则天时代是大唐盛世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被誉为贞观遗风,作为一个政治家成绩是很优秀的,要皇帝排名的话足够排前十名。从小的层面讲,有没有杀女这件事都改变不了武则天心狠手辣的形象,她四个儿子,老大和老二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死她手上的,老三被贬的时候惶惶不可终日,房梁上随时准备一条白绫,一听到长安来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我妈派人来杀我的?我还是自己死了算了落个痛快”,这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应该有的情况吗?可见武则天为了她的政治目的是可以何等的心狠手辣,我相信如果她认为当时亲生杀了女儿真能有效达到目的,她不会手软的。


老友迷


废王立武,武则天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来争得皇后之位,用心不可谓不毒!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虽然历史上,武则天善用官吏,让百姓的日子过的还可以,但在上位之前,她的一些事情还是颇受争议,武则天曾经为了陷害王皇后,用手掐死自己的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让她一生不得安宁,今天小雪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宫廷争斗,让武则天从进入宫中的时候,就陷入了政治的漩涡,武则天的一生,基本都在政治漩涡里挣扎,在她还没有当上皇后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来她的手段和谋略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刚进宫就被封为贵人,在她为李治生下一个女儿以后,更加受到皇帝的宠爱。

有一次,王皇后来看望武则天,看着襁褓里的婴孩非常的可爱,在问候之后就离开了,没想到,这个时候,武则天心生毒计,用手无情的掐死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然后皇帝来了,看着心爱的女儿被掐死,立马询问,有人说皇后刚刚来过,于是,李治“废王立武”,武则天从此走上政坛。

她的女儿叫安定思公主,就这样成为了政治争斗的牺牲品,后来,王皇后也被武则天砍断了双脚双手,把她丢进了酒瓮里,骨碎而死。

武则天一生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在政治中沉沦一生的武则天,到暮年经常组织法事超度亡魂,后来,她立了一座无字碑

在《神探狄仁杰》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武则天让狄仁杰评价自己的一生,狄仁杰回答了四个字:功过参半!

也许人老多情,一生在政治漩涡中挣扎的武则天最后选择了妥协,她经常组织法事超度被自己杀掉的亡灵,重用前朝老臣,承袭前朝好的制度,选贤举能。

后来,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太子李显继位。

武则天不仅杀了自己年仅半岁的安定思公主,还毒死了大儿子李弘,逼死自己的二儿子李贤。虎毒不食子,武则天没有办法!

文/小小雪说历史,本文原创,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提到武则天,人们对她的故事向来是津津乐道。从感业寺重返后宫,她不但地位一路飙升,还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李弘。随着地位的变化,武则天开始动起当皇后的念头。

在她与王皇后争夺后位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让武则天背上千秋骂名却成就了千秋帝业。那就是千古之谜的小公主死亡事件。那么武则天究竟有没有杀自己的女儿呢?想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事情经过。

大概在永徽四年年底,武则天生下了自己的长女——李弘的妹妹,视为掌上明珠。可是在一次王皇后探望过之后,小公主就非常离奇的死掉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关于小公主死亡,史料有不同记载。

第一种说法是王皇后杀了小公主。

《唐会要》记载:“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就是说武则天生了个女儿,忽然死了,至于怎么死的,这个史学家没有说。

反正武则天上奏皇帝说王皇后杀的,然后导致唐高宗要废后。按照这个记载,小公主是意外死亡,武则天只是借机打倒皇后而已。

第二种说法是武则天有意杀女并假祸他人。

《新唐书·后妃列传》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佯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什么意思呢?武则天生了个女儿,王皇后按照母仪天下的规范前来探望,在王皇后探望完后,武则天用小被子把孩子捂死,悄悄溜出去在外专等着皇帝来。

皇帝如期而至,武则天高兴的迎上与唐高宗一起去看望小公主,却发现公主已死,武则天大惊失色问谁来过?宫女说皇后刚来过,武则天听后嚎啕大哭。唐高宗也认为是王皇后杀了女儿。因为,皇后曾和萧淑妃诋毁过武昭仪,如今报复在孩子身上。按照这个记载,武则天精心策划阴谋,直接导演了这么一幕悲剧。

那么武则天究竞有没有杀女儿,小公主是怎么死的呢?有书君来和大家分析一下。

一是王皇后不存在杀死小公主的动机。

王皇后知道自己只要犯了什么错就会被抓住把柄,一旦自己被抓住把柄,那自己的皇后之位就有可能不保了。

她又怎么会去做这么愚蠢的事情呢?更何况这只是一个公主,按照当时人的思想,就算是一个公主再怎么受宠,也不会影响到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更不会是皇位继承人的候选人,王皇后干嘛要去对一个公主下手呢?她就算是再怎么蠢也不会蠢到这种地步。

。退一步说,就算王皇后当时气昏了头,无所顾忌要杀人,那也应该杀儿子李弘。因为李弘的出生导致了武则天地位的飙升,她杀一个没有封号的小公主没有意义。所以说小公主并不是王皇后所杀。

根据唐朝的后宫制度,只有现任皇后被废或死亡才能确立新的皇后,所以说王皇后没有必要杀人。

二、小公主非自然死亡可能性大于自然死亡的可能性大。

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小公主不可能长时间没有人照料。不像劳动妇女,生了一个孩子,因为还要工作就把这个孩子扔一边不管,自已去忙。好半天也不能看一眼。

人家那是公主,身边奶妈、宫女是离不了的,因此,从王皇后离开到李治发现小公主死亡之间的空隙必定非常短暂。即便在古代婴儿死亡率非常高的情况下,一个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自然猝死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换句话说,被谋杀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自然死亡。笔者认为是有人谋杀再驾祸与王皇后。

三、武则天有杀小公主的动机,性格和条件。

武则天当皇后的最大障碍就是王皇后。当时和王皇后争宠的胶着状态对武则天极为不利,她急于结束这种状态,这样,她就有了杀婴并且嫁祸于王皇后的动机。

武则天是非凡之人,她善于创造条件。在感业寺,她不就奇迹般地创造过吗?而且,她不怕冒险,有孤注一掷的勇气,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这种性格使得武则天具有很强的行动力,能够迅速地将自己的意图付诸行动。

那么,武则天有没有能力准确掌握时间,杀死小公主呢?也是有的。武则天通过结交宫女,在后宫建立了发达的情报系统,对王皇后乃至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掌握了二人探视小公主的时间,她就可以巧妙地打一个时间差,在中间短短的间隙里杀死小公主,嫁祸于王皇后。

更重要的是,武则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条件,她有一个母亲的身份,常言道,虎毒不食子。

一般宫女在照看小公主的时候,对外人的警惕心可能会高一些,但对孩子妈妈的警惕心可能就低一些,所以都是来看小公主的,如果王皇后来了,其他人就会特别注意,可是如果小孩的亲妈来了,谁都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

所以武则天在发现孩子死了之后,她问,谁来过啊?宫女马上回答,王皇后来过。

其实都有谁来过啊?王皇后、武则天都来过。

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之中,自然地忽略了那个经常亲近自己孩子的妈妈,而只提到了王皇后这个人,就是这句话,使王皇后在唐高宗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由尊重、忌惮转为怨恨了。

所以我认为,武则天具备杀死孩子的性格、动机和条件。

武则天扳倒王皇后不容易,因为王皇后沉稳端庄,她少有把柄。武则天挑不出大错,急呀。

武则天日夜思想,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这就是让武则天背上千秋骂名的小公主死亡事件。

正是这个黑锅,武则天和王皇后胶着的状态终于被打破,唐高宗的天平完全倾斜向武则天。

根据《新唐书》记载,皇帝为了安慰武则天丧女之痛,还给她的父亲武士彟追封为并州都督。

对于王皇后,唐高宗不得不废。这得益于武则天在后宫的情报网,对王皇后和皇帝出行时间了如指掌,她才可以巧妙地利用不利条件转化成有利战机。

小公主死亡事件是武则天打响皇后争夺战的第一枪,这一枪击中了要害,打的是稳准狠,武则天在后宫的不利局面开始扭转,唐高宗有了废后之意。

可以说,武则天是个非常冷静而机智的女人,她善于把握时机,把不利因素化有利条件,新生的孩子死了,她迅速从痛苦中挣脱,而是很快振奋起来,加入了新一轮的战斗,并且把仇敌拉入自己精心织好的天罗地网灭之中,可想而知,武则天是一个怎样的女人了。

有书君语:有书君送福利啦!!私信有书君,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52本】高分好书,限时福利,不容错过哦~


有书共读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背负了很多骂名,其中武则天长女之死,更被说成是武则天不择手段,为了陷害皇后自己掐死的。

首先,在我国古代婴儿夭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我国古代卫生医疗条件极差,因此每一位母亲生儿育女都是与死神作斗争,就是婴儿成功出生,能够长大成年的几率也很低。

武则天当时虽然是在皇宫里,卫生医疗条件可以说达到了当时朝代的最好的水平,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婴儿夭折。实际上就算是清朝乾隆的17位皇子,都仅有10位能够长大成人,更不用说一千年前的唐朝。

所以武则天生育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只有一个女儿夭折是极为正常的,甚至是极为幸运的。

不能因此成为武则天杀害自己女儿的证据。

其次,武则天与王皇后的宫斗长达五年。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思公主出生一个月就夭折了,武则天借机发作,甚至诬陷王皇后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整整一年后,唐高宗李治才表现出了想要“废王立武”的心思,并且遭到了朝廷大臣的一致反对。

此时正是唐高宗李治立足未稳、威信不足的时候,武则天悄然转变立场,使自己与唐高宗李治站在统一战线,将“废王立武”一事,变成了唐高宗李治掌控皇权、树立威信的必经之路。

于是唐高宗李治尽心尽力,将此作为自己掌控皇权的挑战,开始打打压朝廷元老,拉拢中下层官员,使得朝廷大臣逐渐转变立场。

结果当然是唐高宗李治顺利掌控皇权,而武则天也顺利当上了皇后,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并囚禁,罪名仅仅是“阴谋下毒”,而不是“弑杀皇嗣”。

最后,唐高宗李治不可能容忍、甚至怜悯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

一个婴儿如果真的被掐死,以婴儿娇嫩的皮肤肯定会留下痕迹,但是唐高宗李治对此的表现仅仅是勃然大怒,并没有对王皇后做出任何处罚,这不符合“皇嗣”被杀的处置结果。

而且唐高宗李治有一次偶然路过关押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宫殿,“一日夫妻百日恩”对两人的遭遇非常同情,当场表示要想办法将两个人放出来。

从这件事可以看的出来,唐高宗李治对王皇后和萧淑妃还是有感情的,并且非常的怜悯两个人,也显示出,此时武则天已经掌控了很大的权力,让唐高宗李治都极为忌惮,不能够随意的将两个人放出来,而事后不久两人就被武则天杀害了。

唐高宗李治能够同情、怜悯王皇后与萧淑妃,可见两个人根本不是以“弑杀皇嗣”的罪名被废的,任何人对杀害自己儿女的凶手都不会同情、怜悯。

所以,关于武则天杀死自己女儿之事,一定是后人所杜撰的,想要抹黑武则天,武则天留下“无字碑”任后人评价,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在那时的男权社会中,这是非常不被人接受的。所以虽然武则天在当政期间有所作为,但是从古至今世人对武则天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有人对她持肯定态度,说她在位期间唐朝经济发展稳定,还有人说她心狠手辣,自私自利。

武则天身上一件较有争议的事情就是她到底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女儿安定思公主。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为了扳倒王皇后,就杀死安定思公主,以此来陷害王皇后杀死公主。

据说武则天在王皇后去看望公主后就把公主掐死在被子中,当唐高宗来看望公主时,武则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公主抱过去,却发现公主已经死了,宫女说王皇后来看望过公主,于是唐高宗就以为是王皇后把公主杀死的,起了废后之心。


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首先,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中曾经记载安定思公主夭亡,但是并没有说是什么原因。

唐朝科技不发达,并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平安长大,也许公主只是患病,却无法医治而死。

而后人看不惯女人当政,就想办法抹黑武则天,污蔑她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而记载了武则天杀死自己女儿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成书于宋代。宋代距唐朝武则天时期的时间是比较久远的,所记录的历史肯定会有所偏差。

而且宋代理学思想比较发达,讲究三纲五常,女子地位地下,有可能是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宋代人就根据民间流言,杜撰了武则天杀死公主这一事件。

其次,武则天根本就没必要以杀死自己女儿的代价来扳倒王皇后。

武则天在唐太宗时入宫,却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她与当时的太子李治在唐太宗重病期间暗生情愫。

唐太宗病逝后,武则天进入感业寺,而此时,她与已成唐高宗的李治还是藕断丝连。后来唐高宗在感业寺与武则天相遇。

此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为了扳倒萧淑妃,王皇后就主动向唐高宗提出让武则天进宫,这一想法得到了李治的大力支持。


武则天进宫后,迅速得到了唐高宗的宠爱,风头甚至压过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而且武则天此时已经育有一子,武则天根本没必要再去争宠。

当时王皇后虽然是皇后,但是李治心属于武则天,且有意立武则天为皇后,只是受到朝中大臣的阻挠而无法实现。

但是武则天当皇后是迟早的事,只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倘若诬陷一事暴露,对她是非常不利的,武则天不会做这样的事。

最后,不合理的一点就是唐高宗的反应。

史书中记载唐高宗知道王皇后杀死安定思公主后大怒,起了废后之心。

但是并没有记载他对王皇后做出什么惩罚,这肯定是不符合现实的。

在古代,残害皇嗣是非常严重的罪名,唐高宗不可能不对王皇后做出什么惩罚。

如果真的是武则天诬陷王皇后杀死公主,她肯定会对唐高宗吹耳旁风,让他惩罚王皇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并没有。

有可能是安定思公主得病不治身亡,有可能是王皇后妒忌武则天便杀死了公主,最坏的可能就是武则天为了权利之争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

但是,在杀死自己的女儿后,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种事情武则天这种聪明绝顶的人是不会做的。

世人说在权利面前,什么都是无所谓的,但是,我认为人性是不会被权利所掩盖。更何况虎毒不食子,武则天怎么可能忍心杀死自己的女儿呢?不管怎么,历史就是历史,都已经过去,我们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猜测,只是,我认为一个母亲,不可能会为了任何事情而杀死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