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新政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什么?君与何人共天下(中篇)

上一篇讲到,朱元璋在与何人共天下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几经周折最终还是选择了与文人集团合作,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勋贵集团的势力。所以在建文帝时期,整个明朝实际上是奔着文人治国的理念去的,虽然建文帝在位仅寥寥数年,但从所谓的建文新政就可以看出很多苗头。

建文新政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什么?君与何人共天下(中篇)

一、建文新政的本质是文人夺权

建文帝刚登基,就迫不及待的实行了建文新政,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只有三点。一是重用文人,平反冤狱,重用文人很容易理解,君与文人共天下当然要重用文人,那平反冤狱呢?平反谁的冤狱?无非就是太祖朱元璋的冤狱,从政治上讲,这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明太祖与勋贵共天下的治国政策,为文人治国打好舆论基础。

建文新政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什么?君与何人共天下(中篇)

二是减轻赋税,变更官制。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既然要开启文人治国的新篇章,减轻赋税可以收买人心,变更官制是对旧政治体系的一种改革,可以加强文人集团对朝廷上下的控制。

三是削藩。如果说以上两点还算正常的话,这一点完全就是要命的,在对燕王朱棣动手前,建文帝和文人集团先后除掉了五位藩王,手段之毒辣可谓罕有,软禁、举家自焚、流放烟瘴之地,几乎是迅速把削藩这种内部矛盾激化为不死不休的敌我矛盾。文人集团为什么要这么做?

建文新政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什么?君与何人共天下(中篇)

在当时的朝廷中,包括藩王在内的勋贵集团是唯一可以对文人集团造成威胁的,但无论是建文帝还是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一帮文人集团领袖都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最终召来了靖难之役这一大祸。

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勋贵反扑

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靖难之役都是不太可能成功。燕王朱棣以一隅敌全国,经济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不说,在舆论上也处于下风,虽然喊出了靖难这个口号,但在全国绝大多数人看来就是叛乱。

建文新政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什么?君与何人共天下(中篇)

整场战役的全过程网上很轻易就可以搜到,但这里仍然要摘取一些片段。朱棣控制北平后,建文元年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至七月十六,攻破居庸关、怀来,七月十八,永平府归附,七月二十七,朝廷控制下的松亭关内讧。

建文新政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什么?君与何人共天下(中篇)

大家发现了吗?朱棣起兵后第一批占领的地区都是朝廷的边关要地,按理来说均是守备森严,兵强马壮之地,但要么不战而降,要么只做了很轻微的抵抗。

如果说这些地区靠近北平,燕王朱棣根基深厚,那么下面这些记载呢?建文元年十月初六,朱棣单骑入大宁城,十月十三日离开时,大宁城宁王朱权手下纷纷叛乱,归附朱棣;建文二年正月初一,燕军抵达蔚州,守将不战而降,二月份,保定府主动归降,十二月二十四日,广昌不战而降。

这说明什么?明朝的武将没有骨气吗?君不见土木堡之变,各边关将士何等勇敢,个个死战到底。这只能说明整个朝廷掌握军队的勋贵集团对建文帝和文人集团已十分不满,平日里或许敢怒不敢言,一旦有人带头,主动谋反没胆子,落井下石却是人人都会的。

建文新政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什么?君与何人共天下(中篇)

铁铉是文人集团中罕见的文武全才,凭借着对建文帝的忠诚召集溃兵死守济南,几乎断送了朱棣的靖难之役,那么多关卡险要,要是多几个死守的,朱棣又如何能夺得帝位?

文人集团何至于丧失人心至此?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帮人毫无政治经验,下手太狠,也太急,不说藩王,连兵部尚书这种至关重要的职位都由文人把控,一上台就是一副把整个勋贵集团全部赶走的架势。另一方面,被削藩的诸王没一个有好下场,也断绝了勋贵们颐养天年的后路。

所以,如果建文帝政治经验稍微丰富一点,何至于如此。

三、君与勋贵共天下,回到老路的明朝

靖难之役的成功带来的副作用其实非常明显,夺位成功的朱棣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正统名分而头疼。这种情况下,永乐一朝天生就与文人集团处在了对立面,所以皇帝敢于用对付敌人的残忍手段来对付不听话的文官,例如辱人妻女。

建文新政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什么?君与何人共天下(中篇)

中国古代历来有祸不及妻女、士可杀不可辱的传统,靖难之役在明朝内部划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痕,为了镇压反对者文人集团,朱棣竭尽所能的用勋贵集团代替文人集团,对建文一朝的文人动辄灭族,妻女充作官妓,可谓是肉体上消灭,精神上侮辱双管齐下。

建文新政和靖难之役的本质是什么?君与何人共天下(中篇)

这么做后果很严重吗?后世看很严重,但在当时来看其实没什么,不用文人,可以用勋贵嘛。

永乐一朝后期,乃至于仁宣之治,明朝一直坚持与勋贵共天下,文人顶多是个办事员的角色。

如果没有靖难之役,明朝可能会向北宋的模式发展,靖难之役后如果坚持与勋贵共天下,明朝可能会向汉唐模式发展。然而土木堡之变改写了整个历史,这恐怕是朱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这个问题下次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