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很重要?

我有段時間活得很“速食化”。

腦海中閃現一個念頭,就一定要馬上做到,比如,此刻突然好想吃炸雞,就一定要拿出手機叫外賣,不管現階段自己是不是在減肥,反正現在想吃,就一定要吃到;再比如,刷微博看到一部很吸睛的電視劇,馬上就要找到這部劇的資源開始看,也不管此刻是不是在準備考試,或是還有工作沒做完。

而且,我還是一個很懂得“自我洗腦”的人:

大晚上吃炸雞,內心多少會有愧疚的,畢竟幾口炸雞吃下去,今天的健身房白去了,且堅持好久的輕飲食計劃又泡湯,讓自己太過於自責也不是我的作風,所以我又會自我安慰,“沒關係,偶爾吃一次炸雞沒關係,最近這麼忙這麼辛苦,對自己好點有錯嗎,再說了,我今天還去健身房了,吃幾口炸雞,也不會長胖的”;

把工作學習放在一邊,打算去追劇的那一剎那,我腦中也是閃過一絲“這樣不太好吧”,但下一秒,會被內心另一個聲音勸服:沒關係,看完電視劇再工作學習也行,再說了,這部劇看起來很好看,說不定我看完還能找點素材,寫篇稿子”。

我很擅長騙自己心安理得地去及時行樂。所以,每次別人都是愧疚感滿滿,去做那些會打破自己計劃的事,我倒好,每次總能把現實丟在背後,找到活在當下這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一小時的理由。

“及時行樂”這個詞聽起來是很美,有種熱烈的乾脆感,但人生那麼長,誰都不是隻活這麼短暫的一小會兒的。

接下來呢?

你怎樣欺騙生活,就怎樣還,而且代價更大。

為什麼說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很重要?

即時滿足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打亂了你做的幾個計劃,讓你少燃燒幾卡路里,少做完一項工作,最恐怖的是,它會瓦解你的好習慣,一旦你妥協第一次,自我欺騙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你完全被侵蝕。

就拿我來說,嚐了幾回“即時滿足”,在不自覺中慢慢習慣立竿見影的快感,“想要吃炸雞—馬上叫外賣”、“想要看追—丟掉工作馬上看”這種簡單可得的大腦思考路徑,逐漸覆蓋了我原有的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再堅持一下”思維模式。

我開始變得做什麼都沒耐心,一旦腦海中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要馬上去做,一點也不能等。比如我此刻正在寫稿子,突然莫名其妙不想寫了,想去看電視,只要我冒出這個念頭,不管這篇稿子要得多急,我就一定要去看電視。並且,如果我此刻不去看電視,心裡會有很強烈的發毛感覺,有種心在胸腔蹦噠,完全靜不下來的感覺,甚至潛意識裡還會不斷地傳遞出一個觀點“只有看一下電視,我才能安靜下來”。

我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好像都團結在一起,勸我:不要那麼辛苦,躺下吧,吃吧,玩吧,看吧,睡吧。

所以最後,除了炸雞,我還吃了火鍋、燒烤、甜點,所有能讓我開心,也能讓我長胖的食物,我運動的速度趕不上我長胖的速度;我的工作都是到了deadline,熬夜通宵趕的;電視劇看了不少,稿子倒沒寫幾篇;還有,考試也搞砸了。在那小半年時間裡,我活得特別喪。

以前嘴上跟別人說我不努力,私底下偷偷往前跑,沒想到到最後,靠著自我放棄,我終於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知行合一的loser。

這段經歷,我蠻不願意跟人提起的,畢竟堂堂勵志博主,有這麼一段很不“勵志”的日子,挺丟臉的。當然這是玩笑話,主要原因還是,我們沒辦法接受那段“不好的自己”的回憶。

就像我們雖然每個人都在說要保持real,但每個人在朋友圈展現的也還是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我們喜歡向旁人展現自己美好的一面,其實也間接暗示著,我們內心深處也是希望,終有一天自己真的能活出朋友圈裡展現的那份美好。

生而為人,我們還是更喜歡自己優秀美好的一面。這是不爭的事實。

但大多數讓你即時快樂的事,並不能讓你活得像朋友圈一樣好。

反倒會讓你的人生一團糟。

我認真分析了,為什麼好好的人生,被自己越走越狹窄。

得出了一個很俗,大家都知道,但是關鍵時候卻偏偏會忘記的結論:那些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那些我們觸手可得的“美好”:刷劇,追綜藝,打遊戲,不停地刷小視頻,吃起來很好吃,但除了會長胖什麼營養都沒有的垃圾食品,還有什麼都不用做,在沙發上抱著手機癱一整天。

這些事做起來是很能讓自己舒服,也能當下給你帶來很大的快樂,給你帶來一時的滿足感。

尤其是遊戲、小視頻,他們的設計中,人為刻意地添加了很多“給你即時反饋“的東西,比如遊戲在線時長達到一定的時間,可以領金幣。製作這些產品的人,他們全都是按照怎麼能吸引用戶,留住用戶的思路做的。

但之後呢?

獲得短暫滿足感後,是無盡的自責愧疚,後悔自己浪費了時間,卻什麼都沒留下;後悔自己過了一時嘴癮,破壞了堅持好久的減肥;後悔自己看了電視劇,卻沒完成今天的任務;後悔自己熬夜了,立的flag又倒了。

短暫快樂後面,跟隨著更多的不快樂。這就是即時滿足最大的問題。

我太討厭這個追求著即時快樂,把人生計劃拋在腦後的自己,所以後來,我採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我給自己制定的自救措施裡,最核心的一條是:如果一件事,當下能給你帶來很大的快樂,警惕它。

其實,我們現在的人類,悅己的能力提高很多,我們都知道要對自己好,要犒勞自己,要懂得放鬆,這是好事,但與此同時,大家也開始慢慢忘了,所謂取悅自己,對自己好,並不是讓自己“舒服“地活著,不去努力,不去動腦筋。

人生光舒服可不行。

想要獲得長久的自我發展,我們不能只去做那些讓我們覺得很舒服的事,更多需要去做一些可能我們當下不是很喜歡,也不會立竿見影,但會對未來的人生髮展有營養的事,即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

所謂延遲滿足,是一種耐力,更是一種自律的習慣。

它是在你決定認真學習工作時,即便看到很吸引你的電視劇,也能提醒自己忍一忍,不要圖一時歡樂,放棄長遠規劃的自律;是你決定健康飲食,就算再饞,再想吃油炸食品,也能勸自己忍住,變成更好的自己本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是晚上十點,就算綜藝再好看,你也會堅持不看,而是學習倆小時,完成今天的學習計劃。

看起來挺辛苦的,但堅持延遲滿足的人,沒有受虐傾向,他們也不是笨蛋,明明有一條更舒服的道路,卻不去選擇。恰相反,他們更懂得,最碩大的果實,藏在那條走起來最難,也最需要毅力的路上。

他們更喜歡,全身心投入一件事,付出很多努力,最後取得成功那刻酣暢淋漓的快感,那是一種更真實更持久的快樂與滿足。

所以,現在每次在我工作學習沒完成之前,我特別想溜個空摸摸手機看看視頻的時候,我總會告訴自己:

那些讓你捧腹大笑的電視劇綜藝,是編劇辛苦工作的結果,那些有趣好玩的娛樂軟件背後,還有一批此刻還在加班的程序員,那些給我們帶來即時滿足的存在,是在一批批人克服自己的惰性,經歷過很多個單調乏味時光後,延遲滿足的產物。

我也更願意把此刻一點點的小滿足積攢起來,換以後更大的滿足。就像積分兌換一樣,把所有的積分都攢著,攢到有一天,一下子兌換最大的獎勵。

不是因為前面的那些小獎我不想要,只是最後的那個大獎更吸引我。

祝你活得開心,且有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