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總在西嶺幽寂處

李曉松其人其畫

我常在心底把李曉松比作陀思妥耶夫斯基,陀翁寫少年時代微妙情感,是無比明澈的真實。李曉松也赤誠,明澈,他後來的生活是我完全沒有預料的。當然,正如茨威格所說:托爾斯泰是一個完全塵世的人。他不是一個超凡出世的人,而是一切人間性的總和。托爾斯泰最精細的感受,不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通過神經,也不是像荷爾德林或雪萊那樣通過幻覺,他的感官如同蜜蜂那樣,總是分散出去。如偉大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他早年也會沉浸於建立和解構財富的遊戲,李曉松不僅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清瘦,他也是一個靠神經的繪畫者。生命無常,或者只有藝術才是真實的,他是靠靈性的感受繪畫的畫家。

所以,李曉松經常會有畫不出畫的困擾,因為那詩意的感受尚未蒞臨。他和製作式的繪畫永遠保持著距離。他服從於心靈的召喚。我在早年為他寫過一篇《早晨從午夜開始》,他與塵世的距離也是他繪畫的基本形態,所以他不是現實主義的,而是浪漫主義的,不是形式的皈依者,而是與萬物通靈。

我和曉松是20多年的老友,可以很久不見音信,但一見仍有昨日之親近。我對美食嗅覺敏感,記得他初到北京,我找到一家菜館,果然味道正宗,後來聽說他在那裡又吃了好多年。我驚訝的是他的繪畫,到北京後並未見到常見的蒼白與衰頹,而是依舊精神充盈,內力綿長,一個精神寂寞者,不會以機心入世,他依舊停留在自己理想的境界,越行越遠,他越來越接近一個神采燦爛的花園。

真的接近了一個諸花燦爛的花園,曉松帶人民大學高研班的學生到長清山區寫生,我進山看望他,一路獼猴桃花香瀰漫,走在寂靜的山路上,我有重返童年的快樂。當然要在這裡住一夜,鳶尾花、桃花盛開的院落,別處的桃花已經凋零,可這裡的桃花依舊燦爛。晚餐前,沿著西嶺山莊的小路漫步,池塘中蛙鳴不絕,雖然生機瀰漫,但確有幾分聒噪。我們上前走了一圈,青蛙們瞬間寧靜,再也不出一聲。只有將自身安放於物之間,與物同心,才會有這樣的交流。

我們在夜間品茗聊天,往日浮現,彷彿這之間的一切經歷只是一場夢。人生如夢,古與今,在與不在,顯現與隱匿,這之間也許僅餘詩意的過程,次日一早,曉松就約我尋找桃花,他做了一個關於桃花的夢,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故事不再是久遠的故事,而是內心豐富的湧現與生髮。果然找到了那片桃花,夢境改變了歷史,也改變了傾聽與表達者的角色。他繪畫的動力與這樣的夢境有關。

我們坐在鮮花盛開的院落,這些年的一切都只剩下那些永不更改的本色,零落的話語在草木間飄過,瞬間又成往事,一個真正的畫者,無非是靈性的自然流淌,毫無可以,也無程式可循。時光無痕,我們都是寂寞的精神生活踐行者,在精神的探險中,我們無暇將精力賦予塵世的實用,但在那未知的道路上,榮辱得失又何值一提呢?

一種詩境的生成,正如海德格爾所言:所有的創作便是一種汲取(猶如從泉中汲水),我會超越技法本身欣賞曉松的畫作,因為我知道那只是他的汲取。當一個本真的世界已經建立,一個繪畫者的表達,並無休止。

從古風今雨、月下觀山到靈心自悟系列,還是海氏說得好:當存在者進入和出離這種澄明的光亮領域之際,存在者才能作為存在者而存在。惟有這種澄明才允諾、且保證我們人通達非人的存在者,走向我們本身所是的存在者。由於這種澄明存在者才在確定的和不確定的程度上是無蔽的。

當李曉松以澄明之心進入山水澄明的光亮,西嶺的煙雲也會透露出清澈的微光,在此間飲酒望月,採菊東籬,何問古今,一個精神建構者的道路,總會在曲折的山路間,被一枝花、一塊山岩倏忽照亮,是心光,抑或天光,或者人與萬物的相互映照,終究新境別處,豁然開朗。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李曉松

1968年生於山東淄博。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研究院畫家、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主題創作研修班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曉松藝術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寫生隨記


寫生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感覺。

一截枯樹,一段爬藤。

半畝山,天邊雲。

喜歡的就畫下來。

把她融入到自己的空間中,與天性結合。

有些儘管不完善,卻是一場心性的修行。

禪路雲峰,

可遠觀,可近取。

新經營,自取捨。

得失之間,隱顯之道。

亦大同中求不同。

觀外,

天地四時,

一切都在正常秩序下運行。

人如此,畫如理。

寫生是場持久戰。靠心情更需要靠心態。

2019年5月10號曉松於仰天山


作品欣賞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仰天山觀景臺》

33×46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西嶺山莊暮意》

33×46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無名山暮意》

33×46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傍晚寫仰天山一隅》

33×46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仰天山即景》

33.5x21.5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仰天山的早晨》

33.5x21.5cm

紙本水墨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西嶺山莊院外》

33.5x21.5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物外田園靜無塵》

33.5x21.5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山影》

33.5x21.5cm

紙本水墨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大劉莊春意》

33.5x21.5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大劉村山後雨意》之一

46×33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大劉村山後雨意》之二

46×33cm

紙本水墨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春山雲靄》

33.5x21.5cm

紙本水墨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禪心三無》

46×33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總在西嶺幽寂處|中國藝術研究院|李曉松山水畫賞析


《窗外仰天山景象》

33.5x21.5cm

紙本水墨設色

2019年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