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故事】一次又一次,哭了: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方艙故事】一次又一次,哭了: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2月14日到3月10日,運行了26天的武漢江夏方艙醫院總計收治病人564人,江夏方艙是武漢首個以中醫院運轉模式來進行臨床治療、管理的方艙醫院。休艙當天,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現場說,絕大部分患者都已經康復了,部分患者轉到定點醫院,方艙醫院完成了歷史使命。

  來自天津第六批醫療隊的王蕊和萬娟,2月10日馳援武漢,她們親歷了這一“生命之舟”啟航歸航的全過程。出發前一晚,一直沒告訴家人報名的王蕊向丈夫“交代”了好多事兒,萬一有什麼不測,一定要把孩子帶大,照顧好兩邊的老人,好好孝敬他們。她在休艙時總結說:“我們是哭著笑著進方艙,現在是笑著哭著出方艙。”

  十七年前的戰友又相遇了

  3月1號下午1點多,王蕊來到江夏方艙醫院。穿防護服時,她發現護目鏡換成了防起霧的那種,心中一陣高興:終於不用隔著“水幕”上班了。全副武裝後,她走進了“紅區”。

  剛進艙不到1個小時,她明顯感覺頭疼、噁心:“可能是對新護目鏡不太熟悉,勒得有點緊”。

  那天有好幾位病人出院,需要進行床單位處理、物品消毒、出院指導等工作。總共6位護士,每個人的活兒都很多,王蕊想忍一忍,也許再適應適應就好了。

  又1個小時過去,難受勁兒不僅沒緩解,反而更加劇烈。王蕊幾乎是踉蹌著找到組長申請提前出艙。

  出去摘下護目鏡的一瞬間,王蕊覺得頭是麻的,就好比蹲時間久了,腿麻的感覺。她不敢摸,一碰就像針扎一樣:“這腦袋已經不是我的了”。她坐在椅子上,沒有意識地喘了半天,才一點一點恢復過來。

  晚上8點多,王蕊回到駐地剛要進屋,斜對門的房間傳來一陣急切的詢問。

  “蕊啊,你沒事吧?!”回頭一看,是萬娟,“下午你們組長給我打電話,說你不舒服,現在怎麼樣了?”

  “沒事了,已經緩過來了,放心吧。”王蕊笑著說。

  “明天三頓飯一定多吃,不合口味也要吃,對恢復體力有好處。”王蕊有點挑食,萬娟心裡清楚。

  “就你話多!”王蕊白了萬娟一眼,樂著進屋休息了。

  王蕊是天津支援武漢第六批醫療隊護士,萬娟是醫療隊副護士長,她們都是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護士,從1997年念護校到現在,兩人相識23年。

  “我們非典時就在‘紅區’戰鬥,17年後又一起在武漢救治病人。”

【方艙故事】一次又一次,哭了: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第一天進艙,愛人差點嚇瘋了

  江夏方艙醫院位於武漢市江夏區,是由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改建而成,它的外型類似北京鳥巢體育館,因此也被叫做江夏“鳥巢”。

  這裡有5個病區,分別由天津、河南、陝西、湖南、江蘇5支醫療隊接管,共計800張床位。天津醫療隊負責第一病區,簡稱“天一”病區,涉及96張床位。

【方艙故事】一次又一次,哭了: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江夏“鳥巢”,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

  萬娟是“天一”病區副護士長,她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接收患者。2月14號一開艙,她就站在大門口,為每位患者辦理住院手續。

  那天豔陽高照,萬娟穿著防護服站在戶外,沒多久全身就溼透了。可到傍晚太陽落山,氣溫猛地下降十幾攝氏度,溼乎乎的衣服黏在身上,她冷得直打哆嗦。轉天2月15號,武漢突降雨夾雪,最低氣溫只有-2℃。

  晚上臨近8點,眼看著可以出艙,指揮部突然傳來通知,馬上有22位患者入院。萬娟咬了咬牙,等到轉運車輛到達後,為病人辦理了住院手續。夜裡回到宿舍,萬娟兩條腿已經凍得有些發麻。

  剛到江城,這裡的天氣就給萬娟一個下馬威:“平時咱說‘四季如春’,但是我感覺這裡就是‘春如四季’。”

  同一天,王蕊第一次“進艙”,值下午2點到8點的班。晚上出艙時,王蕊發現其他四支隊伍也都陸續下班,大家擠在一個通道,撤離速度非常緩慢。直到11點多,她才進入緩衝區脫防護服,回到駐地已經是16號凌晨2點。

  出發前,她和丈夫胡少健約定,不管幾點,到了駐地就打電話報平安。王蕊拿起手機,發現有20多個未接來電,全是丈夫的。她趕緊撥回去,瞬間,那邊就接通了。

  “你終於給我打電話了,我都快等瘋了!”胡少健的聲音有點哭腔。

  按照值班時間,王蕊應該10點多就能到達駐地。可到11點,胡少健都沒有等到老婆電話,沒有辦法,他只能不停打電話過去,但始終沒人接聽。夜裡12點半,胡少健又發了條微信。

  “無論你什麼時候回來,一定給我打電話,我不睡覺,一直等你!”

  發完信息,他坐在沙發上,打開電視,卻什麼都看不進去。胡少健攥著手機,腦子裡一陣胡思亂想。

  好在,電話還是打了過來,聽著愛人解釋晚回去的原因。胡少健喘了口大氣:“你可真是把我嚇死了。”

【方艙故事】一次又一次,哭了: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王蕊在“紅區”

  病人問的很直接:“我還能出去嗎?”

  江夏方艙醫院“開艙”,是武漢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

  從2月13號起,湖北省衛健委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佈。數據顯示,2月12號,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638例。

  診斷標準改變後,2月13號,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激增到14840例,其中武漢市13436例,佔比超九成。

  方艙醫院的設立,正是為了“應收盡收”持續推進,使激增數字中的輕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這一點萬娟感受最深。進艙第一天,“天一”病區收治了10位患者,第二天一下子就是32位,僅4天時間,病區96張床位就滿了。

  “患者進艙時,我們會給他們戴上身份識別腕帶。”萬娟沉默了一下,“但有的病人,你能從他的眼神裡看到焦慮和恐懼,他的問題也非常直接——我到這裡來,還能出去嗎?”

  這讓萬娟覺得,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和安撫,是治療中最重要的:“但這也是最難的,對醫護、對患者都是挑戰,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江夏方艙的治療方法是以服用清肺排毒湯為主,同時根據個人情況,搭配治療發熱、咳嗽、脾虛、焦慮失眠等4類輔助顆粒劑,以及耳穴壓豆、穴位敷貼、艾灸等中醫藥特色療法。

  在心理疏導上,每天上午10點,護士們會帶著患者打八段錦、太極拳,通過鍛鍊放鬆身心。2月中旬和3月初,她們為所有當月生日的患者舉行了生日會,方艙醫院提前給每個人預訂了生日蛋糕和長壽麵。

  在“天一”病區,隊員們專門為患者打造了一面“心願牆”,鼓勵大家寫下住院期間的所思所想。每位患者心裡都堆積了很多話,隊員們希望搭建一個讓大家傾訴的平臺。

【方艙故事】一次又一次,哭了: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天一”病區的心願牆

  果然,“心願牆”很受歡迎,設立的第二天,就已經貼了將近40張紙條。有的人會寫滿一張紙,有的人就是一兩句話。王蕊記得,有位患者寫道:康復後,想回到工作崗位,與家人團聚。

  “很簡短,當時我很好奇,問他家裡的情況。”王蕊說,“他說我現在特別想我的女兒,她叫晨晨,我從隔離觀察到現在,已經一個月沒見到她了……”

  話沒說完,病人捂著臉哭了。王蕊也跟著溼了眼眶,自己孩子上小學四年級,來到武漢每天只能用微信視頻看兩眼,這種思念的感覺她最清楚,她趕緊上去安慰病人。

  “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就只能和他說說我家的情況。然後告訴他天津和各省的醫療隊都來支援武漢了,咱們一定要有信心。”

  過了一會,病人擦擦眼淚,衝著王蕊笑了:“我沒事,就是這段時間太壓抑了,現在哭出來就舒服多了。謝謝你們來到武漢,謝謝你們的心願牆,我們一定會好的!”

【方艙故事】一次又一次,哭了: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患者在心願牆上的留言

  方艙天天吃肉,但更想吃父母的飯菜

  在“天一”病區,有一位名叫“西哥”的29歲患者。他在2月14號來到江夏方艙醫院,是開艙後的第一批患者。

  他喜歡拍視頻,來了沒幾天,就發佈了一條7分鐘的視頻——《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自述:我在方艙醫院的一天》。

  “西哥是病區裡的一位活躍分子,無論是醫護還是患者,他都能溝通得特別好。”王蕊說,“這樣一來,他就成了醫患之間的潤滑劑。”

  江夏方艙醫院是運動中心改造而成的,在一些基礎設施上,不像常規醫院那樣齊備。比如,每到吃飯時間,護士們要推著小車去艙外拿飯,王蕊說:“出來進去有很多臺階,斜坡很少,我們只能搬著車進出方艙。”

  發現這個情況,西哥叫上幾位病友,一起過來幫忙。每到吃飯的時候,總能在“天一”病區的大門口看到幾位患者,貼著門、扒著頭,護士們推車進來,他們一把搶過來,負責把小車搬上臺階,一直推到病區發飯點。

  “他們特別可愛,推到目的地後,馬上就撤,然後有秩序地排好隊,等著拿飯。”王蕊說。

  有一次,萬娟和西哥聊天,問他出院後想幹什麼?西哥回答了兩件事,一是健身減肥,二是吃肉。

  方艙醫院一日三餐營養均衡,特別是中飯晚飯都是兩葷兩素,時不時還有豬蹄,動物蛋白質非常豐富,萬娟有些不解:“在方艙每天吃這麼多肉還不能滿足你嗎?”

  “不一樣,和家裡的味道不一樣。”西哥說,“確診後,我先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治療,又到方艙醫院。一直沒回家,現在就是想吃父母做的飯。”

  2月26號,是西哥治癒出院的日子,那天不是萬娟值班,但她和幾位同事專門過來為他送行。做消殺的時候,大家衝著西哥開玩笑:“回去趕緊找女朋友,早日脫單。”

  出艙後,西哥拉著行李沒走兩步,突然轉過身,向在場醫護人員深深鞠了一躬,對大家說:“謝謝您們,我可以回家了,也希望你們早點回家!”

  萬娟非常感動:“這一句話我眼淚就下來了,誰不想早點和家人團聚呢?”

  17年,從興奮到顧慮

  這不是萬娟和王蕊第一次進“紅區”了。早在17年前的“非典”戰場上,她倆就已經並肩戰鬥。

  “當時護士班兩人一組,一起進傳染病醫院的‘紅區’,不過我倆不在一組。”王蕊說,“護理的事兒已經想不起來了,就記得裝備比現在落後很多。”

  那時進紅區沒有專門負責感控的老師,就是兩位護士互相幫忙穿防護服。也沒有N95口罩,還是16層的紗布口罩,每次進去要戴兩三個,憋氣的感覺比現在嚴重得多。萬娟說:“還得說那會兒年輕,雖然難受,但是忍忍4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17年後,接到院裡支援武漢的報名通知時,兩人依然毫不猶豫報了名。但回到家看著身邊的親人,她們發現,與17年前相比,自己有了顧慮。

  “那時剛22歲,父母也年輕,我還是家裡的小公主。現在,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這倆孩子打小就沒離開過我,我這一走他們受得了嗎?我受得了嗎?”萬娟問自己。

  王蕊在報名後的幾天裡,始終沒和家裡人說這件事,直到臨出發前才告訴家人。她想了很多,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愛人胡少健記得,出發前一晚,愛人和他“交代”了好多事兒:“她就和我說,萬一有什麼不測,一定要把孩子帶大,照顧好兩邊的老人,好好孝敬他們。”

  聽了愛人的話,胡少健眼淚都掉下來了:“我趕緊讓她別瞎說了,肯定不會有事的。你是家裡的一片天,一定要全須全影地回來!”

  來到武漢,工作之餘,她們就和家人視頻聊天。家人的一些“意外之舉”,經常讓遠在千里之外的兩個人備受感動。

  2月14號情人節,萬娟忙到轉天夜裡,愛人韓磊也沒睡,一直在等她視頻。剛打開微信,韓磊就說自己在過情人節,萬娟不解。只見他拿出一張全家四口人的合影:“我在和她過情人節。”然後又神秘地對她說,“你打開你的行李箱,臨走前我塞了封信在裡面。”

  在武漢這些天,萬娟一直沒有收拾東西,在愛人的提示下,她找到了藏在衣服裡的信。上面是一張兩人的合影,還有韓磊寫給自己的一段話:

  媳婦: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你已經到達目的地了,放心的幹、安心的休息。家裡我會安排的妥妥的,在家天天和你鬧,你這一走心裡空空的很不是滋味。雖然離開的時間很短暫,但是我覺得好漫長,我會把家裡人照顧好的,等你回來。

  “這照片把我拍得太醜了!”說這話時,萬娟眼裡閃著淚光。

【方艙故事】一次又一次,哭了: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愛人韓磊藏在萬娟行李裡的信

  有一次,王蕊和孩子聊天時,兒子向她展示了一件手工藝品。一張A4紙上寫著“加油媽媽,與你同在”“媽媽我愛你”,還有幾句小詩,但都是半句,後面能拉出一張小紙條,拼湊成完整的一句。

  “我家孩子平時挺調皮的,但是自從我來武漢之後,不論是他爸還是姥爺姥姥,都說他乖了不少,還知道給我做小禮物了。”更讓她高興的是,愛人也承擔起了很多平時不管的工作,特別是輔導孩子功課。

  “平時都是孩子媽管,我在旁邊覺得挺簡單。”愛人胡少健說,可輪到自己親自上手的時候,才發現並不容易,“就拿檢查作業來說,一道閱讀理解題,我原本以為對對答案就好了,但實際上,我得給孩子解釋明白。那我就要從頭到尾把文章念一遍,可能一道題就得用半個小時的時間。現在真是體會到她們的辛苦了。”

  相隔一千多公里,少了些親密,卻多了份理解,兩位孩子媽很欣慰:“虧了有他們在後方承擔了這麼多活兒,才能讓我們暫時忘記女兒、妻子、母親的角色,以一位醫護工作者的身份安心治病救人。”

  唱起真心英雄,我們都哭了

  3月10號,對於萬娟、王蕊和第六批醫療隊來說,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當天下午,江夏方艙醫院在送出最後一批患者後,宣佈休艙。稍晚,武昌方艙醫院休艙。

  至此,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武漢保衛戰取得階段性勝利。

  這一天,萬娟和王蕊都是值早上8點到下午2點的班。在去方艙的路上,不知道誰提議唱一首《真心英雄》。大家唱著唱著,車上所有人都哭了。

  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萬娟還有點激動:“我們是2月10號從天津出發,休艙那天正好是我們達到武漢整整一個月的日子。回想起來,一切都太不容易了!”

  “我們是哭著笑著進方艙,現在是笑著哭著出方艙。”王蕊給自己做了個總結,“最初,我們哭著和家人道別,但看到患者治癒,我們又笑了。現在,關艙大吉,我們很開心,但是心裡又有些不捨,這段經歷註定一生難忘。”

  幾天前,《人民畫報》記者來到第六批醫療隊駐地,為每位醫護工作者拍攝肖像照。等待的時候,萬娟和王蕊站在一起聊天,兩人說笑的一瞬間,被記者捕捉下來。

【方艙故事】一次又一次,哭了:為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人民畫報》鏡頭下的王蕊、萬娟

  看著這張照片,兩個人腦海裡浮現的都是她們20歲時的影子。17年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

  “我們倆剛認識的時候,還都是青春年少的孩子。這張照片,我們倆魚尾紋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成長。”萬娟說。

  “其實我們倆平時不常見,偶爾碰到才能聊幾句,最長的交集還是前後17年的兩次抗‘疫’。”王蕊頓了一下,“我倆更像戰友,無論在哪個戰場上,有她在,我安心。”

  每天早上起床,萬娟都會先查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再看看武漢的天氣。確診病例增長數字已經降到個位數,而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武漢都是以晴天為主,最高氣溫將上升到24℃。

  “前段時間,經常是一天出太陽,接著陰雨綿綿好幾天,弄得心情也不好。但是現在我們相信,春天應該快到了。”萬娟又想起西哥出院前的那句話,“不論是患者還是我們,離回家團聚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董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