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孩上網課打賞主播近10萬元:金錢教育缺失,後患無窮

由於疫情關係,學校無法開學,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這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最直接的就是孩子在上網課的時候,有可能會分心去看網絡直播、玩網絡遊戲,甚至偷瞞著父母進行過度消費。

近日,四川宜賓敘州區的白女士發現自己兒子小松在網課期間用手機充值了2380元,但讓白女士更為著急的是,這2380元是自己給大兒子買藥的錢……

10歲男孩上網課打賞主播近10萬元:金錢教育缺失,後患無窮

無獨有偶,一個10歲的男孩在用媽媽的手機看課件時,居然偷偷看起了直播,而且打賞了主播近10萬元。

孩子母親工作結束回家後,看到手機短信扣款,才發現家裡近10萬的積蓄全沒了。孩子母親氣憤不已,趕緊聯繫了平臺退款,平臺回覆在核實情況後,進行了全額退款。

10歲男孩上網課打賞主播近10萬元:金錢教育缺失,後患無窮

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我管理的意識不高,沒有金錢意識,把父母辛苦賺的錢當流水一樣花出去了。

究其原因在於,他們正處於青春期,這些孩子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不成熟,閱歷還不夠豐富,加上平日裡家長對孩子的溝通和教育方式的問題,所以這些孩子沒有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念,對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可控性較弱,造成了不理智的消費。

家長想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讓孩子明白錢沒有好壞之分

從小告訴孩子錢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對象,所以錢是死的,沒有任何的好壞之分。它只能用來做好事或壞事,它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為什麼我首先強調這個,因為我見過很多父母給錢定了屬性。我小姨就是這樣的人,她從小給我表妹灌輸,錢是萬惡之源,喜歡錢的人不高尚,錢能使人變壞。這些錯誤的觀點,直接影響了表妹的價值觀,她看不上那些為了賺更多錢,而努力上進的同事,執著的認為有錢的男人都會變心,嫁個窮人才能幸福美滿。

表妹最後從幾個追求者中選了一個條件最差的,可沒有想到,婚後幾年還是出軌了。

我嬸嬸與我小姨相反,她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兩口子非常努力工作,就想給孩子更好的條件,由於太忙,就把孩子送給老人帶,她也很少回去陪孩子,為了彌補孩子,給孩子買很貴重的玩具,認為這樣孩子就會開心。漸漸的8歲的兒子也學會了用錢解決問題,幹什麼都需要用錢或者禮物交換,不願意寫作業,就把自己的零食玩具送給小朋友,讓小朋友幫他寫作業。

做父母的既不要有“銅錢臭”的思想,也不要給孩子傳輸“金錢至上”的觀念,應該讓孩子擁有正確的金錢觀。

10歲男孩上網課打賞主播近10萬元:金錢教育缺失,後患無窮

2、讓孩子明白錢是怎麼來的?

在孩子5-6歲的時候,必須讓孩子知道,錢不是本來就有的,而是要付出勞動才能換來的,所以要合理的使用。

有時候,孩子不想讓我上班,尤其是加班的時候,會哭鬧。這時候我告訴他,爸爸媽媽去上班才能掙錢,不然就沒錢買你所想要的東西。這時孩子就不哭鬧了,會依依不捨的看著我們上班去。

父母平時不要無限制的滿足孩子,要讓孩子明白錢不是“要”來的,而是要通過“付出”勞動得來的,也就是要花錢得先賺錢。

我們教導小孩通過正當的手段賺取收入。這樣能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族裡,也應該有工作的慾望和社會責任感。

10歲男孩上網課打賞主播近10萬元:金錢教育缺失,後患無窮

3、讓孩子明白錢的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知道什麼是錢,懂得錢可以用來買東西,但他並不是知道這個錢的價值是什麼?我們可以有意識在生活當中去培養這種價值意識。

比如,給孩子買一個玩具100元,然後就可以告訴他,你看我們這個遙控汽車花了100元,你的一節樂高課,是100元,你如果不認真上課,那就等於浪費了這件禮物。

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明白的,需要我們利用生活場景隨時隨地的給孩子進行引導。

10歲男孩上網課打賞主播近10萬元:金錢教育缺失,後患無窮

4、讓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區別

孩子認識了錢的價值後,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區別。每個人都會有消費的慾望和衝動,更不用說自控力不強的孩子。但我們需要引導他們在消費之前想一想我們的消費是想要還是需要?

對於學習和生活的必需品是屬於我們的需要,沒有這些我們就無法學習和生活。但是一些沒有也不影響生活的東西,或是一些對自己用處不大的東西就想要的話,那就是想要而不是需要。

不管家庭條件多富有,都要讓孩子剋制慾望,明白什麼是“想要”和“需要”,能做到適度消費。

父母在給孩子買東西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想要的東西,什麼是需要的東西,告訴他兩者之間的區別。

當孩子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區別之後,還要讓孩子懂得,在購物時應該優先購買必需品,然後再購買非必需品,做到按需購買。

那些非必需品,如果預算不夠便可以不買,不能讓孩子養成一出門就買東西的習慣。

10歲男孩上網課打賞主播近10萬元:金錢教育缺失,後患無窮

5、家長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收入分配

對於該不該告訴孩子父母的收入問題?大家各持己見。我認為父母可以讓孩子瞭解家庭收入,以及父母怎麼分配這些錢的,從小耳濡目染,孩子會從中學會規劃自己的收入。

知乎一個媽媽是這樣回答她八歲女兒孩子打聽父母的收入的問題。

女兒:“爸爸一個月賺多少錢?”

她如實的回答了女兒。

女兒又問:那媽媽你呢?

她說,媽媽和爸爸差不多。

女兒自己算了算,哇,好多的錢啊。

她問:你覺得爸爸媽媽加起來有很多的錢是嗎?

女兒:是啊。

10歲男孩上網課打賞主播近10萬元:金錢教育缺失,後患無窮

隨後這位媽媽給女兒算了一筆賬:爸爸媽媽的錢,要分成六份,一份還我們現在的房貸,每個月要還XXX,一份是我們平時的生活費,大概是3--4千,一份是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零花錢,因為我和爸爸要贍養他們,一份,是你和弟弟的各種興趣班,另外,還有我們平時的衣服、鞋子和生活必需品,一份是我們每年的旅行,還有一份,是爸爸媽媽要存下來,家裡應急用的。“

女兒又算了算說:”那媽媽,我們也沒多少錢了呀。“

她說:雖然沒有剩下很多的錢,但是我們也什麼都不缺,所有你和弟弟現在擁有的,都是在爸爸媽媽能力範圍內的。

在孩子對錢和一定概念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瞭解家裡的財務狀況,父母做家庭預算時,不能讓孩子袖手旁觀,一定讓孩子參與進來,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月初帶孩子一起做預算,計劃本月的各種支出,每月開銷必須記賬,月底盤點本月的消費,與孩子一起分析每筆錢的合理性。這有利於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有的放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