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從醫院抗疫補助發放中出現的問題看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發放

最近,網上曝光的發放的抗疫補助,醫院領導、行政人員比臨床一線的人拿的多,反映出什麼問題?又折射出行業中的什麼現象?僅僅只是對政策把握不準、理解不透,對發放審核不嚴、工作不細緻的問題嗎?

在補助發放過程中,出現的諸如此類的問題,除了按考勤計算之外,醫院的管理者可曾考慮過臨床一線人員所面臨的高風險、所承受的壓力、所面對的工作強度?是否有一種前線的將士在奮力拼殺,後方的管理者和行政人員在“猴子摘桃”的感覺呢?

今年抗疫補助的發放,才把人們的目光拉回來而聚焦到醫院的補助下發上。可是,除了這次補助的下發,在平時政策允許範圍內的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發放過程中,是否也存在著很多類似的問題呢?

不管是這次的抗疫補助發放,還是平時的獎勵性績效工資的發放,管理者和行政人員與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相比,誰的工作強度高?誰承受的風險等級高?誰承受的壓力大?

要“飲水思源”,不要“猴子摘桃”。

醫護人員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診療及護理病患,承受著極高的風險和極大的工作壓力,恪盡職守的工作。醫療單位發放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是醫護人員及輔助檢查科室辛辛苦苦掙得的,這是“源頭”!假設一下,如果醫生不收治病人,護士就沒有護理的病人,其它輔助科室就不會有檢查的病人,最終醫院就沒有了收入,醫院所有人也就沒有拿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如果分配不合理,醫護人員下發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比醫院領導及行政人員的少,衝鋒在一線的人拿不了多少錢,後面的其他人卻能拿很多,會造成一個什麼樣的局面?簡直不敢想象!

所以,通過這次的抗疫補助發放,除了顧及眼前的情形,更應該著眼未來,糾查整個行業中分配不合理問題,引以為鑑,讓整個行業得到良性的運轉,而不只是只停留在口頭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