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唯一一個不被痛恨的漢奸,國仇與家恨間的艱難抉擇者

草原上的一頂帳篷裡,李陵伏在案上努力想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清竹簡上的字跡。沁在羊脂裡的燈芯燃燒出的黑煙燎的人眼睛發酸。李陵心中憋悶,可偏偏草原上碩大的蚊子卻在耳邊嗡嗡的撲打著翅膀,似乎在嘲諷這名異鄉人對它們的無能為力。

這已經是蘇武派人送來的第二封信了。信的內容跟第一封一樣,蘇武以一名朋友的口吻再次勸說李陵迴歸漢廷。這位在苦寒的北海硬撐了十年的大漢忠臣詳述了自己歸漢後新皇帝給自己的種種禮遇和封賞。

似乎為了打消李陵的疑慮,信中還著重提到目前漢廷的政治局勢,李陵青年時期的好友,霍光已經當政,即使李陵身上揹負著“漢奸”的罵名,迴歸也已經沒了性命之憂。

李陵看了眼身後供桌上密密麻麻的逝者靈位,再瞅瞅銅鏡裡自己滿身的胡服裝扮,長久佇立......

初出茅廬

李陵的出身可謂顯赫,雖然父親早逝,但爺爺李廣是為人稱道的“飛將軍”,叔叔李敢是屢破匈奴大軍,奪旗斬將的“關內侯”。可作為曾經譽滿隴西的李氏家族,其結局卻讓人扼腕長嘆。李陵的爺爺李廣雖勇,但這位“飛將軍”直到自己自刎而死都沒能在以軍功論賞的漢朝體制內封侯。李陵的叔叔李敢也僅僅因為衝撞了大將軍衛青而被衛青的外甥霍去病一箭射死。李家也因為兩位將星的先後隕落而逐漸破敗。

李陵:唯一一個不被痛恨的漢奸,國仇與家恨間的艱難抉擇者

揹負著振興家族期望成長起來的李陵發下誓願,繼承了優秀基因的他一定要在外戚掌軍的體制中殺出一條血路,讓漢武帝瞧瞧也讓天下人重新認識李家!成年後的李陵弓馬嫻熟,軍事專業知識過硬,漢武帝或許也覺得對不住老李家,早早就把這個“頗有李廣之風”的年輕人調入宮中任職。

進入體制內的李陵出色的完成了幾次偵查地形和敵情的任務,終於得到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騎都尉屯邊張掖。

毛遂自薦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已退居二線,大舅子李廣利(寵妾李夫人的哥哥)統兵三萬攻擊匈奴右賢王部,漢武帝徵召李陵為大軍護送糧草。

作為將門出身的李陵自然知道自古後勤保障一直是軍事作戰的重點和難點,更是最容易背黑鍋的角色。再說李廣利這個關係戶著實是個二貨,更是個有名的甩鍋俠,自當權以來在軍功上一直是多拿多佔,對待下屬刻薄寡恩,在他手下辦事自然是凶多吉少

李陵權衡利弊,終於鼓足勇氣來了次毛遂自薦。

李陵:領導,我想獨自統領一隊兵馬轉移匈奴注意力,助力您大舅哥直擊匈奴老巢!

漢武帝:你小子撅起屁股我就知道你想拉啥顏色的粑粑,是不想當我大舅哥的下屬吧。

李陵:額......我沒這意思,這可是您老自己說的.....

漢武帝:牛x,不愧為李家的種!可咱家實在沒馬了.......

李陵:我手下的五千人都是荊楚一帶的社會人,發起狠來自己人都砍,我有這五千人足夠了,不要領導的馬。

漢武帝:好同志,你的任務還是觀察敵情,觀察完彙報給我情況後就趕緊撤,別硬拼,我讓強駑都尉路博德領兵在中途接應你。

李陵:其實我的終極目標是幹掉單于,燒了匈奴老家!

漢武帝:你趕緊滾,老子的屋頂都要被你吹塌了......

雖然只是一名統領五千步兵的將軍,而且還是偵察兵性質,李陵還是第一次感受到了當統帥的美好、幸福。按照老皇帝的指令,行軍到了浚稽山,偵查完山川地形,派了只小隊回去彙報情況,這次工作基本算是結束了。李陵命令部隊就地安營紮寨,喝喝酒,打打屁,再搞個燒烤派對,好不快活。

苦戰匈奴

命運的安排總是讓人琢磨不透。李廣利的主力沒找到匈奴右賢王,匈奴大單于卻發現了李陵這隻孤軍。把“幹單于、燒王庭”作為最高理想的李陵做夢都沒想到,自己跟漢武帝吹牛逼的話竟然一語成讖!

可不同的是,這次是人家大單于主動要來幹他,角色交換了......三萬匈奴騎兵把這五千大漢步兵圍在山谷裡,準備用兩次衝鋒殲滅這隻孤軍,簡單、粗暴。

面對此種危險局勢,李陵審時度勢,正面幹肯定是不行了,騎兵殺步兵簡直就跟砍瓜切菜一樣容易。以輜重車輛為牆,保存有生力量,用強弩弓箭遠距離殺傷敵人,等待援軍才是王道。由此不得不說李陵確實比他爺爺會動腦子,方法正確,目標清晰。

李陵:唯一一個不被痛恨的漢奸,國仇與家恨間的艱難抉擇者

匈奴一天衝鋒十幾次,都被漢軍的箭雨射退。單于被打的肉疼,準備撤兵,就在李陵就要成功的時候,內部卻出現了叛徒。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被李陵派去求援的管敢投降了匈奴,為了邀功將李陵的計劃全盤托出。“NND,不是敵人太強大原來是敵人太狡猾,增兵!”。恨的牙根癢癢的大單于一聲令下,匈奴兵力從三萬變成了八萬。

力竭被俘

苦苦等待援軍的李陵此時已率軍連戰八日,兵員損失大半,弓箭已經射盡,再無阻止匈奴騎兵衝鋒的能力。李陵已經陷入癲狂,他一度獨自一人衝向敵陣,看到漫山遍野的匈奴騎兵,又無奈的退回軍陣。

他想到了死,哪怕是衝入敵陣被亂刀砍死,抑或是引劍自刎也算沒有辱沒了李家門庭。可他今年才33歲,李家已人丁凋敝,祖父的恥辱還未洗刷,叔叔的死依舊是一起陳年冤案,他又不能死。

“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如浞野侯為虜所得,後亡還,天子客遇之,況於將軍乎!“,副將的一句規勸猶如一輪朝陽慢慢驅散了李陵心中的陰霾。算了,失敗已是定局,只要活著逃出去,只要能迴歸漢廷,憑藉自己的才能,東山再起也未可知。

為了活命,李陵似乎徹底黑化,為了激勵士氣,他親手斬殺了營中兵士藏匿的妻子家眷;為了不引起匈奴人的注意,他甚至丟下了千餘名和他一起浴血拼殺的兄弟,只帶了十幾名親兵趁著夜色倉皇逃出。

李陵:唯一一個不被痛恨的漢奸,國仇與家恨間的艱難抉擇者

命運就是命運,無論你如何掙扎,如何歇斯底里,它不會給你任何改變的機會。

拋棄了士兵的將軍還是沒能逃出匈奴人的眼睛。數千騎兵就是群狼追逐兔子般緊跟不捨,十幾名親兵接連戰死,看著地上曾經一起嬉笑怒罵的年輕人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具具冷冰冰的屍體,看著四周盡是戲謔眼神的匈奴騎兵,李陵仰天高喊”無顏再見陛下“,不知道他所喊是給誰聽。

李陵最終扔下了已經卷刃的寶劍,默默的閉上眼,兩行熱淚噴湧而出,伴隨著的是周遭匈奴人狼嚎般的歡呼聲......

慘遭滅族

李陵被俘的消息傳至長安,盛怒之下的漢武帝馬上收押了李陵的母親和妻子。太史公司馬遷為李陵鳴不平,慘遭腐刑,自此朝堂之上,大臣們對待李陵被俘噤若寒蟬。一年後,冷靜下來的漢武帝領悟到李陵被俘確實是自己指揮有誤,後援不足所致,特派公孫敖深入匈奴腹地準備接回李陵。

挨千刀的公孫敖無功而返,連李陵在哪都沒找到,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只能彙報說”李陵已在幫匈奴人練兵,徹底當漢奸了“。被坐實當了叛徒的李陵,再不值得漢武帝同情憐惜,李陵一族慘遭滅門。

自此,隴西皆以李陵為恥,李氏一族徹底聲名掃地。

詐降成真

聽聞慘遭滅門的李陵驚了、懵了。他自認為自己辜負了武帝的信任,在民族大義面前過多的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時常鬱鬱寡歡,每日裡想著如何能夠逃出以再報君恩。可沒想到再見到大漢使臣的時候聽聞的卻是一家老小慘遭屠戮的消息。仇恨慢慢替換掉了愧疚,填滿了李陵的內心。

爺爺一生都在抗匈前線,身經百戰,匈奴聞之色變,卻未封侯,最後一次出征,在沒有嚮導的情況下卻被衛青調去東路跨越大漠,迂迴包抄,最終迷路,羞愧自盡;

叔叔李敢,曾經在匈奴軍中斬將奪旗的人物,因為對衛青不滿,僅僅一次言語衝撞,便被一箭射死。因為行兇者是衛青的外甥,武帝的近臣便不了了之;

反觀朝堂之上,軍伍之中,外戚當政,連李廣利那樣的草包都能獨統大軍,每每損兵折將卻能相安無事......

李氏一門,雖忠心為漢,徒為玩物耳!

對漢廷徹底失望卻被匈奴單于器重的李陵娶了大單于的女兒,被封了右校王,成為了匈奴中掌權的貴族。

或許是漢人的血液基因仍支配著李陵的良心,在幾次統領優勢兵力對漢作戰中,曾經英勇異常,機敏靈活的李陵卻屢屢戰敗。這或許也是他對故土唯一能做的。

結識蘇武

李陵沒想到,在匈奴還能見到可以相對而坐,暢然長談的故鄉人。尷尬的是,見面時,他的角色是勸降者,被勸降的故鄉人則是卻被匈奴扣押的大漢使臣蘇武。此時的蘇武被扣押已經數年,他拒絕了匈奴開出的種種優厚條件,也熬過了各種酷刑,最終被流放北海放羊去了。

李陵:唯一一個不被痛恨的漢奸,國仇與家恨間的艱難抉擇者

李陵內心是有些羞愧,甚至有些恐懼,不知為何,面對嚴肅的蘇武,他竟然緊張的臉紅脖子粗,只能磕磕巴巴的背誦出了自己寫的那套勸降辭令,當然毫不意外的得到了拒絕。

李陵原本著這位鐵骨錚錚的忠臣會對他這個漢奸破口大罵,意外的是蘇武卻溫情的拉著他坐下,問起了他的異域生活,表達了對自己的同情,讓李陵原本冰冷的心得到了一絲融化。

”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兩個身處異域的苦命人都找到了傾訴的對象,在那簡陋的地窖裡圍坐在篝火旁,猶如多年的摯友一般,執酒相望。地窖外,風雪交加,寒霜刺骨,地窖內,溫煦如春,暖意洋洋......

安能歸漢

帳篷外,孩童的嬉鬧聲把李陵從回憶中拉了回來。他的幼子似乎正和一群孩子在草地裡玩打仗的遊戲,幼子也是一身的胡服裝扮與其他匈奴孩子無異,不同於其他匈奴孩子手中的木刀,幼子手裡拿著的是李陵親手為他製作的木劍。

李陵:唯一一個不被痛恨的漢奸,國仇與家恨間的艱難抉擇者

李陵看的出神,卻又搖頭苦笑,隨即拿起案上的羊皮,沾滿了墨,開始認真的給這位執著的老友回信:

“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安,而主豈復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願足下勿復望陵。”

這最後的一句,李陵書寫的快而有力,青年時代凌厲的眼神一閃而過,“歸漢?安能歸漢?”李陵喃喃自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