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太震憾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李廣之孫投降匈奴?

漢軍依舊邊打邊推,南行不已。一日之間,漢軍費箭矢達五十萬支,幾乎把箭用盡,只得把原本裝載箭矢的兵車丟棄(這種大車還能能戰空曠地帶圍成營壘)。

苦戰至此,漢軍還有戰士三千多,戟斷矢盡,只得截斷車輻以為盾用,軍吏持尺刀,近身與匈奴追兵肉搏。

再後,漢軍殘兵進入一處狹谷中,單于指揮騎兵窮追,掩襲其後,並且登山乘高,拋砸壘石,漢軍士卒多被砸死,遂不得行。

入夜,李陵便衣獨步出營,喝止左右說:“不必跟隨我,大丈夫我要獨身生俘單于!”

真相太震憾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李廣之孫投降匈奴?

李陵 畫像

良久,李陵渾身鮮血歸營,大聲嘆息道:“兵敗,死矣!”

矢盡兵竭,李陵命令戰士盡斬旌旗,和軍中所載珍寶埋於地中。拄刀而立,李陵嘆道:“如果我們再有數十支箭,足以得脫!如今我們手中沒有兵器,天明再和匈奴兵交鬥,只能是坐而受縛了。”

絕望之餘,李陵命令兵士乘夜各自為戰突圍,希望最終能夠有人得脫回報天子。

行前,李陵和士卒約定,如果大家能夠力戰有命逃回居延遮虜障(即居延以北漢軍所築之城障),到時候再集合相見。

真相太震憾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李廣之孫投降匈奴?

李陵 浚稽山之戰 圖

夜半時分,李陵擊鼓集合,鼓竟不鳴。無奈,李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各從壯士十餘人,乘夜突圍。

匈奴早有所備,精騎追兵幾千人尾隨追擊。饒是此部漢軍能戰,疲憊如斯,追兵眾多,眾寡不敵,血肉格殺之中,包括韓延年在內,幾十個漢軍盡皆戰死。

平明時分,戰場上只剩下李陵一人,面對包圍上來的數千匈奴騎兵,李陵投刀於地,太息說:“無面目報陛下!”

此時,如果有援兵稍來增援,李陵和部下殘餘漢軍都能得脫。因為李陵投刀下馬之地,距離漢朝邊塞據點僅有百餘里!

真相太震憾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李廣之孫投降匈奴?

浚稽山之戰

按理說,李陵率領五千漢軍將士,橫行匈奴間,轉戰千里,且鞮侯單于應該恨極才對。但匈奴是個崇拜英雄的民族,李陵敗降匈奴後,單于非常重視,以己女妻之,立李陵為右校王。

李陵敗降消息傳到漢廷,武帝大怒。

確實,李陵的投降,到底是真降還是假降,當時後世一直爭論不休。無論如何,他的投降,確實對當時漢朝軍隊的士氣造成重大打擊。因為畢竟他是主動投降,而不是在血戰中力竭被俘。為此,漢武帝在上朝的時候聽到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勃然大怒,即刻下令逮捕了李陵全家。

真相太震憾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李廣之孫投降匈奴?

群臣上書 劇照

見皇帝怒極,群臣希旨,都上書說應該對李陵宗族治罪。其間,惟獨太史令司馬遷出班力保,勸武帝說:

“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從私人關係上說,司馬遷和李陵非親非故,完全是從漢朝根本利益出發,他認定李陵之所以不死投降,不過是暫時假裝投降,日後必定會藉機重新投漢。

漢武帝當時怒火攻心,覺得李陵不戰死,使得漢朝大失臉面,而司馬遷如此言說,反襯得武帝自己本來要榮顯的外戚李廣利也很沒面子。於是,武帝認定司馬遷為李陵遊說,涉嫌誣罔,下令把司馬遷即刻逮捕,處以宮刑——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大家,正是由於為李陵出頭說話而慘遭酷刑!

真相太震憾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李廣之孫投降匈奴?

司馬遷 畫像

過了很久,漢武帝回過味兒來,覺得李陵確實因為失援而敗,就派使臣迎勞從戰場苦戰逃歸的李陵部下四百多人。

李陵之戰,雖敗猶榮,乃漢匈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計。從整體上看,大概先前打匈奴佔了便宜,武帝君臣很有些膨脹,故而天山戰役戰略部署非常草率,不僅戰略輕敵,後勤保障也非常不到位,這從李陵這樣優秀部下全是步兵就可以見出端倪。如此單薄兵力,竟然原本的計劃是牽制匈奴主力,以幾千缺乏機動性的步兵完成如此不可能的任務,顯然準備太不充分。此外,從李廣利在此戰中的表現看,這位公子哥出身的大將,完全欠缺統帥的才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