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疫情期间家里是开窗户好?还是不开啊?

努力小宝贝


大家好,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欢迎大家关注!


自从疫情在我国爆发之后,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防控新冠病毒,在新冠病毒防控方面,专家也告诉我们疫情期间要说开窗,多通风。虽然专家是这样说,但是许多人都担心开窗会让病毒跑进来,从而造成病毒感染。那么,疫情期间,到底是开窗好还是不开窗好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一、疫情期间为什么要开窗通风?



对于疫情期间开窗通风的问题,其实国家卫健委早就作出了建议,在2月2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中,也明确指出了给出了通风的建议。那么疫情期间,为什么要开窗通风呢,我觉得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①如果家里空气不流通,那么我们在疫情隔离期间长期呆在家里的话,我们和家人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就会滞留在房间内,室内的灰尘(空气中也有许多灰尘)也会在空气中累积。这样如果时间长了,不仅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氧气浓度也会慢慢降低,而细菌、病毒就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滋生,这样密闭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室内污染。

而据环保工作者测定,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可以比室外高2~5倍,有的甚至可以高出几十倍。就像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到了冬天,因为室内取暖的问题,往往容易造成家中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

②如果长时间呼吸这样环境下的室内空气,容易使人缺氧,昏昏沉沉,(这就好比如我们有些人晚上睡觉喜欢蒙着头睡,但是一早醒来还是精神不好,昏昏欲睡),从而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就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等,而且患传染病的机率也会增多。特别是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果身体抵抗力变差,那么就更加容易被新冠病毒入侵,从而造成感染。

③如果经常开窗通风,那么就可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从窗外进来的新鲜空气就能够很好地通改善室内环境,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因为新鲜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氧气和负离子,它们可以促进我们人体新陈代谢,从而增强我们的身体免疫力,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所以在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多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二、疫情期间开窗通风,新冠病毒会不会跑进屋里,从而造成感染?

经过了上面的介绍,我们现在都应该知道了经常开窗通风是对我们非常有益的。但是开窗的同时,许多人更担心的是新冠病毒会不会趁着开窗通风时跑到室内来,那样造成病毒感染的话,岂不是太危险了?对于朋友们的这个担忧,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国家卫建委都已经建议了,自然就经过考量之后,才会公布。这个问题,你能想到的,他们自然能够想到,你说是不是?既然还不能消除你的顾虑,那么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

●①新冠病毒不经空气传播



我们担心的其实就是害怕新冠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进行感染,但是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资料显示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在《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试用第六版)》中指出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许多人不禁会问,那这个气溶胶传播不就是空气传播吗?其实不然,气溶胶传播并不等于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而且如果我们仔细看方案中过于气溶胶传播的说明时,我们就可以发现,气溶胶传播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即密闭的空间、较长的时间、高浓度的病毒,才有传染的可能性。

●②新冠病毒的传播距离有限

还是有些人认为,虽然开窗不符合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的条件,但是也有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啊。其实,新冠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距离也是有限的。

李兰娟院士曾表示:一般来讲,我们说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容易感染,所以距离保持远一点,1.5米到2米左右是比较安全的。



这是因为当带有病毒的患者在说话、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病毒会随着飞沫喷出,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大一点的飞沫并不会飞得太远,通常在1-2米就会下落,而且飞沫在10秒左右就会沉降,带有病菌的气溶胶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大部分集中在1米左右的范围,这也是医学上公认的致病传染区域。

当然,如果是顺风的话,人咳嗽时喷出的细小飞沫则可以飘出去6米远,而打喷嚏时更是可以飘到8米以外,但是这些都容易发生沉降,并不会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更不会飘到高层建筑上。 再说了,现在疫情期间,人人都佩戴口罩,外面空旷的环境新冠病毒就更加少了,开窗自然也无问题了。

●③新冠病毒离开人体后存活时间并不长



李兰娟院士曾表示:新冠病毒在室温体外干燥环境中2小时活力就会下降,48小时就会灭亡!

也就是说,即使空气中不小心混有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在离开人体之后,因为没有宿主寄生,就没有营养物质供给,那么病毒就会慢慢死亡。

虽然说目前还没有资料研究新冠病毒在体外到底可以存活多久,但是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是亲戚,我们可以参考一下SARS病毒的数据。在2003年的时候,北京军事医学科技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院曾经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对SARS病毒在外界物品中生存和抵抗力能力进行了研究,最后研究指出SARS病毒在金属、塑料、玻璃等光滑表面,100万滴度的病毒,在48小时后,存活的病毒数量只有10左右,基本可以确认感染能力已经很低;而在滤纸片、布片、木片、土壤等材料上,100万滴度的病毒在4~6小时内,病毒存活量还剩10左右。

也就是说,跟李兰娟院士所说的基本符合,新冠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时间越久,活性就越低,48小时后基本不会造成人体感染。

④空气中的新冠病毒含量低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曾经表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室外空气、各类表面存在几率很低。

即使是有病毒通过飞沫从患者口中喷出,大部分的病毒都会在近距离沉降,而小部分的病毒会形成飞沫核,可以飘到很远的地方,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毒活性不仅会降低,而且大气中的空气也会对病毒进一步稀释,那样空气中的新冠病毒含量就会很低,基本不会造成身体感染。

因此,从病毒的传播途径、新冠病毒的传播距离、新冠病毒的时间以及空气中的病毒含量等方面去分析,距离越远,时间越久,感染风险就越低。而开窗通风基本上不会感染新冠病毒。




三、疫情期间如何正确开窗通风?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疫情期间开窗通风是不用担心新冠病毒感染,但是呢开窗通风也要讲求科学的方法。

●①最佳的开窗方式是使室内形成空气对流,只有使空气有进有出,经过整个房间,通风效果才是最好的。如果单单只是开一个窗户,那样没有形成空气对流,外面的空气进不来,里面的空气也出不去。所以应该打开室内中距离最远的两个通风窗口。

●②开窗通风也并不是一直开着,可以按照每天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的标准。特别是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在开窗通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③开窗通风也要讲求时间断,并不是什么时候开窗都好,我们可以按照8时~11时、13时~16时这两个时间段来开窗。因为这两个时间段内,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开窗通风。特别是一觉醒来的时候,开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人的精神也是有好处的。在这里特别要提醒一下的就是不要在晚上睡觉时开窗,毕竟晚上温差比较大,外面的冷空气吹进来,人在睡觉的时候容易着凉,就会容易生病。



四、总结

总之,在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多开窗,多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样,开窗通风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避免弄巧成拙。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