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私生子,孔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姓啥。肯定不姓孔


作为私生子,孔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姓啥。肯定不姓孔


阿元

孔子姓啥,他自己也不知道。

为啥捏?他是个私生子。

关于孔子是不是私生子,有篇文章是这么说的。孔子是不是私生子,只有他妈知道,甚至连他妈也未必知道——孔子那个时代没有亲子鉴定。

这不是句笑话,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就明确表示:“孔子原来是私生子”是司马迁说的。问题是,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而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中间相差四百年,司马迁怎么就知道孔子是私生子呢?

但孔子和司马迁相差四百多年,可比现在的某些专家学者,和孔子差的年头多多了。所以相比之下,还是以写信史著称的司马迁的说法更让人信任。

在《孔子世家》中,司马迁明确指出,孔子是“野合”而生出的一个私生子和被遗弃儿。

据说这一事实是司马迁实地访察孔子家乡后,了解到的情况,并记录在《史记》中:“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

这个野合,当然是在没有任何媒灼之言的情况下,两个人对上眼之后,所产生的人本性的冲动。野合的地点在尼丘山,产物就是孔子这个野孩子。

在远古社会,人类社会上风气相当的开放,每年在春天举办野外情人节大party,参加的主要是男女青年,和现在的相亲大会差不多。晚会上,哪个女的看上男的了,可以一起共渡良宵,其宏大场面相当于现在的海天盛宴。但古时候比现在要公平,海天盛宴你没个千八百万的肯定进不去,古代的情人节Party谁都可以去。孔子,就是他老妈参加情人节Party时,和他老爸看对眼了,生出来的,是私生子。

当时,野合没有啥丢人的,是人们一种正常的社交活动。私生子也没有啥丢人的,当时不知其父,只知其母的人多了去了。

春秋时楚国名相斗谷于菟,也是其父亲斗伯比在云梦与一个姑娘野合而生的私生子,也没有人因为这个就看不起他,人家还当了楚国的令伊,名扬天下。还有汉武帝时代的,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对外战争中最伟大的两个将军,卫青和霍去病,也都是私生子。也没有人因为这事说过什么,这个身份也不能掩盖他们的伟大。

这种情人节party的传统和性爱无关,是为了人类种族更好地延续。远古社会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很多部落长年看不到个外人,近亲结婚的结果就是人越来越傻。

咋整?在春天举办情人节,各地的人交汇在一起,解决部落内的近亲结婚问题。

因为当时的男女关系太乱,婚姻出现后,丈夫往往搞不清第一个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所以当时社会时常出现“杀婴”现象,就是杀掉长子。结婚以后,因为搞不清是谁的孩子,第一个婴儿常常被老公杀死,在祭祀上使用,既取悦了神灵又解决了丈夫可能戴绿帽子的苦恼。这种现象不仅中国有,外国也一样,在《圣经》上就有杀长子来取悦上帝的故事。

但对于晋以后的儒家而言,圣人孔子是野合生出来的,是私生子,太丢人了,咋办呢?编故事。说孔子的老爸叔梁纥(he),老婆给生了九个姑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又整了个妾,生个儿子叫孟皮,脚有问题,还不行。于是又娶了颜氏,人家是领了结婚证的,生下了孔子。

(《孔子家语》: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陬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

这么一编,私生子的问题解决了,孔子形象duang的高大起来。

这种说法虽然把孔子的出身给整平乎了,但却是瞎编的。原因很简单,你几百年后的人,不可能比司马迁对历史研究的更明白。何况司马迁是特别推崇孔子的人(认为孔子“可谓至圣矣”),都认为孔子是私生子了,说明这应该是个基本的事实。

而你仔细看《史记》,实际上已经把孔子是私生子的事,说的特别明白了。除了说孔子是野合生出来的之外,还有一句话是:丘生而叔梁纥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意思是说孔子一生下来,他老爸就死了,埋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的东边,(孔子出生的陬邑在东南,两个地方相距挺老远),所以孔子大一点之后,总是怀疑老爸埋的地方不对,他老妈对这件事忌讳很深,从来不和他说是咋回事。

如果,咱们说是如果。如果孔子的老妈是叔梁纥的正牌夫人,有证的,那么孔子就是孔家嫡长子(孟皮是妾生的,是庶子)。每年的扫墓(不知道那个时候有没有)、祭祀(这个肯定有)等等事宜,孔子肯定是应该参与的。但从孔子连自个儿老爸的坟在哪里都找不着来看,说明孔子压根没有得到这个嫡长子的身份。

这么说吧,如果孔子不是私生子,他必然知道老爹的坟在哪里,年节、忌日啥的一定要祭祀的,否则就是不孝。

孔子是圣人,不可能不孝,所以他不知道老爸的坟,无法祭祀的现实,说明他是私生子。

再有,当孔子去参加季氏宴会的时候,阳虎认为孔子不是士(这肯定也是当时的鲁国人通常的看法,否则孔子早急眼了,写上八万字的文章来和他辩论。)也证明了叔梁纥没有认孔子这个儿子,否则孔子至少应该有士人的身份。

这么说的理由是,根据《左传》的记载,孔子的老爸叔梁纥是个贵族,是大夫,还有自己的封地。贵族的后代应该是贵族,最起码也应该是士人。而大家不认为孔子是士,也就是不认可他的父亲是叔梁纥。换种说法是,孔子是叔梁纥的私生子,所以叔梁纥的一切,孔子都没有继承权。

也是因为孔子确实是私生子,所以孔子也没有资格继承老爸的封地,他老爸的工资也不会交给他老妈,孔子只能和老妈一起过“贫也贱”的悲惨日子。否则以叔梁纥大夫的身份,就算死的早,也总会有些遗产留给孔丘母子,让他们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正是因为孔子是私生子,所以他也没有继承到老爸的姓,自己姓啥,谁也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

但孔子是有大志向的人,圣人的基因让他渴望出人头地。再说了,像孔子这样的庶人,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是当不了官的。咋办呢?孔子想到的是给自个儿一个身份,具体作法就是把他的父母合葬。意思是你看我父母都死而同穴了,你还能不承认我是叔梁纥的后人,是贵族的后代,具有士的身份吗?

按《史记·索隐》的说法,孔子的老爸叔梁纥的大老婆没有孩子,只有九个女儿。叔梁纥生前曾纳一妾生一子名孟皮,此为叔梁纥之庶子,亦即孔子之异母兄。孟皮自幼因病坏足(应是患过小儿麻痹症)。根据《周礼》,非正妻的妾所生子,都称“庶子”,并且都没有贵族身份的爵位继承权。所以,同样作为“外庶子”的孔子,也就是连庶子都不如的私生子,在父亲亡故后,孔子有权利认为自己,与庶子孟皮在身份上是平等的。而且孟皮因为是小老婆生的庶子,所以也没有贵族身份,道又走不利索,当然没有办法和身高九尺的孔子争,肯定打不过。于是司马迁写到: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於防焉。

就是说有个马车驾驶员的老妈告诉孔子,你老爸埋在哪里。由此可知孔子当时社会地位如何低下,交往的只能是社会底层人物。

孔子把父母合葬在一起之后,为了能让别人都知道这坟里埋的是谁,好证明孔子是贵族后代,是有士的资格的。孔子不惜违反他最为推崇的礼,在墓上起了个大土堆。

至于他自己找的借口,说什么自己要东西南北到处乱走,为了将来好找,而做个记号,纯是信口开河、撒谎撂屁。那个时候的孔子,整天忙的是在鲁国找工作,根本没有一点周游列国的意思。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孔子一点名气也没有,周游列国的最大后果,就是饿死在半道上。

事实是,孔子把父母合葬是十七岁左右的事情,到他34岁到周首都镐京游学,17年中孔子一直没有离开鲁国。

孔子34岁离开鲁国后,仅仅在三年后,在他37岁的时候,又回到了鲁国,一呆就是21年,直到55岁才真正踏上周游列国之路。

所以有人说孔子是神仙是有道理的,人家在十七岁的时候就能算出来,到三十多岁和五十多岁的时候,自个儿到外出跑官要官,要东奔西走,所以怕找不着父母下葬的地方,哪怕违礼,也必须给父母起坟头。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孔子为啥要在违礼的情况下,给老爸老妈修个四尺高的坟头了。这不是因为孝顺,更不是怕自个儿找不着,而是生怕别人看不到。如果孔子按当时的礼,把父母合葬之后,没有一个明显的标志,那还有谁能知道里头埋的是,大夫叔梁纥和他的老婆呢?这对证明孔子有贵族身份毫无意义。而且要面子的孔子,也不好意思跟祥林嫂似的,逮着谁跟谁说自个儿真的是叔梁纥的儿子。所以他把父母之墓修到四尺高,估计还立块特大号的墓碑,注明这是孔子老爸,大夫叔梁纥和老婆的合葬墓,从而证明自己身份的高贵。

话说回来,孔子给老爸老妈修个坟,虽然咋说都是违礼的,但效果确实是嘎嘎地好。就在他通过修坟告诉大家,自己是有身份的人之后,他的地位有所改变。鲁大夫孟釐子就跟自己的儿子说:“孔丘,是圣人之后啊,将来的前途不得了的,你得把他溜住了,肯定让你名扬四海。”(《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孔子因此有了第一批学生,收到了第一批肉干,也让自个儿的生活上了档次,起码有肉可以吃。

那么为啥孔子把老爸老妈合葬,立马就成为圣人之后了呢?这是因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商王朝创始人,古代中国圣人之一,商汤的后代。商汤姓子,所以孔子本应该叫子丘子仲尼,尊称为子子。子子念顺口了,就成了仔仔。但孔子不姓子,原因却不是因为子姓不好听。

商王朝被周武王灭掉之后,王室的后裔武庚在周公姬旦摄政的时候,又起兵造反。武庚失败后,周公姬旦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王室后裔,封商纣王的庶兄、贵族微子启为宋公,建立了宋国。微子启有个后代叫子嘉,字孔父,人称孔父嘉。孔父嘉官当的挺大,是宋国的兵马大元帅,大司马。孔父嘉(不姓孔,全称应该是姓子,名嘉,字孔父,当时人们尊称他为孔父嘉。)官当的大,老婆也娶的漂亮,是当时宋国最美丽的女人。

但女人是祸水,越漂亮祸害人的能力越高的说法,要了孔父嘉的命。当时宋国的国务卿,太宰华督,看到孔父嘉的老婆,惊为天人,发誓要整回家当小老婆。正好当时的宋殇公特别喜欢打仗,在位十年打了十一仗,老百姓苦不堪言。华督就把宋殇公穷兵赎武,整的百姓民不聊生的责任,栽到了兵马大元帅孔父嘉的头上。用这个借口把孔父嘉给杀了,抢了他的老婆。

好在孔父嘉的儿子,子木金父(姓子,名木,字金父)逃了出来,跑到了鲁国的陬邑定居。应该是怕宋国的追杀,老祖宗的子姓,也不敢要了,孔父嘉的氏(大家族分家后,区分于原家族的,给自己的新姓)直接姓木。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孔父嘉的五世孙。

因为孔子老爸孔叔梁纥是圣人商汤的后代,所以孔子通过把老爸老妈合葬,成功让自己认祖归宗之后,也以圣人的后代自居。

这绝不是埋汰孔子。在把老爸老妈合葬之前,孔子是庶人,穷小子一个,根本没人把他放在眼里。所以事情的真相应该是,孔子把老爹老娘合葬之后,跟祥林嫂差不多,见人就唠,我是贵族后代,是有士人身份的,是圣人之后。估计还花钱雇水军为自己造势,孔子是士人,是圣人之后的微博、微信满天飞。谎言说的多了,变成了真理,孔子终于在鲁国成为名人,引发了众多关注。

之所以说孔子是圣人之后,是士人的说法是谎言,是因为古代中国对身份的要求特别严格。嫡子,也就是大老婆或者平妻生生的孩子,有身份和继承权;庶子,也就是妾以下的小老婆生的孩子,一般不能参加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查了一下,春秋时期的族谱,上边只有嫡子的名字,和庶子没有关系。周王室的许多庶子虽然有封地,但只能以封地为姓,姬姓和他们没有关系。

庶子的地位已经如此低下,私生子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没有姓氏、身份、财产的继承权,连生活费都不给一毛钱。所以孔子称自己是士人,是圣人之后,纯粹是瞎扯蛋。而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老爹早死,而且没有嫡子。唯一的庶子孟皮还是个废人,所以才叫孔子抓住机会把父母合葬,让他号称得以继承叔梁纥贵族身份(贵族之后,士人身份)和姓氏。

为啥说孔子是号称,而不是真正得到了老爸叔梁纥的贵族身份呢?因为当时主流社会并不承认。

孔子给老爸老妈合葬之后,觉得自己有贵族身份了,腰上还系看孝带子呢,听说鲁国的当权派季氏举办招待酒会,飨士。宴请有文化的人,也就是士子。这里的飨,就是用酒食招待的意思(飨,乡人饮酒也。——《说文》)。孔子听说有这等好事,颠颠儿地去了。季氏的奴才(家臣),把门的阳虎不让他进,说我们这是招待高级人士的地方,你算个啥东西,也想往里混?楞是把孔子给赶出去了。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不被承认咋办?孔子的办法是给自己整个姓。

当时的人们,并不像现在这样把姓当回事。孔子的家族是商汤的后裔,理论上都应该姓子(商汤是子姓)。周王朝的诸侯之一,宋的创始人微子有很多种称号,微子启、宋微子等等,但没有一个是带有他的姓,也就是子姓的。

孔子家族向上数六代,姓名中也没有加子姓的。他们分别是孔父嘉、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

孔子的孔姓,就是从其中最有名的孔父嘉哪里整来的。

但孔子给自个儿整的姓,也就是孔姓,相当的不标准。

为啥呢?

咱们说了,孔子把自个儿整成孔姓,是从他的六世主孔父嘉那里来的。为啥要选孔父嘉呢?因为他官当的挺大,是宋国的兵马大元帅,大司马。更重要的,孔父嘉因为漂亮老婆被杀,名气贼老大。

但孔父嘉虽然叫孔父嘉,但人家真的不姓孔。孔子可能是那个时候年纪小,文化水不够,以为孔父嘉名字的第一个字肯定是姓,估计绝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真不对。

咱们说过,孔父嘉姓啥呢?姓子。

孔父嘉是商汤的后代,商汤姓子,所以孔父嘉姓子。

但孔父嘉又不能姓子。如果孔父嘉姓子了,孔子的孔姓哪里来的呢?

为了让孔圣人不犯错误,新的理论诞生了。

这个理论就是:因为孔父嘉的先辈是宋国公室成员,传到孔父嘉时,“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不能再延用先辈的姓氏了,只能另起新氏。(一说先祖的氏是“公孙”)于是孔父嘉这一房便直接用他的字,作为新的氏。

那时男子的名号,或称氏,或称名,或称字,并无一定之规。孔父嘉以后,后几世子孙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称呼中都不加氏。

等到了孔子的时候,把孔父嘉的字,当成了自己的姓,于是孔姓横空出世。

这种说法狗屁不通。

首先孔父嘉的子是孔父,不是孔。如果孔子用孔父嘉的字,当自己姓氏的话,应该是孔父。伟大的孔圣人,应该叫孔父子。

孔父子,感觉好奇怪的样子。

而且孔子姓孔父也不中。为啥呢?按历史记载的说法,孔父嘉之所以不用子姓,是因为“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不能再延用先辈的氏了,只能另起新氏。

那么孔子是孔父嘉的几代孙呢?六代!既然孔子和孔父嘉之间已经超过了五代,那么孔父嘉的姓氏,孔子也不能用了。所以,孔子不管是姓孔,还是姓孔父,都是错的。

就是因为孔子没文化,起码是十七岁的时候没文化,让古代中国的姓氏文化,发生巨大改变。

古代“氏”与“姓”不同。“姓”代表“女所生”,原本从母系。发展到春秋时期,“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

那时男子的名号,或称氏,或称名,或称字,并无一定之规。孔父嘉以后,后几世子孙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称呼中都不管是姓还是氏,啥都没有。

而把姓或者说姓氏固定下来,是从孔子开始的。

由于后来孔子成了圣人,名闻天下,他的后世便将这种,把姓氏放在名字前边做法,沿用下来。如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孙子叫孔伋,曾孙叫孔白,等等,以彰显与孔子的血缘关系。

所以,你不仅不知道孔子姓啥,屈原姓啥,你也未必知道。

但屈原肯定不姓屈。

当然更重要的,是孔子自己姓啥,他真的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