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国演义》开篇,为何不先写刘备、而说两条蛇?一白蛇,一青蛇


《三国演义》第一回,交代了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提到汉朝,第一句话就是“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在作者眼里,汉朝源于“高祖斩白蛇”,在以后的三国故事中,也曾经有无数人,重复过这句话。

到了三国故事开始正式开场的时候,率先登场的,其实不是刘备、关羽、张飞这些英雄人物,而是一条大青蛇。书中写道,当时,皇帝汉灵帝正要上朝,突然“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皇帝惊倒,百官四散而逃,但“须臾,蛇不见了!”

描写大白蛇、大青蛇的故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白蛇传》,而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也要写一条大白蛇和一条大青蛇呢?

故事:《三国演义》开篇,为何不先写刘备、而说两条蛇?一白蛇,一青蛇

实际上,这是古典小说惯用的写作手法,四书之一的《中庸》里面说:“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古人时常将一国的兴衰,与一些征兆联系起来,只不过,有的征兆是正向作用,对巩固王朝的统治有好处,而有的征兆却被曲解演绎,对王朝的统治起到了反作用。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官方正史《史记·高祖本纪》就有记载。

故事:《三国演义》开篇,为何不先写刘备、而说两条蛇?一白蛇,一青蛇

当年,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负责押送一批犯人到骊山去当劳工。结果,刚刚启程不久,就有不少人跑了。刘邦一看劳工逃得差不多了,自己回去也必被治个渎职之罪,性命难保,于是索性豁出去了,让他们各自逃命去。

而有十几个人深受感动,不愿逃走,只愿追随刘邦。当天晚上,刘邦与众人饮酒大醉,趁着酒兴继续赶路逃难,结果路遇一条大白蛇挡路。

众人吓得不敢继续向前,唯有刘邦仗着酒劲,提剑将白蛇斩为了两段。第二天早上,众人见有一妇人啼哭,问之何故。她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斩杀了。”说完老妇人消失不见。刘邦大喜,发现原来自己乃是赤帝后人,众人对他也更加信服。

这个故事虽然记载在《史记·高祖本纪》中,但我们可以看出,这明显是刘邦当年为了“神话”自己,故意编造的一个传说。而他为何要说自己是斩白蛇,而不是斩青蛇呢?

故事:《三国演义》开篇,为何不先写刘备、而说两条蛇?一白蛇,一青蛇

这是因为,白蛇其实是秦朝的象征。同样是在《史记》(《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秦国第二代君主秦文公,曾经做梦,梦到一条大蛇,它的身体从天上一直垂到了地上。秦文公觉得非常奇怪,询问大臣史敦才得知,此乃“白帝”的象征,于是,秦文公用三牲,到郊外去祭祀了白帝。这就是秦朝为何是“白帝之子”的由来。

所以,刘邦斩杀了“白帝之子”,就意味着他将消灭秦朝。这样的故事宣扬开来,正是在为自己起兵而造势。

故事:《三国演义》开篇,为何不先写刘备、而说两条蛇?一白蛇,一青蛇

而蟠于皇帝龙椅上的“大青蛇”又是谁呢?三国里面,还真有这么一号人物,他就是取代了汉朝的魏文帝曹丕。

据《魏书》记载:“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也就是说,曹丕出生时,产房上空,有一大团青色的气体,如同皇帝坐的车盖!

故事:《三国演义》开篇,为何不先写刘备、而说两条蛇?一白蛇,一青蛇

现在来看这段记载,肯定也是史官们为了神话君王,而故意搞上去的神秘色彩。但是,这段关于“青色云气”的记载,正好跟汉灵帝在朝堂看到的那条盘踞在龙椅上大青蛇,形成了对应。

正所谓“白蛇斩而汉兴,青蛇见而汉危”,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要写一条大白蛇和一条大青蛇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