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少年的成长背后,是对人性的反思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于1951年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凭借该作品让他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近期,又看完这本小说,感慨颇多,现实里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小,有时间,可以尽情地霍着青春,他们不敢面对自我,逃避自我,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然而有些事后悔了想挽回也来不及。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少年的成长背后,是对人性的反思

《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的是一部青少年的黑色喜剧,16岁的霍尔顿因多门成绩不合格,再一次被学校开除,在回家的三天两夜时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你可能觉得两天时间干不了几件事,而霍尔顿却做了很多事,跟同学看电影、打架、去酒吧、去旅馆被讹诈、被打、和同学约会、回家见菲比等等,在这三天的时间如同天堂走向地狱一般。他想要逃避父母、逃避那些不想见的人、逃避现实,但是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希望。主人公的行为和表达引发很多青少年的强烈共鸣,甚至美国中学将此书列为必读之书。

为什么会受美国年轻人欢迎?

《麦田里的守望者》创作完成后,美国刚刚在二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那时的纽约就是美国功利社会的浓缩代表,人们在蓬勃和繁华中假装自己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美满,而精神世界一片荒芜,萎靡不振,没人会在意他人的感受。

这个小说的全部笔力都用来刻画一个形象,他对周围的环境深恶痛绝,厌世逃学,想要反抗却不知该反抗什么,厌恶这个世界却又不愿死去,以及最重要的,对自由,虽然他也不知道那具体是什么,但依然有着强烈的对自由的向往。霍尔顿这个角色,在那个时代的美国年轻人心中,引发了剧烈的共鸣。很多人身上都有霍尔顿的影子,非常叛逆、想反抗但又无能为力,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是面对现实,还是追求理想,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少年的成长背后,是对人性的反思

霍尔顿是典型的叛逆青年,他的反叛,非常彻底:第一层,是对父母和学校的反抗,反抗陈腐的校规、反抗严苛的规矩、反抗那些所谓的老师;第二层,是对同学和陌生人的反抗——他厌恶“愚蠢”的阿克莱、虚伪的斯特拉德莱塔、狡诈的老毛里斯、老萨利;第三层,是最根本的,他反抗这个虚伪的社会、枯燥的人生。

其实不只美国,全球都有霍尔顿这样的人,韩国的霍尔顿、中国的霍尔顿、英国的霍尔顿。

他们看透了社会之平庸,但无力摆脱这平庸。他们对社会感到愤怒,但却不敢直视这愤怒。只能卑躬屈膝,不想寻找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成功,因为他们只会抱怨,逃避现实,对未来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关于这本书,已经有很多正面客观的分析,今天从侧面了解本书以及霍尔顿对人产生的影响。

1、霍尔顿整天脏话连篇,不良少年的代表

在小说中经常能看见霍尔顿说脏话,整本小说几乎都带脏话,包括跟同学、跟女友,跟菲比等,这其实也表达了主人公在这个社会的不适应,他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感觉整个世界都与他为敌,也为他的未来埋下伏笔,他是想通过脏话来释放自己的不满和压力,但仅仅局限于此。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少年的成长背后,是对人性的反思

美国神经科学家曾发现额叶系统,这是大脑中主管情绪活动的部分,从而为脏话(及各种情绪)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居所。当人们说脏话时,额叶系统就会被激活。当人情绪激动的时候,脏话能起到这个作用———释放压力,宣泄人内在的阴暗能量,表达力量与攻击,及时排除内在累积的黑暗能量。有时往往通过一些“导火线”陷入崩溃状态。好人的面具戴的都忘记了真实自我的存在,活在一种好的虚假中,最后迷失了自己,不敢对别人表达不同的意见,不敢说不,不敢得罪别人,深深的把攻击本能压抑。

霍尔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就用脏话来表达对环境的不满,表达对自身的不满,对世界的不满,学会用脏话来表达攻击和情绪,通过脏话来宣泄内在挤压的情绪。而这样的人无疑是带给社会负能量,没有用正确的表达方式,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2、多次提及的红色鸭舌帽子和鸭子象征着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迷惘

小说中开头霍尔顿就提及了他的红色鸭舌帽子,而且多次在文中体现,红色象征革命和反叛,倒戴着象征迷茫,找不到前路的方向,问了两次出租车司机,你还记得本书里中央公园的那群鸭子吗?寒冷的冬天,它们去了哪?这是霍尔顿多次提起的事,似乎在说他自己,象征着他对归宿的疑问。

帽子也侧面烘托了他的迷茫,他想要通过帽子来掩盖自己,不敢面对现实,希望自己远离现实,想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他没有方向,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它不知道要驶向哪里,大多数人一生都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就只能对眼前的现状低头。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少年的成长背后,是对人性的反思

迷茫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关键要看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问题。没有人会一直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总有迷茫的时候,对未来看不到希望,内心很不安很忐忑。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的未来在自己心中,至于什么样,那得要靠自己的双手来打拼,去奋斗,可能一会遭遇很多的人情世故,但我想,只要你有一颗想努力的心,那么终究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3、敏锐的洞察力与现实的矛盾反差

这种看似荒谬的反抗在他这里是很有依据的。霍尔顿的洞察力高于成人所估计的,他的判断力也是敏锐的。社会的黑暗、虚伪、丑恶,哪怕只有分毫,在他眼中也无处遁形。然而,这无法改变一个事实:一,是他心智仍然是幼稚的——他冲动、胆怯、气量狭小,他不敢反击邪恶,他也不会像一个成人一样心平气和地漠视污渍。

他只想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但现实却是矛盾重重,一方面,霍尔顿渴望逃避现实,他想逃离学校、逃到西部,装个聋哑人,了此一生;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想做个“麦田守望者”,当孩子们的纯洁即将堕入麦田边的悬崖时将他们拦回去。这个梦想终究是太大了,一个少年的螳臂即使使上九牛二虎之力压折了绷碎了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但我觉得对于无法实现的一切他总是要释然的。但是现实并非如此,他自己都无法解脱现实,怎么有能力去解救别人呢?

一个不成熟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死去,而一个成熟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的活下去。

塞林格笔下这个有些懦弱,但又爱憎分明的少年,往往就是我们自己。当他对虚伪、丑恶嗤之以鼻的时候,生活中所遇见的做作、谎言也常常浮现在脑海,当他对于未来惶惑、迷茫、消极时,那种想要挣脱却又无能为力时,当他入神地看着自己的妹妹菲比快乐地乘着旋转木马,那一种亲情的温暖也蔓延到我的心窝,于是,童年时家人对我的呵护,老师对我的教诲,以及如今学会的换位思考,都让我对他们心怀感激和愧疚。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少年的成长背后,是对人性的反思

我相信,当霍尔顿享受着与妹妹相处的愉快时光时,他的心中一定不会再被日常的烦忧所扰,那一股向善、乐观、积极的暖流包裹着他,也包裹了每一颗被触动的心。

总结:对比现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可能也会存在像霍尔顿这样的例子,而霍尔顿的内心纠葛,正好为现在的中国青少年提供一个参考。物质时代的年轻一代该怎样抉择,挖掘霍尔顿身上的闪光点足矣。善良、是非分明、拥有理想、信念坚定、不妥协、充满希望……做到这些,也是能够证明自己,不管未来怎样,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成长,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