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个面孔》05

《大明王朝的七个面孔》05

但是老百姓不这么想,听说海瑞要来应天上任,老百姓火速撤离,撤不走的也都故意装穷。甚至有的人把红色的大门都刷上了黑漆,海瑞只是个清官,而工作能力其实很一般,他的工作方式就是恢复祖宗之法。他认为只要恢复朱元璋时候的东西,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但是明朝中期跟明朝初年完全不一样,人口就增长了数倍之多,而且很多生产结构,经济关系都发生了变化。

海瑞到应天做了三件事,第一是禁止送礼之风,第二是兴修水利,这两个是很符合朱元璋的组训,也基本符合社会规律,所以干的还算漂亮,但第三件事就有点问题了,那就是解决土地兼并,让大地主清退土地。这就属于有点自不量力了,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所以他可以用刀逼着你把土地退出来,海瑞一个巡抚要干这个事,就不得不触及更大官员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他有恩,当年在牢里救他一命的前内阁首辅徐阶,徐阶恰好是应天这一块的大地主,很多人就想看看你一个巡抚怎么对付徐阶。海瑞同志再次发挥了二愣子精神,他就是要拿徐阶开刀,而徐阶的政敌,当时的内阁首辅高拱就是要借海瑞这把刀,来收拾徐阶。这招可谓是一箭双雕,海瑞这个网红一出马,瞬间就会全国皆知,一旦海瑞干不动徐阶,那么徐阶也必然被全天下的人骂死。如果海瑞赢了,徐阶就会损失大半田地。

内阁首辅高拱想借海瑞的手除掉徐阶,而徐阶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搬到大奸臣严嵩,徐阶堪称大明朝第一厚黑学,徐阶深知高拱的用意,所以他决定软处理,主动清退一成的田地,让自己不至于处于风口浪尖,然后撺掇别的地主去反对海瑞。虽然只有一成土地,但也是上万亩良田,一时间全国震动。大家也都跟着开始纷纷退田,然后徐阶低估了海瑞的偏激,本来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事要是就此收场,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然后海瑞觉得不行,海瑞说你退1万亩根本不行,至少退掉6万亩。这让徐阶大怒,双方就此怼上了。任凭海瑞怎么说,徐阶也坚决不再退让。

于是海瑞就发动贫民,天天围着徐阶家游行。最后徐阶实在没办法,直接去找了高拱认输,并表示绝不会再纠集势力与他为难。如此一来,高拱也觉得十分满意,这就算是一种政治妥协,接着海瑞就成了这种妥协的牺牲品。徐阶跟高拱取得统一之后,这事就很好办了,他马上找来旧部参了海瑞一本,然后高拱批准,海瑞瞬间就被调离。但他就像个婴儿一样,依旧不明白官场的游戏规则。然后他又写信给皇帝,来陈述他的理想,并愤怒的指责群臣。骂了个痛快之后,海瑞一生气,爷不干了,辞官而去。

海瑞在家一直等待皇帝能再次启用他,但却等来了隆庆皇帝的死讯,随后张居正斗败了高拱,成为了内阁首辅,并且大权独揽,而张居正和海瑞还是有交情的,于是海瑞写信给张居正,希望能复出,但张居正不像海瑞那么傻,他有手段,有理想,更适应这个社会,是大明王朝最成熟的政治家,更何况此时张居正已经权倾天下,他不需要用海瑞的偏激去兑付任何人,所以海瑞对他来说完全没用。海瑞的所谓治国理想,在张居正那里只不过是胡来。只能是添乱。所以张居正不会用海瑞,也不能用海瑞。就这样海瑞一直又等了10几年,熬到了张居正去世,万历皇帝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故意否定张居正, 所以张居正定下来的全都推翻,张居正没有用的人,全都启用,这时候72岁的海瑞,已经闲了16年,如今又被人想了起来,这次万历同志一点都没吝啬,先给了一个南京督察院右俭都御史,后来又追加到了南京吏部右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干部,到了南京,海瑞还是那个海瑞,他上来就跟五城兵马司翻脸,这就相当于跟南京兵部翻脸了,进而触动了整个南京的官场。

很快海瑞又上书万历皇帝,说应该恢复当年朱元璋对付贪官所用到的剥皮的酷刑,好好整治官场风气,但他等来的是再次升官的调令,让他担任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这是一个明升暗降,这个岗位是正部级,但却一点权力都没有。海瑞最后闲的实在无聊,就每天早早的上班,然后在衙门门口抓上班迟到,接着对手底下这些御史严格要求,谁家大摆宴席了,他就把你拉过来打一顿。此时的万历皇帝也在暗自后悔,没事请这位爷出来干嘛?

后来南京的御史们被海瑞给逼急眼了,联合起来弹劾海瑞,皇帝的回复也很直接,我当然知道海瑞这样的二愣子不适合在官场任职,之所以把它放在这,就是为了装点门面。这句话说出了所谓清官在官场的地位,他们只不过是厕所门口的一盆塑料花而已。对于整个官场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一年后,海瑞去世了,走完了他传奇且廉政的一生。整个大明官场终于松了一口气。其实老百姓也不是多么喜欢海瑞,只是为了拿海瑞的清官形象去讽刺贪官,所以传说越来越多,海瑞也被传的越来越神。甚至有的电视剧,还让海瑞跟严嵩斗法,其实根本不挨边。严嵩被徐阶扳倒的时候,海瑞就是个县令,你觉得一个国务院总理和一个区长能有对手戏吗?

海瑞这个人一辈子没朋友,更没有业余爱好,才学也很一般,你说他贫困吧,他可没少娶媳妇,早年间他娶的媳妇给他生了2个女儿,后来被海瑞休了,第二个媳妇进门一个月,又被他给休了,第三个媳妇更离奇,突然暴死,而几乎同时它的一个小妾也自杀身亡。除此之外,他还有好几个小妾,有人说他不断换媳妇是因为处于孝顺的考虑,也有人干脆说他是假道学,从没听说生活贫困还一个劲娶媳妇的。海瑞对待女儿的教育更是令人发指,有一天他看到五岁的女儿在吃一块饼,他就问谁给的,女儿说是家里的男仆给的。海瑞听后大怒,说女孩子怎么能吃男仆给的饼呢,你应该饿死,这样才配说是我的女儿,结果这女孩也是偏激,竟然真的从那天起不吃东西了,7天绝食活活饿死。这就是海瑞,以及海瑞他们家,简直就是一家子神经病。所谓道德标兵,只是劝人向善的,一旦你真的照着做了,那么结果就是人格分裂,毫无人性。难怪历史上大家都标榜清官,但谁也不去当这个清官。因为当了清官根本就不是人。

说完了历史上的道德榜样,咱么再说大明朝的第四张面孔,这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明朝著名的死太监魏忠贤,甚至因为魏忠贤,河北肃宁这个地方的人,很长时间都抬不起头来。在明朝那会,这就是一个出太监的集散地,而且当时都觉得这是个好活,家里的小孩子,与其在家里一块饿死,不如早早阉割,送进宫当太监混口饭吃。而魏忠贤是一个特例,他娶妻生女,到了22岁还在酗酒赌博。可见他们家还有点积蓄,日子过的也还说的过去。但他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赌博赌输了,他把女儿卖了,然后他还接着赌,甚至真的把裤子都输干净了,然后被人当街痛打,至此魏忠贤一狠心他要进宫当太监还赌债。魏忠贤也不是没有全盘考虑,他觉得一刀下去,进宫起码吃喝不愁,而且这帮债主再也找不到他了。否则早晚他会被打死在街头。

当时阉割手术第一很贵,第二风险极高,没有麻药也不消毒,所以很可能就一命呜呼,第三最要命,即使净了身也不一定能当上太监。先净身再面试,这制度确实让人蛋疼。据说当时这是一个庞大的职业,宫里的太监岗位多达7万多个,每次招收1500人,但报名的人数多达2万人,简直比现在公务员还难考。所以别笑话太监,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抢手的职业,另外也意味着,每年至少有小两万人被阉了,但进不了宫,他们有个统称叫做无名白,光在京城附近游荡的无名白就有上万人。这些人都上街靠要饭活着。魏忠贤肯定不希望沦落成乞丐,而他的优势就出身在太监村肃宁,于是很快通过同乡跟宫里的人搭上了线,随后他借钱找来净身师,给自己阉割。然后就看你的命了,如果伤口感染就一命呜呼,魏忠贤算是比较走运的,没有感染,这时候他们全家都给他投资,连他哥哥都把农田卖了,就为了给他凑点见面礼。随后他一等就是4个月,这几天他天天做噩梦,后来宫里传出来一个职位,倒马桶的,魏忠贤因为岁数最大,最有力气而入选,于是全家烧高香还愿。

当了太监就锦衣玉食,那就属于扯淡了,宫里几万名太监,每天也就是跟苦工一样。好多太监还要养家糊口,甚至给宫女当佣人,而魏忠贤在乡下的时候根本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魏四,如今进了宫得有个名字了,他的新名字叫做李进忠。

在明朝的太监序列当中,有几个奸佞之徒,比如正统皇帝的宠信太监王振,还有正德皇帝的宠信太监刘瑾,这两位进宫之前人家就都有文化,魏忠贤却一天书都没读过,一点心机都没有,甚至后来很多太监还愚弄他,叫他魏傻子。至于野心,相信此时的魏忠贤根本就不知道野心是个什么玩意。他就这么一直混了下去,一直混了30年,都还是个太子宫里的一个管伙食的基层老太监。53岁的魏忠贤,也许就想这么一直混到死。

死太监魏忠贤,他这人没什么脑子也没追求,在宫里面混了30年也还是个基层太监。但此时他的命运正快速的发生着变化, 他的主子王才人相貌平平,但后来居然给太子生了一个儿子,而且还是长子。当时的皇帝是万历,我们在讲万历十五年的时候说过,万历对这个太子是一百八十个不待见,他一直想立郑贵妃之子当太子,但一帮老臣就是不答应。相当于皇帝跟大臣怼上了,太子都无比尴尬,而太子的长子自然也就更是前途暗淡,而太子的长子的太监能有什么前途?估计所有人压根就没注意到他。

那个时候的魏忠贤,还叫做李进忠,他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他对于这对母女表现出了狗一样的忠诚,而王才人实在是位卑言轻,所以对于忠诚的李进忠很是器重,因为似乎也没有其他人可以信赖。后来甚至恢复了他的姓氏,改名魏进忠。

万历皇帝对太子的冷淡,也投射到了这个皇孙身上,十几岁了都没有读过书。而这个皇孙平日里唯一能一起玩的,就是魏忠贤,还有一个是自己的奶妈客氏,由于皇子跟亲妈见面的机会不多,所以奶妈甚至比亲妈还要亲,甚至都16岁了,还形影不离。这孩子一直处于放养状态,所以从小散漫惯了,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做木工活,而每到这个时候魏忠贤都是他最得力的帮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魏忠贤客氏小皇孙,这倒更像是一家人。而魏忠贤和奶妈客氏也确实有一腿,他们叫做对食,说白了就是太监和宫女的婚姻,在一起搭帮过日子。

要说魏忠贤有野心可能还真是冤枉他了,这更像是他的本职工作,只是后来这个孩子实在是命太好,以至于影响到了魏忠贤,先是在魏忠贤53岁这一年,万历皇帝驾崩,那个他讨厌了一辈子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登基成为了明光宗,这就是泰昌皇帝。而魏忠贤与客氏悉心照料的皇长孙竟然一跃成为准东宫太子。但其实即使这样,也没人太在意,毕竟第一他还不是太子,第二当了太子,也未必最后能耗过皇帝。但命运再次来袭,挡都挡不住,泰昌皇帝不知道是不是被他老爸万历压抑的太久,一当上皇帝就可算是放松了,然后就是沉迷美色,纵欲过度,竟然一个月就挂了。于是乎那个小皇子准东宫,直接跳过了太子,跃升为皇帝。他成为了明熹宗天启皇帝。53岁的魏忠贤去年还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在东宫里看孩子结束自己这一辈子。即使泰昌皇帝继位,53岁的魏忠贤跟38岁的泰昌帝比起来,也似乎没什么希望,但是没想到瞬间,这个53岁的老太监一下就从一个基层的伙食管理员,变成了当前皇帝眼前的第一红人。

天启皇帝朱由校是一个天生的木匠,据说他做的东西,拉到大街上去卖很快就都能卖掉,而且还能卖很高的价格。所以即使他登基之后,他的第一兴趣仍然是做木匠,他对于当皇帝一点兴趣都没有。而他对于政务的反应就是能推就推,给谁做不重要,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自己做。自己还要尽快回到后宫去做木匠呢。所以从小跟自己玩到大的魏进忠就成了第一人选。而以前的魏四,后来的李进忠,现在的魏进忠,可能是觉得光进忠是不够的,他还要当个贤臣,于是大笔一挥,这回是他自己给自己改名了,就叫做魏忠贤。一个无业游民,一个败家子,一个失败的太监,一个天生好赌,但却输的倾家荡产的赌徒,却在无意中押注了自己的一生,他选择对王才人进忠的时候起,就走上了这条传奇之路。所以老齐总说,选择比努力重要,魏忠贤就是杰出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