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教育直播需不需要辦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不需要


直播重在找準定位 更需兼顧社會責任

“直播這一方式使得企業能在疫情期間轉變其經營和發展模式,從而緩解復工難、收益低等問題。但在使用這一新興方式的同時,直播平臺和企業都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同時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才是突圍之道。”國內某師範大學教授朱青建議。

據記者採訪到的多位企業負責人介紹,大部分企業在疫情期間都運用了直播這一方式開展經營等相關工作,而其所開設的直播,基本上都是以直接性的銷售為主,直播間流量的大小多由企業的知名度、抽獎引流等方面來決定。為此,朱青建議,企業要想合理利用直播這一方式助力自身發展,可在直播前期對自身做好定位,根據大數據對自身的用戶人群進行精準定位,再有針對性地設計直播的內容。另,在直播的同時,可以拋出一些與用戶特徵、偏好匹配度更高的話題和消費者進行互動,這樣有助於獲得較高流量和關注,直播效應也會大大增強。

而作為在疫情期間與企業“唇齒相依”的直播平臺,同時也要兼具一定的社會責任。記者瞭解到,目前,虎牙直播平臺相關代表就老師們在教學中遭遇到不合理“違禁”等問題作出瞭解釋,並表示會採取多項措施保障平臺內容生態的健康發展,也將會針對社會教育以及公益類的內容開放版權,以此促進教育類直播的良性發展。

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APP、梨視頻、喜馬拉雅等平臺滾動播出了相關抗擊疫情的視頻,並每天有針對性地直播疫情相關信息和防疫知識,他們也因此獲得了可觀流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