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戰國時期的孟母、三國的陶母、北宋時期的歐母和岳母,她們給我們國家庭教育精神做出了榜樣,讓大家瞭解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孟母三遷、陶母退魚

畫荻教子、岳母刺字

江西雩山腳下的永豐縣、樂安縣放在全國來說,並不是個著名的城市,擁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雩山區域有著“狀元之鄉”、“才子之鄉”、“文鄉詩國”、“文章節義”等諸多美譽頭銜,許許多多的歷史名人都在這裡誕生。

雩山區域自古“詩禮傳家”、“孝節有道”。禮典來源正統中原漢脈儒道之學,傳統母性相夫教子、漁樵耕讀、好善樂施、勤儉持家之美德。

淡忘的親子陪伴成語畫荻教子的故事歷代在雩山口耳傳頌,講述著代代走出的雩山之子們,必聽的勵志圖強學習故事。

悠悠的雩山腳下誕生了,中國偉大的四大母親之一:歐母。

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雩山之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出身於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親歐陽觀做過州府主管刑獄的推官,為官清廉若水,愛民如子。但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於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母鄭氏身上。鄭氏出生於貧苦人家,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肯吃苦的婦女。歐陽修小時,鄭氏不斷給他講述如何做人的故事。

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識字,可是家裡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於是,她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覆覆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苟。

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鄭氏夫人教子重在進行道德教育,以丈夫生前的言行教育兒子,要求歐陽修學習、繼承父親的美好德行。對此,歐陽修在《瀧岡阡表》中作了詳盡記述。

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一篇《瀧岡阡表》,可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達到了情理交融的完美境界,深刻而又形象地體現了父母對兒子的一腔深情,一片摯愛。回顧乳者,抱汝而立於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寫得何等悽悲憂傷,何等感人肺腑!

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最後鄭母又滿懷希望地歐陽修說:“此吾知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她堅信丈夫必定能有好的後代,希望兒子以這些來勉勵自己。歐陽修並沒有辜負父母的殷切期望,在母親的教育下,不懈苦讀,24歲中進士。幼年時,愛讀韓愈的文集,欣羨韓愈的深厚雄博。做官之後,和尹洙、梅堯臣、蘇舜欽等大力提倡古文,並且親自修訂韓文,刊行天下。

後來在擔任知貢舉(主管考試進士)。開創宋朝科舉選人用材,剔除世族權貴不良之風。使得一大批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成就了宋代文人風骨,後世名垂千古,堪稱千古伯樂。

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瀧岡阡表碑文

雩山腳下的樂安縣雲蓋鄉(古代同屬永豐境內),五湖書院柱子楹聯上,銘刻著一副對聯傳頌,這是對歐陽修母親鄭氏夫人自誓守節,教子成才的讚美。

亮節失青春、嘆離鶯苦唱、別鵠悽吟、五夜愴神深滲澹。

恩倫褒丹陛、憶七雁失群、丸熊課讀、卅年回首尚辛酸。

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回望當年,在雩山腳下,在一處家中的小院裡,一母教一子,以荻畫地學書,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卷。

頭仰今時,走在雩山池中,一處處包裹著雩山的美景,來場親子陪伴,共賞古稀之怡光,這又該是多麼美好的另一幅畫卷。

雩山腳下,畫荻教子,終成一代千古聖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