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因為這場疫情,2020年的新年顯得特別漫長,很多人可能都是第一次發現,自己竟然如此渴望上班。

被迫宅家,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刷著手機看各種正面或負面的消息更新,更別提還有上不了學的熊孩子雞飛狗跳,說好的自律呢?說好的目標呢?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就像我,原本計劃三天就要更新的文章一直拖到春暖花開才想要動筆;就像我的瑜伽教練,昨天也在朋友圈裡喟嘆:身體都要僵硬了,疫情快點過去吧!

可實際上,對於我們這樣處在非疫區的普通民眾,寫作也好、健身也好,拖住你的並不是外在的影響,而是自己內在的阻礙。

疫情,反倒成了一個藉口,讓我們假裝被攪亂得止步不前還心安理得。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這幾天,很多城市從一級響應調整到了二級響應,大多數企業陸續開始復工復產,大街上的車也多了起來,昨天,我在上班的路上,除了看到交警又開始抄牌之外,竟然還遭遇了堵車......

無數細小的信號都在提醒你,別再用疫情當藉口了,那些本該完成的任務,那些憧憬完美的計劃,拖延了這麼久,也該動起來了吧!

是的,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我在“拖延”了這麼久之後,痛定思痛,特別想聊聊“拖延”這件事。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在《拖延心理學》這本書裡,兩位心理學博士(作者)——簡.博克和萊諾拉.袁是這樣定義“拖延症”的:

拖延症就是你明明不想做,但是不做又會讓你自責、痛苦、矛盾,想要急切的改變,但就是做不到的一種症狀。”

換言之,如果這件事就算不做,你也不會覺得難受,那就不叫拖延症。

所以,“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其實並不是一個時間管理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心理問題。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拖延的問題,就算是那些取得過非凡成就的名人,也不會例外。

世界上最有名的拖延症患者,應該就是達芬奇了。他的拖延症嚴重到什麼程度呢?他的傳世經典畫作《最後的晚餐》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蒙娜麗莎》更久,花了4年的時間。

有一次,羅馬教堂的修道士邀請達芬奇為教堂繪製一幅聖母瑪利亞與耶穌的畫像,達芬奇信心滿滿的把這個任務攬下來,並且同意在7個月之內交付完成,結果因為一拖再拖,達芬奇實際花了25年才完成了這幅畫作。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美劇《權利的遊戲》的原著作者喬治·馬丁也是一個重度拖延者。

他的小說《冰與火之歌》從1996年一直寫到現在都沒寫完,直接把電視劇的團隊逼得自己原創了剩下兩季的劇情,結果呢?《權力的遊戲》大結局成了一個爛尾的笑話。

喬治.馬丁倒是如釋重負:現在我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書寫結局了。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每天當我坐下想寫書的時候,就算我那天心情不錯,也會因為寫書變得糟糕,我會想:天吶,我得寫完這書,我該寫40頁的時候我只寫了4頁......——喬治.馬丁

要想解決拖延症,就得從造成“拖延”的心理狀態入手,下面這三個tip值得嘗試。

一、拆分目標,降低難度,逐一解決。

比如,你現在要寫一篇文章,但是卻遲遲動不了筆,為什麼?因為覺得難度太大,需要的時間很長。人的本能就是有畏難情緒的,因為覺得目標太大,過程太困難,所以就開始了“拖延”。那麼,我們就來拆分一下,你要完成一篇文章需要哪些具體的步驟?

我前面文章推薦過的勞拉.布朗的“六步寫作法”,在這裡就派上了用場。

勞拉布朗認為,寫作需要六個步驟:確定目標-明確讀者-頭腦風暴-組織提綱-寫初高-修改。這六個步驟並不是線性的,而是一個輪盤,從任何一個步驟開始都沒有問題。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於是,就像一層一層搭積木一樣,當你一個一個的完成了這些步驟,你就會發現原來寫完一篇文章並沒有那麼難。

又比如,你想要給孩子做一個蛋糕,那麼就把這件事拆分成①在網上學習製作視頻(流程)、②買工具、③買材料,④食材準備、⑤正式製作5個步驟。

然後從一個你覺得容易入手的步驟開始,在做之前最好降低你的期望值,不要太過於苛求完美。重要的是:先做起來!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二、利用時鐘,切換任務,交叉滿足。

為什麼說要“交叉滿足”呢?因為這是一個信息誘惑實在太多,獲取起來也極度方便的時代,於是我們老是這也想看,那也想看,這也想做,那也想做,導致心神不寧,注意力一直集中不了,反而什麼事也做不了。

以我自己為例,在一個我的精神狀態不是特別集中的時段(通常是午後),我本來給自己設置的任務是讀手邊上這本《窮查理寶典》,可是,我又很想去追朋友剛推薦的高分韓劇《請回答1988》,怎麼辦呢?

看書心猿意馬,直接丟掉書去追劇吧,一集都要一個小時,追完我今天可能就讀不了這本書了。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就會開始利用手機上的時鐘功能。

不是特別想追劇嗎?那就先滿足一下自己,設10分鐘的鬧鈴,開始追劇,鬧鐘響了,無論多精彩的劇情都要暫停,再設10分鐘的讀書時間,時間到了,再設10分鐘的追劇時間......

實際上,這樣兩三次之後,我已經滿足了自己想要追劇的小慾望,打破了韓劇帶給我的神秘感和誘惑力,就可以把它先放在一邊,心安理得地讀書了。

這種看起來有些奇葩的方法,實際上是有理論依據的。

在《如何想到又做到》這本書裡,作者提出了“快修“和“妙修”的概念。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所謂“快修”,是指每一次做某事都有獎勵,獎勵要迅速得到。所謂“妙修”,是指每一次做某事,不一定有獎勵。

與“快修”相比,“妙修”的獎勵是不連續的,是可能最後才能獲得的更大獎勵。

上面我舉的看書和追劇“交叉滿足”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快修”,10分鐘追劇時間是對10分鐘讀書時間的獎勵,這樣,心情就會保持愉悅。有了愉悅和放鬆的心情,會更容易堅持。

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就可以逐漸脫離對獎勵的依賴,從“快修”切換到“妙修”,從淺短的學習過渡到專注深入的學習。

你也可以用這樣的“時鐘切換”來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工作、鍛鍊、放鬆、聽音樂、追劇、寫作…直到進入到你注意力集中的心流狀態,就可以安心的做你想做又該做的事了。

不要覺得鍛鍊就一定需要整塊的時間,哪怕你就地做10個下蹲,或者20個高抬腿,只要養成了習慣,效果都是非常可喜的。

三、找到同儕、對標榜樣,追趕目標。

這個方法很簡單,不用過多闡述,如果你覺得自己單打獨鬥的自控力太差,不妨試試抱團取暖。

現在網上流行的戰拖會、豆瓣戰拖小組、21天打卡群以及各種訓練營都可以提供找到同儕的機會。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千萬不要小看榜樣的力量,最好是找一個比你優秀一些但差距又不是特別大的同伴,把他(她)當成你要追上的目標,學習他(她)的做法。

當你看到比你優秀的人,都還比你更努力,而這種努力以你的條件其實是完全達得到的,這個時候,你還好意思“拖延”嗎?

我自己也有一個對標的榜樣,就是我在讀書寫作訓練營認識的一個北京女孩,雖然我現在還沒趕上她,但我們倆已經成了好朋友。

趁早創始人王瀟在她的《時間看得見》這本書裡面講了一個“上身法”,也很有意思。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王瀟講到,她的偶像是香港著名財經作家梁鳳儀,所以她有時候做事的時候,會把自己想象成梁鳳儀。想象如果是梁鳳儀,她會怎樣做這件事,會怎樣來應對危機和困難?

呵呵,你看,這也算是一種高階的對標榜樣了。

這幾種方法,你都學會了嗎?不如,立刻拿起一件已經拖延很久的事情,實踐一下,看看哪種方法最適合你!

宅了這麼久,你也該做點什麼了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的時節,你可以走出房門,在空曠的陽光照耀處,深吸一口春天的空氣,美好仍在,希望仍在,未來仍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