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礼记」. 知孝道


学「礼记」. 知孝道

孝道


《礼记》中关于孝道的记载有两处,分别是孔子论孝 和 曾子论孝。

整理如下:

一、关于 穷人怎样尽孝?

孔子的弟子跟他说:穷人好可怜,父母在的时候,无法尽到心意,等到父母去世,又不能给他们风风光光的办理丧事。

孔子解释道:父母在的时候,也许吃的不好、穿的不好。但是作为子女如果能让父母在精神上获得满足,让他们生活愉快,这就足够称之为尽孝。父母去世,虽然不能风风光光的尽丧礼,但是已经是尽子女最大的能力去做了,这也是合乎礼仪了

所以,对于所有人而言,所谓孝道不在于贫富,而在于心意的表达是否诚敬。

、孝顺等级。

曾子讲,孝有三等:

1、最伟大的孝,是有大功大德,造福人群,自己受人崇敬,进而也使父母之命显扬于后世。

2、其次,是自己安身立命于社会之中,兢兢业业,以品德自持,终身没有让人职责批评的污点,也没有为父母带来羞辱的名声。

3、最次,只能做到尽心奉养父母而已。

所以,对于曾子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孝不仅仅是奉养父母这件事,还有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比如我们立于社会中,自身的表现,立功立德情况,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的情况等等。这些也都是孝道范围的延伸和拓展。


三、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品德,实属上孝之道。

曾子的一个学生,不小心崴了脚,他难过了好久。别人问他,你的脚应该已经好了,你为什么还难过。该学生解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受伤了会让父母担忧,这是不孝的体现。而一个真正有修养的君子,连走路都会很小心。因为父母完完整整的把我们生下来,知道我们死去的时候,我们也要完完整整的将自己归还给父母才对。

所谓完整有两层意思:

1、形式而言,就是指我们的身体发肤没有收到任何的毁损;

2、实质而言,思想行为没有任何值得羞愧或者见不得人的污点。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好好保护好自己,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能走大路,就不走偏僻危险的小路;能乘船渡河,就不要轻易涉水,不能随便拿父母交给我们的身体去做不必要的冒险,尽量让父母去担心我们。

正所谓:不辱其身,不辱其亲,可谓孝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