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大礼仪 三度位于首辅 张璁 光辉形象中的一丝污垢

说起嘉靖帝,不可忽略的是他早年登基时的"大礼仪之争",而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的张璁,也不应该被忽视。

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对于张璁的评价尤为客观可信:"刚明果敢,不避嫌怨。"在帝王面前敢于直言,不避讳,"持身特廉,痛恶赃吏。"他在政期间为国家社稷贡献极大,广为后世传颂。

起于大礼仪 三度位于首辅 张璁 光辉形象中的一丝污垢

明史评

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在他光辉的形象中无疑参杂着一丝污垢,他性情狠愎,报复心极强,"不护善类",将四朝老臣杨廷和及杨一清逼下政坛,此为缺陷,也广被后人诟病。

历经挫折

张璁的人生极其波折。

年少时便存有胸怀天下的大志,聪明好学,饱读关于礼仪之书,年仅十三岁便写下了诗作《题族兄便面》,自比卧龙,接济苍生。

然而,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起于大礼仪 三度位于首辅 张璁 光辉形象中的一丝污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壮志满怀的他在二十四岁时一举考中乡试,此后考取功名的才能好像离他而去,在一生的无数次科举中,都是落榜,落榜。灰心丧气的少年已经步入中年,他彻底失去了热情。

但是上天似乎又给他燃起一丝丝火花。

四十七岁时,这个失魂落魄的中年人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史记载他名为"萧半仙",精通算卦一套理论,他给这个失魂落魄的人算了一卦,语之曰:"从此三载成进士,又三载当骤贵。"

张璁下定决心再考一次,参加了礼部会试,终于考上了。

但是成绩并不理想,他无法进入内阁,为帝王出谋划策,为实现自己幼年时的抱负。

善抓机遇

心灰意冷的张璁,不知道此时一个机会正在悄悄靠近。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明朝史上最为闹腾的帝王驾崩,后无子嗣。

按照封建王朝"兄终弟及"的办法,时任内阁首辅的杨廷和,与太后商量后,决定将帝王之位由明武宗的从弟,旁系藩王兴献王的儿子,年仅十四岁的朱厚熜,即为明世宗。

起于大礼仪 三度位于首辅 张璁 光辉形象中的一丝污垢

明世宗

继位后,杨廷和为首的一代内阁大臣要求朱厚熜改称朱厚照的父母亲为亲生父母,挑起了与帝王的争论。

张璁敏锐地认识到这是个机会,幼年就饱读礼仪的他,对此是忿忿不平的。

正德十六年七月一日,他上奏《议大礼疏》,正式站在帝王的一边,与当时权倾朝野的杨廷和抗争。

与杨廷和一同的朝臣杨一清在家读了张璁疏后大赞其为圣人所言,明朝思想大家王守仁也"心喜其说"。

孤立无援的明世宗自此找到了盟友,明朝中期最为影响深远的大礼仪之争自此展开。

在反复斗争中,杨廷和选择辞官归乡,退出政坛的尔虞我诈,他的儿子杨慎也因此事被廷杖两次,并流放边远地区,一生与书为伴。

起于大礼仪 三度位于首辅 张璁 光辉形象中的一丝污垢

杨廷和

张璁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得到了帝王的重用,他也因此获得了进入明朝政务中枢的机会,为大明王朝的未来,为天下苍生带来不一样的未来。

排挤善类

突然出类拔萃的张璁并没有如愿以偿顺利地进入内阁,因为他的科举成绩并不理想,在帝王支持中,张璁巴结了时为内阁重臣的杨一清,终于进入了这个明朝的中枢。

起于大礼仪 三度位于首辅 张璁 光辉形象中的一丝污垢

杨一清

但是他没有知恩图报,他一生辉煌形象中的一丝污垢在此显露无遗。

嘉靖六年,做官六年的他便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受到帝王重用。

他为了快速掌权不断攻击着时为内阁首辅的费宏,又期盼着杨一清可以与他同仇敌忾,但是杨一清拒绝了他,还请求帝王召回内阁旧臣谢迁,自此两人产生嫌隙。

锦衣卫聂能迁看不惯张璁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上书弹劾张璁,被张璁知晓后竟然想要置之死地,恰好被杨一清阻止,张璁因此与杨一清反目成仇。

他开始报复杨一清,连同自己好友桂萼,在一次次上书中弹劾,帝王终是信了,杨一清被迫辞官归乡。

然而张璁并没有放过杨一清,在他归家后还诬陷他贪赃枉法,最后杨一清气到病死于乡。

此后,张璁不断上书诋毁着杨一清跟杨廷和的旧友们,大臣对他恨之入骨,积怨甚久,但是却无可奈何。

这些事让后人对张璁多加诟病,甚至掩盖了他的功绩。

功绩甚多

虽然张璁的性情导致他作出排挤善类的行为为后世诟病,但他的一生为明朝做出的贡献却无法磨灭。

大礼仪之争后,张璁受到帝王极其重用,开始平步青云,嘉靖八年九月,杨一清被罢相回乡时,他继任为内阁首辅。

他在位期间两袖清风,一身正骨,为大明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尽心尽力。

起于大礼仪 三度位于首辅 张璁 光辉形象中的一丝污垢

张璁

他善于改革

当时土地兼并现象极其严重,权贵占地极多,农民无地可种植,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民不聊生,他敢于进行改革,相对改善了这一现象,使得社会安定,也稳定了明朝统治。

他智于改革

封建王朝的人才选拔都是依靠科举制度,但天下的人才不一定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比如自己,所以他致力于改革科举制度,提高应试者的综合素质,进而使得官员素质提高,使得朝廷可以有更多的有才能的大臣。

除此之外,他还重视学校的教育,对教书先生的能力进行考核,整体提高学风。

这些举措都促进了明朝的人才录取,影响后世极深

他勇于改革

他不怕权贵,嫉恶如仇,大力推行扫出贪污官吏的制度。

他反对腐败的制度损害了一众权贵利益,遭人怨恨,在位期间,弹劾的奏章不曾停歇。但他丝毫不畏惧,因为一切措施都利于国家发展,得到帝王支持。

他也从不因为自己位居高官而枉法让自己的亲人获利,还一再告诫家人不要因为自己而自命清高,仗势欺人。

病重而逝

嘉靖十四年,这位前半生崎岖波折,后半生呕心沥血的老人重病,请求帝王同意自己致仕归乡,在多次挽留后,帝王才同意。

久病不愈的张璁迎来了死神,嘉靖十八年二月,病逝于居所,年为六十五岁。

张璁的一生为了明朝的发展贡献极大,为明王朝的岌岌可危带来转机,一切都成为崭新的未来,在年老病重时帝王还多次挽留,但是却不幸病逝。

后世的人不解,甚至误解这位臣子,因为他的排挤善类广受诟病,对于政坛的尔虞我诈,他并不是幸存者。

纵使如此,他的功绩远大于他的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