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中共廊坊市委廊坊市人民政府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內容解讀新聞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2月25日,廊坊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廊發〔2020〕5號),並對外發布。文件發佈之際,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桂龍就文件制定印發及具體內容,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文件出臺的背景 劉桂龍介紹,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鉅。2020年1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中發〔2020〕1號)。這是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7年聚焦“三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和扶貧脫貧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為做好“三農”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月20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冀發〔2020〕1號),對2020年全省“三農”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為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以及市委馮韶慧書記的指示要求,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局集中力量,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兩大重點任務,起草了《中共廊坊市委廊坊市人民政府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確保2020年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如期全面實現小康 劉桂龍介紹,對標對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廊坊“三農”領域有12個方面的短板需要加快補上。一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方面。主要集中力量推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提質擴面,年底前全市實現“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標準全覆蓋。新改建農村公路300公里,加快鄉(鎮)農村客運班線完成公交化改造。新建110kV變電站2座,新建改造農村電網線路230千米,新增配變容量14860千伏安。強化農村信息通信設施建設。二是農村供水保障方面。主要加快安次區、永清縣農村生活水源置換項目建設進度,完成大城縣12.63萬農村居民江水置換任務。積極推進大廠縣農村飲水工程專業化管護試點工作。三是農村冬季清潔取暖方面。積極發展生物質能、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探索“太陽能+”等新型高效的冬季清潔供暖方式。四是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方面。全面提升10個市級以上鄉村振興示範區創建水平,持續推進大廠縣、固安縣和香河縣3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區上檔升級。

五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高質量完成10萬座農村衛生廁所改造。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進生活汙水治理,累計完成1200個村莊的生活汙水治理。六是鄉村振興示範點(中心村)建設和“空心村”治理方面。穩步推進鄉村振興示範點(中心村)建設,用足用好財政獎補資金,確保按要求完成建設任務。按照省“空心村”治理工作要求完成治理任務,確保治理成效。七是農村教育方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新建改擴建農村幼兒園7所,明確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政策。八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方面。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覆蓋率達到50%以上,消除醫療服務空白點。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和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九是農村社會保障方面。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待遇標準。農村低保最低指導標準提高到8220元。十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方面。
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向鄉村延伸,開展鄉村文化人才培養。十一是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方面。著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大力推進鄉村綠化,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等。十二是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通過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實施農民工萬人大培訓,深化京津冀勞務協作等措施增加農民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劉桂龍介紹說,今年我市堅持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定位,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發展科技、綠色、品牌、質量“四個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上,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一減四增”落實力度,到2020年夏種時完成壓減非優勢區高耗低質低效農作物面積28.1萬畝。在發展科技農業上,打造一批集科研、孵化、中試、應用、推廣於一體的農業創新驛站,為縣城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供集成服務。推動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廣雲平臺”互聯互通,實現農技推廣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在發展綠色農業上,在地下水超採區計劃組織實施季節性休耕12.7萬畝。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主要農作物氮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加大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力度,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在發展品牌農業上,

依託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產業鏈開發,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核心的品牌農業建設格局。每個縣確定1~2個主導產業,全產業鏈開發,開展形象設計,厚植文化內涵,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在發展質量農業上,著力建設1個國際標準化畜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爭創冬奧會農產品供應備選基地。高質量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現全覆蓋,全市農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打贏脫貧攻堅戰,持續促進農民增收 “三農”工作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增收問題。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黨的十八大明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量指標。2019年,我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467元,到2020年要實現人均2萬元的目標任務,增速必須達到8.3%以上。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劉桂龍介紹,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衝擊的背景下,農民增收形勢不容樂觀,我市堅持脫貧攻堅和促進農民增收兩手抓,持續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一方面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2019年年底全市1934戶4829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如期實現脫貧的基礎上,堅持脫貧不脫責任、不脫政策、不脫幫扶、不脫監管,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讓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上崗就業、創新創業等途徑持續獲得穩定收入。同時,健全完善防貧脫貧長效機制,持續抓好鞏固提升,確保穩定脫貧、高質量脫貧。另一方面堅持多措並舉持續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一是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增加經營性收入。大力發展花卉、苗木、果木、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二是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增加財產性收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引導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推進宅基地改革試點工作,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三是加大穩崗就業力度,增加工資性收入。工資性收入佔農民可支配收入大頭。穩住農民工就業對穩定農民增收至關重要。重點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加大拖欠農民工工資整治力度,努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確保我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廊坊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