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夜雨丨聞聲而動,全民抗疫——一位重慶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記(11)

上游•夜雨丨聞聲而動,全民抗疫——一位重慶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記(11) - ​糜建國

聞聲而動,全民抗疫——

一位重慶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記(11)

糜建國

二十六

2020年2月17日 星期日 晴 重慶

據重慶官方發佈,2020年2月16日0-24時,新增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551例;中國新增2048例,其中湖北新增1933例,全國累計確診70548例,死亡1770例。

除湖北以外,新增確診病例,13連降!

同時,新增病例和住院病例雙下降!

全國累計治癒出院超過1萬例!

形勢一天比一天好轉!

今天,重慶第十批45名醫療人員出發,前往支援孝感。

目前,重慶共有10批814名隊員在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其中,3批343名在孝感,6批467名在武漢,一批4名在荊門。

為這些勇士們點贊!也在心底祝福他們,完成任務後,一定平安歸來!

截止今天,我已經寫完26篇日記,字數70000字。網友們都開玩笑說,叫我寫快點,寫完日記疫情就結束。是的,天下同心,都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早日走上街頭,享受春天的陽光沐浴。

這次疫情,也在悄悄地滋生出一些商業來。

首當其衝的是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設備,其次是在管控這一塊使用的背心、馬甲、袖套、標語、橫幅、體溫槍、噴霧器、消毒液等,最後因謠言而起的什麼酒精、黃連、中藥等。很多沒有生產、銷售這些產品的企業和公司,也跟風而來。眼睛敏銳的、原本有庫存或者有流暢進貨渠道的,這次發了“國難財”,後期跟風囤貨的,有可能長江水後浪蓋前浪,後浪死在沙灘上。因為隔行如隔山,沒得利潤白幫忙不說,還有可能因貨物積壓而被套。君子取財有道,人有正財、橫財之分,不屬於自己的,不強求;屬於自己的,不放棄。

但疫情之後,會有一些行業長期留存下來,改變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

社區經濟會成為未來人們一種主要的消費方式。

這次社區超市就充分發揮其地理優勢,生意火爆,而且銷售價格也不低,賺得缽滿盆滿。社區超市未來著力打造社區經濟,從社區消費水平、消費理念、消費文化、消費服務上去改進,必將贏得業主的青睞。

地震之後,讓人們感到生命的脆弱,從而改變了以往一些保守的消費觀點,“人生幾何,對酒當歌”。人,一旦想開了,就捨得花錢;而這次疫情呢,則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防火防盜,防朋友,吆吆喝喝,成群結隊的吃喝現象會得到改觀。疫情給人們心理帶來的負面影響,加上貨拉拉、58同城等貨運公司的興起,應運而生的外賣、跑腿配送服務也必將催生出很多與之配套的其他行業和領域。同時,也對物流行業往更高、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提出要求和考驗。這次很多快遞公司,包括郵政、順豐等,一個因為員工被堵在老家導致人手不夠,另一個訂單成幾倍的增長導致顧客貨物被積壓在路上,就是一個例子。這些都是需要快遞考慮和做出預判的。

這幾天,重慶火鍋“零接觸”消費,給人們一個新的啟示!

零接觸,甚至是負距離接觸,也將成為未來的一個流行詞。

“零”、“負”的背後,是“懶人”、“懶生活”外,也可能促使很多科技公司更加有信心投入資金,開發更人性化、更全面的機器人服務。

但以上行業,最終都少不了一個門檻,那就是必須通過線上平臺來完成。因為所有業務都是通過平臺來實現正常運營,用戶需要從平臺線上下單,平臺接到業務後再派單給配送員進行配送。

一環扣一環,於是就滋生出很多創業機會。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上游•夜雨丨闻声而动,全民抗疫——一位重庆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记(11) - ​糜建国

在我們老家,平時大家都各自生活,相安無事,平淡的交往,但一旦哪家遇到困難,發生天災人禍,左鄰右舍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就算兩家剛剛吵了架、爭了嘴,也會不計前嫌,傾其所力給予幫助。這個是祖祖輩輩多年流傳下來的美德!眾人拾柴火焰高,沒有過不去的坎!

記得有一次,山那邊舅舅院子裡有一人家發生了火災,家裡面的鋪蓋、棉絮和糧食全部燒光了。看著一座破爛、冒著青煙的破房子,那家女人抱著娃兒坐在院壩邊上哭,男人呢,也蹲在地上,抱著頭不吭聲,慪氣。看見這一家揭不開鍋,沒有著落了,先是有一家大嬸搲了一碗米,用圍裙兜了,走過去,安慰道,不要慪氣了,燒都燒了,先把飯煮好,吃了再說;看見有人搲米,有一家就去自家菜地頭砍一背篼菜過去;另外一家呢,又趕緊到自家紅苕窖裡撿一箢篼紅苕過來;有的呢,又把自家一些穿的送過去,有的送席子,有的送棉絮。等把吃的、穿的解決了,餓不到、冷不到了,村上幾個有勞力的,又坐在一起商量,把燒了的房子拆了,這家砍幾根樹、那家砍幾根竹子,大家都來幫忙,不到三天,就把房子修建起來了。那鄉情的樸實,那相互幫助的火熱場面,一直留存在我的內心深處,也一直影響著我。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誰又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遇到一個坡坡坎坎呢。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家與家是這樣,村與村是這樣······其實,省與省之間,何不是這樣呢?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這次疫情爆發,湖北是重災區,全國總動員,其他各省區都在向湖北捐獻物資。

雲南省祿豐縣碧城鎮捐蘿蔔的事,看得我熱淚盈眶,一下子讓我想起小時候鄰里間相幫的情景。

“我家捐7噸蘿蔔!”

“我家可以捐5噸!”

“我家湊得齊3噸!”

······

在碧城鎮下村社區,一聽說要給湖北捐蘿蔔,村民們紛紛響應。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

下午14時許,在短短的2個小時以內,村民們便拉著自家種植的蘿蔔趕到捐贈現場,有的用拖拉機拉、有的用電動車馱、有的用扁擔挑、有的用背篼背……捐贈現場,編織袋不夠的,附近的村民就主動把自家裝蘿蔔的口袋貢獻出來;包裝線不夠的,村民就趕忙回家找;甚至還有村民,自家沒種蘿蔔,被大家捐贈的熱情感染了,乾脆掏錢買蘿蔔來捐贈。

有蘿蔔出蘿蔔,沒蘿蔔就來幫忙,現場打仗一樣,熱火朝天、氛圍濃烈,運輸方式千百種,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著五花八門,各具特色,但那顆樸實而火熱的心啊,卻都是一樣的······

禮輕情意重。相信湖北人們收到這些蘿蔔的時候,一定會感慨萬千。

那哪裡是一根根蘿蔔呢,分明就是比一根根金條還貴重的情意啊!

看見大家都在捐,大巴山中,我們老家也在行動!

先是有個體蔬菜老闆捐蘿蔔、蔬菜。除了蔬菜,大山裡面,還有煤炭,就捐煤炭。菜可以吃,煤炭呢,可以煮菜吃,還害怕啥呢?

煤炭呢,最初我看數字,看成幾千斤,結果是用專列,火車皮拉,一拉就是幾千噸,而不是幾千斤。蔬菜是捐給湖北民眾,煤炭呢,則是捐給武漢鋼鐵有限公司。

因春節假期和疫情關係,國內煤炭的產能和運輸都受到了一定影響。武鋼作為湖北的大型鋼鐵企業,擔負著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和鄂州“小湯山”醫院建設的物資保障任務。為了確保煤炭以最短的時間運抵武漢,老家火車站組織貨運精幹力量組成“特運小組”,量身定製,滿裝滿載,發出列車均按整列48車裝運,一個車皮60噸,一夥色就是2000多噸。列車發出後,中途不停靠,一站直接拉攏武漢。

老家達州屬於四川東部,一直以來都屬於貧苦地區,以前只看見其他地方給老家捐東西,這次呢,老家也來勁兒了。改革開放,家鄉也在發生變化,走向富裕。為家鄉點贊!

說道捐贈,中間也有一些插曲。

四川雅安給湖北麻城市捐贈了50噸蔬菜,一個小區分到2000多斤。居民們領到蔬菜後,卻不知道是什麼菜,不知道怎麼吃,一居民在四川官方平臺上留言,尋問怎麼吃,網友們一看,哈哈大笑,這曬出來的菜,不正是四川這邊家喻戶曉、都愛吃的兒菜嗎!

這“兒菜”,也叫“娃娃菜”。

在四川,一到冬天就是吃兒菜的季節。

兒菜,最普遍的吃法就是切成小坨,煮白水,然後配上一個辣椒油碟,也叫蘸水,蘸著吃。清香味十足,老少喜歡,百吃不厭;也可以切成片,素炒、熗炒也好吃;臢成泡菜,也是一道美味。

這也讓我想起有一年春節後,一位湖北朋友送我一條大幹魚,估計一二十斤重,很乾、很硬、很鹹,也不知道怎麼吃,在冰箱放了很久。看見佔地方,最後送給一位老年夫婦朋友,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解決掉的,我一直想知道,但當真見面後,又忘記了。況且,萬一問了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吃,就尷尬了。

上游•夜雨丨闻声而动,全民抗疫——一位重庆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记(11) - ​糜建国

(糜建國,南岸區居民,重慶南風愛心助學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