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席捲至90個國家,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有人問我:這次疫情最壞的情況會不會全球都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適者生存,出門不用戴口罩,看做和流感一樣的平常病?

當然不是的,這遠遠算不上“最壞”。

今天新增確診數是103人,對比起一個月前每天上千的新增數,感覺已是恍若隔世。關於那段時間的記憶,很多人已經開始模糊。事實上,疫情帶來的不僅僅是醫療資源的擠兌,還有全社會各方面資源的擠兌。

疫情席捲至90個國家,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1

2月4日以前,確診病例增長趨勢一天比一天嚴峻,2月12日更是因為“應收盡收”,出現了單日確診數超萬人的情況。這是在“火神雷神二山醫院”建成、“方艙醫院”建立的前提下,醫療資源緊缺得到一定程度緩解,醫療資源擠兌得到遏制。大家將主要的注意力關注在醫療資源上也是正常的,但是也應該注意到整個社會資源的擠兌。

這其中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安全保衛資源;

2、社會物流供應資源;

3、社會物資生產資源;

社會總是遵從“恐慌原則”,在有可能短缺的情況下就一定會擠兌,個人有可能是理性的,但是人群總是不理性的。

這些資源都是保證社會正常運行必須的資源,一旦發生擠兌,都會對社會的穩定和每個人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這應該是一個常識。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社會是個系統性很強的東西,遵循的是“短板效應”,一個方面的崩潰是一定會引起全面的崩潰的。比方說,就算是醫療資源豐富充足,物流供應正常,生產沒有崩潰,但是社會安保力量不堪重負,也會引發一場騷亂,最終導致醫療、物流、生產全部崩潰掉。

2

好在中國用事實證明了我們有實力保證至少一個月的社會緊急狀態,也就是在某一方面資源發生擠兌的時候,讓全面崩潰不會到來。至於超過一個月怎麼辦?沒有事實證明,我也不敢說,但是估計應付個半年到一年是沒問題的。

至於其他國家有沒有這個能力,我的看法是悲觀的。


01

體量問題

至少要有一定的體量,才有對資源急性短缺的應對能力。這個體量,不光指領土面積、人口,甚至還涉及到文化和語言。

我們可以把語言作為一個指標:它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既需要人口也需要領土面積,更是文化的凝練。簡而言之,至少要能夠完全容納、自行表述現代科學技術詞彙的語言區,才擁有維持較長緊急狀態的能力。

這是保證“騰挪躲閃”的前提,也就是在一定範圍內調配資源的前提,如果一個語言體系內部不能涵蓋現代科技詞彙,交流障礙就會把這種調配扼殺在搖籃裡,根本無法實施。

就像這一次的疫情中,來自廣東的醫療支援隊和來自東北的醫療支援隊到湖北去實施醫療救援,是可以無障礙交流的。哪怕就是有口音上的障礙,也可以通過書寫來解決。這裡面不僅僅有語言溝通上的優勢,現代漢語還完成了對一切科技詞彙的翻譯吸納,不會大規模借用外來詞,也避免了引用借用帶來的誤解。

疫情席捲至90個國家,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我們反觀同樣擁有大量人口和廣闊領土的印度,他們就不具有這個優勢。語言本身就不通,還借用了大量的外來現代科技詞彙,在應急支援中必然要造成大規模的誤解,嚴重降低溝通效率。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已經充分暴露了這個問題,跨區域的支援已經是難於登天。很難想象,體量不夠需要別的國家支援的小國會是什麼樣一個場景。

暢通的內部交流是應急轉移支援的前提,應急支援本身就是個降低了整體效率的事情,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本身就是“拆東牆補西牆”,你溝通交流再不通暢,反而會惡化資源擠兌。

想不到吧,秦始皇和嚴復,也對這次應對疫情起了重要作用。

疫情席捲至90個國家,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疫情席捲至90個國家,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02


制度問題

對付這種應急狀態,只能是大政府體制,小政府體制本身能夠調配的資源是有限的。韓國政府最近幾天的左支右拙已經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你就是把他下鍋熬了,也熬不出二兩油,你宣佈你的緊急狀態,我該集會還是集會,該遊行遊行。

有很多社會資源本身就是需要政府來組織的,比如統一的安保體系,統一的司法體系,物流和物資生產倒是可以來自於民間自發,但是物資的流向也是需要政府來掌控的。

還是來舉例子,2月初口罩、防護服緊缺的時候,出現了大量詐騙行為,宣稱自己有貨源然後騙取訂金。可以肯定任何方面資源緊缺擠兌,都一定會出現大量的這種違法行為,不單單是口罩防護服。這種時候靠著民間自發的善良、善意,是不行的,劣幣淘汰良幣必然會發生,惡意會迅速摧毀善意。常態的官僚體系也必然會抱團自保,一切以官員個人利益為主,這是人性決定的,唱高調並沒有用。只有強力政府掌握的司法安保監察體系才能壓制這些行為。

如果壓制不住,那就是社會秩序的全面崩潰。

03

生產力問題

必須是工業化國家才能有這種能力。

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農業國更穩定。純粹的農業國確實更穩定,一個人一輩子活動範圍不會超過出生地周圍50公里,確實很難發生大面積社會秩序崩潰,農業生活本身自持力就更強。問題在於目前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純粹的農業國,信息、人員的交流遠遠不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樣子,哪怕非洲也是人手一個手機。農業的自持也是建立在人口更少的前提下,現代地球上擠滿了70億人,指望脫離工業體系的自持本身就是不現實的。

很多人指望著大災到來的時候回老家種地養活一家人,這是種幼稚的想法:脫離工業體系,必然大規模餓死人。現代農業對工業的依賴非常嚴重,農藥、化肥、農用機械器材等等,只要匱乏就是產量大幅下降,根本養不活這麼多人。舉個例子,自古以來被譽為魚米之鄉的四川盆地,現在人均耕地面積都在1畝上下,核心地區甚至只有0.6畝,卻養活了8000萬人。如果社會秩序崩潰,1畝地一年兩熟,失去工業化支撐,只能生產200斤水稻再加上2000斤紅薯(按照中國工業化進程開始之前的1950年數據估算)。

大規模饑荒在所難免。

2

所以,把關注點僅僅放在疫情本身上面是不全面的。

疫情導致的下一步其它社會資源的擠兌才是致命的,如果全球所有國家真的發生了“全民感染”的情況,後果遠比想象的嚴重很多很多。

有一個比較粗略的事件發展鏈條:疫情——醫療資源擠兌——恐慌導致物流、生產停滯——社會安保資源不足、崩潰——社會全面崩潰。很多國家甚至在第三步就會垮掉,物資緊缺引起搶購風潮,直接把社會送進萬丈深淵。

一場疫情不是你想“看做流感”,它就真的成了流感的。病毒是無情的,它不會因為你把它想成什麼就是什麼,死亡率、傳染性,都不會因為你的主觀認識而有任何變化。同樣的,社會也是無情的,社會規律與物理學規律一樣冷冰冰的無情,不會因為你想什麼而有任何改變。

如果真的出現題主假設的這種狀況,這個地球上能夠應付的國家少之又少。擁有廣闊國土和大量人口,語言統一而涵蓋了現代科技詞彙,強力政府,大致工業體系完備,數來數去只有中國、美國。英國、法國體量不足,印度、馬來西亞、孟加拉、印尼這些人口大國又不具備相應實力,俄羅斯現在的治安狀況都很堪憂,日用生活品生產能力也夠嗆,一旦發生擠兌會是什麼樣子可想而知。

與大家通常印象不同的是,美國政府是個強力政府,他只是不大管老百姓而已,他手裡控制的資源還是非常龐大的,在他自己國內佔比也非常高。別的不說,光一個美軍就是一支很強的應急力量。

我們都祈禱不要發生題主假設的這個前景,如果真的疫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我們將看到無數個國家生靈塗炭、赤野千里,流感是無論如何辦不到的。新冠病毒的死亡率遠遠不是流感可以比的,中國集中全國可以抽調的醫療力量去支援,都還有那麼高的死亡率,流感真的辦不到。從國家層面來講,中國並沒有發生全面的醫療資源擠兌,尚且如此艱難,數千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一個小國發生了醫療資源擠兌,又沒有辦法騰挪躲閃,死亡率肯定遠遠不止這麼一點,也不可能跟想象的一樣“專門針對老年人”。

對的,說的就是你,日本。

可以說美國和日本目前應對疫情的方法就是對全人類不負責任。日本尚且情有可原,國家小、政府弱,還是個半殖民地社會。你美國作為一個強力政府,醫療資源調配相對簡單,體量擺著而工業體系完備,反而一副躺下任錘的消極態度,“我不檢測,疫情就追不上我,至少追不上中期選舉”,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該有的態度嗎?

等到醫療資源擠兌、醫護人員大規模感染減員、青壯年出現病死,恐慌一定會到來。恐慌到來,對社會資源的擠兌就會到來,應對不力就是全面崩潰。奉勸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不要學習美國,他真要惹急了大可以把美軍全撤回國內去抗擊疫情,大不了修改憲法,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你跟著他學佛系抗疫,到時候全面爆發全面崩潰,你青山還在不在呢?

現在時間還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