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更好的方式是什么?

wm无处安放的心


孩子只有在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才会出现磨蹭、不专心的情况,要治愈这个常见毛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去除干扰因素。先让他在做功课前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比如上厕所、吃水果,这些事情不允许在学习过程中做。如果家里人口多,一定要为孩子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尽可能地避免其他人打扰他。什么听音乐、看电视、打游戏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最好一样也没有,安静,就是要安静!

第二,家长必须对孩子增加关注度。孩子在做功课时,家长不要在他身边做其他的事情。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陪伴他。你只要在旁边陪伴,静静地看他做,他就能改变很多。注意,在一边看,不能随便说话,不要在他做的过程中随意打断他。那样容易影响他的专注力。看到孩子做的题目有问题,要耐心等他全部做完,再告诉他改正。


第三,根据作业量设定做作业的时间,用定时器定时。这需要你对题目和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否则设定的时间可能不适合于他。你需要知道他完成作业大致的时间,然后多给他打出5-8分钟。如果孩子作业量比较多,可以让他每做半小时休息一次。建议家长们使用定时器设定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显示清晰可见,把它放在孩子附近,你不用告诉他还剩下几分钟了,他也能清楚地知道。即使这样,也需要家长在孩子有溜号的时候,在旁边适当提醒他时间。

第四,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前面说过,孩子之所以磨蹭、不专心,主要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做。为什么不愿意做呢?懒?有这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他觉得难,不好完成。这就需要你在旁边鼓励他。如果他有题目不会,你要适当地给他帮助。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要帮助他提高他的学习能力。只有能力的提高,才能祛除他的畏难情绪。学得越轻松,他越会快乐,他也就不会不愿意做故意磨蹭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遇到这样问题的家长。祝您的孩子学习进步!


在下初来乍到,萌新小可爱一枚,烦请各位点个关注!在此拜谢!


瞬儿老师


01

首先我要说的是,不是“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更好的方式是什么?”,而是吼叫威胁恐吓这些根本就不能算是方法,如果家长这么做,不但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起反作用。


我们必须从心理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是孩子是否有足够的专注力。我想题主的问题,也是想解决孩子的专注力的问题。但事实上,家长在一旁的吼叫威胁恐吓,包括监视,都是对孩子专注力的极大破坏。当孩子必须动用大量的注意力防御外面的“危险”——来自父母的打骂、责备等,就一定不会有良好的专注力。而一个孩子缺少良好的专注力,那么磨蹭和不专心,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


所以,家长的这种错误的教养方式,不但不能起到杜绝磨蹭和不专心的现象的作用,反而会起严重的反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家长长期使用这种错误的教养方式,这种专注力的涣散会进入到潜意识——孩子会无时不刻不处于精神紧张的防御状态,那么所谓的磨蹭和不专心,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而是人格问题了。这基本上就很难矫正了。


02

事出有因,家长需要明确,孩子的任何行为,其背后都一定有其自身系统的合理性。请注意,我说的是合理,而不是正确。合理的意思是,他必然会这样做。


这依然源于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所以,家长看到的是磨蹭、不专心的现象,但是却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原因,这样的管教就会流于控制、惩罚,然后进入恶性循环。


家长面对孩子的任何一个现象,都需要找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认为孩子就是偷懒等。


一般来说,孩子的磨蹭、不专心有几种原因。一是不擅长,不会,有畏难情绪。二是不熟悉,不喜欢。三是缺少时间观念,缺少时间感和空间感。四是对目标不明确。五是隐性逆反。


有的人说孩子性子慢,这个性子慢里,有天生的基因,也有后天家长不恰当的养育模式,是共同影响的结果。


03

知道了原因,就需要对症下药了。


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看看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说,作业有难度,不想做。还是家长总是在写完作业后又布置新练习,所以故意拖延,又或者是总想做到最好,一旦没有做到,就对自己很失望,不愿意再继续做下去,或者是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目标不清晰),所以很容易被眼前的事情吸引等等。


根据孩子不同的原因,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合理的宣泄情绪,找到痛点,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认真,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共情和理解。


一般来说,孩子的这些现象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总是像一个警察一样在一旁监视,或者不断的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一会让孩子吃个水果,一会提醒孩子应该劳逸结合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或者是家长总是惩罚孩子,这些都会引发孩子的恐惧、防御和逆反。


所以,孩子磨蹭是现象,背后是心理机制。家长要做的,是提高认知,改变自己惯用的抚养模式,多和孩子沟通,启发孩子说出卡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有梦想的唐糖


孩子写作业特别慢,每天晚上写作业都得坐在他旁边,盯着一笔一划的指导。但是,我们家长又要做饭收拾家务或者忙别的事情,不能时时刻刻在旁边盯着看,一会儿不看着,这边就开始偷懒,玩玩橡皮,玩玩铅笔,一听到有脚步声过来就赶快拿起笔写作业。同班的孩子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作业,他有时候磨磨蹭蹭两个小时都做不完,真是焦虑。

后来听别的家长说,自家都在书桌旁安装了摄像头,就算家长没时间在旁边,也能通过摄像头盯着孩子写作业。看到好几个家长都在用,觉得应该是个好方法,试一下又无妨。

安装好的第一天,我通过摄像软件提醒孩子的坐姿,着实把孩子吓了一跳,等他发现妈妈在用摄像头监视他的时候大哭了一场。

本想着有了摄像头能够帮助孩子纠正写作业磨蹭的问题,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孩子写作业的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变本加厉,甚至经常会对着摄像头做鬼脸和一些奇怪的动作,让人十分气恼,又担心这样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影响,无奈之下四处“求医问药”,遇到了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唐唐老师,她为孩子分析了写作业磨蹭的原因和一些解决办法,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遇到同样问题的家长们能够借鉴。

家长要辅导,但不是监工

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辅导,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时候的孩子识字量不足,需要家长辅助。但有些孩子到了三四年级,甚至是五年级,在做作业的时候依然离不开家长的辅导,这时候就有问题了。

“这个字写错了,赶快改正!”

“这道题老师上课不是讲过了吗,怎么还做错?”

几乎很少看到有家长在陪着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是心平气和的,在旁边一直盯着孩子,一旦发现错误立马指出来并要求改正,孩子稍微慢一点,或者错误多一点,很多家长就开始沉不住气要“河东狮吼”了,这些是大部分家长辅导作业的常态,但其实并不可取。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

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先改变的是家长,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辅导并不是监视。

孩子年龄小,身心发育并不完善,这时候父母要尊重孩子年龄的特性,不能一直催催催。

试想一下,你在工作的时候,老板一直站在你旁边盯着你看,还时不时的吼你两声,你还能专心工作吗?这时候内心估计只剩下愤怒、委屈、生气这些无关工作并且影响工作效率的情绪了。

如果父母实在放心不下孩子自己写作业,可以找本书或者拿本字帖,和孩子一起学习,大家各做各的事,当孩子想玩的时候,看到父母依然在认真的学,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坚决不能出现父母一边刷手机一遍催促孩子学习的现象,这样只会让孩子不服气,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辅导作业时,先抓习惯,再抓错误

做作业之前有三问:

  1. 今天各科的作业量有多少?
  2. 今天的作业有哪些难点,打算怎么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作业开始做?

让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心里有谱,让孩子养成学习有条理性的好习惯。

父母检查孩子作业

检查作业须知:

唐唐老师说,我们家长在检查作业时,如果发现有错题,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一题做了,而是告诉孩子这里面有两道题做错了,让孩子自己找出来,这样就迫使孩子再次检查自己的作业,不会过度依赖父母,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现在的陪伴是为了今后无需陪伴。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和我一样的家长们能够引以为鉴。


唐唐老师说教育


孩子磨蹭和不专心,用吼叫威吓的方法,是采用了对孩子暴力压制,从而起到让孩子顺从自己。

但这一招为什么通常都不管用呢?

磨蹭和不专心通常是,在家长让孩子做作业或者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上发生的。如果让孩子玩他喜欢玩的游戏,孩子一定第一个冲上去,从而看出磨蹭和不专心,是孩子在情绪上故意与大人不配合。

当孩子有了小情绪时,家长想让孩子顺从自己才去了暴力,镇压的方式,但保证总是会被推翻的大禹治水都知道只能书不能读,这就跟孩子的情绪一样,强迫孩子听从自己这种做法往往效果很差,而且不能持久。



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与孩子沟通陈述,利弊直接沟通,永远是最好的,但道理人人懂,为什么家长都做不到呢?

首先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家长觉得跟他讲道理说不清。其次可能是因为孩子们有自己的理由,讲道理说不过,但必须要让孩子听自己的。因为家长总是为孩子好。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毋庸置疑,但是一味地强迫孩子只会适得其反。一旦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只会背离家长的初衷,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自主能力的人来尊重平等和他陈述事情的利弊,让她自己做选择,而家长在背后做好舆论的引导。

一位阿姨曾经跟我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女儿小时候不好好读书,阿姨就告诉她不好好读书,只能出门扫垃圾。于是她给女儿买了一把扫把,让女儿一天不上学,到小区门口去扫垃圾。

结果才半天女儿就逃回来,背起书包就要去学校,她对妈妈说:妈妈我还是好好读书吧,扫垃圾太难了,还是读书容易些。

强迫孩子是最懒惰的管教方式,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让孩子从心底信服。



孩子不专心磨蹭需要增强安全感

在游戏力,这本书中作者劳伦斯科恩博士写道:专注力和安全感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很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试问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又怎么能专心读书呢?

他一定是将自己牢牢的保护起来。所有的心思都在于抓取一切能让他分散不安的注意力,以及抓取一切能产生安全感的事情上。

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一定是和父母的沟通产生了障碍,这种障碍并不是能通过一两次谈话,就打通的。

需要父母长时间的耐心陪同,通过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耍的与孩子增进亲密度。


双黄蛋妈妈爱读书


家有男孩,三岁。在带娃过程中,娃不专心、磨蹭的时候很多,但我很少用喊的方式,打和骂几乎没有。我怎么做的呢?实战说话。

1.先立规则

有一段时间,吃饭的时候,孩子不专心。一会要看电视,一会要玩玩具,一会又要下餐椅。我抱住他,跟他立规矩:吃饭要坐在餐椅上,看电视要坐在沙发上,玩玩具在地上。现在在餐椅上,就是吃饭的时间,快快吃完,就可以选择看电视或玩玩具。如果选择下餐椅,那就表示吃饱了,不能再上来,中间也没有零食哦。你自己要想好哦。

2.时间观念

孩子看电视的时候,不易控制时间,常常看过15分钟还要看。早在他两岁的时候,我们教他认时钟上的数字,譬如当分针指到3的时候,开始看,到6的时候,就要自己关电视。偶尔为了鼓励他遵守时间,等指针到三了,他还没要求看电视,我们会说悄悄话,哇,到三啦,看不看电视啊?他会觉得妈妈也是言而有信的人。

3.身体力行

有时出门磨蹭,还要玩玩具,或者干脆不想出门。可以鼓励他,妈妈陪你一去飙速,回来再玩啊;或者告诉他,我们要一起出门探险,完成某一项任务啊;或者今天还没有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呢,还没有踩水坑呢,等等他爱好的户外活动。

4.家长要分清什么是真的磨蹭或不专心

有时,小孩子的拼图没有完成,或者他穿衣服穿鞋子还没穿好。大人可以等待的,不妨安心等待;若不能等待的,不妨用以上三点建议来说服他。譬如有时,孩子就是不爱进行某一项活动,显得不专心,不妨换一个活动。只要他遵守基本的规则和礼仪,玩什么都是玩,而且兴趣,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遛娃实录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去情绪化管教》。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不要打骂孩子,不要让孩子坐冷板凳,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没有好处。

第一,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大脑的构建。当我们吼叫或者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会接收到两个信号。

信号一,身体发出的疼痛信号,会让大脑接收到恐惧,大脑的本能反应是逃跑。信号二,因为害怕,孩子会想着寻找最亲密的人,但是这个时候大脑发现想要依赖的和带来疼痛感的是同一个人。

如果孩子不停的重复着这样的恐惧情绪,管压力的激素皮质醇就会被释放出来,皮质醇长期对大脑有副作用,长期会影响到大脑的健康。比如孩子大脑链接的建立。



第二点,不管是打骂还是让孩子坐冷板凳,都错过了孩子最佳的反思机会。当孩子墨迹或者不专注的时候,我们想让孩子怎么样?肯定是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专注。

但是暂时的喊或者骂会让孩子变得更专注吗?不可能。只会让孩子变得学会应付父母。

面对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

《去情绪化管教》中作者给出了一个三连问的方法,那就是当父母想要发火的时候可以这样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问题一,父母可以问问自己孩子问什么磨蹭,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表现之后都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喜欢磨蹭是没有时间观念?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是缺乏约束力?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分清哪些是孩子不能做到的?哪些是孩子不愿意去做的。比如4岁的孩子出门总是磨蹭,那我们要知道这是孩子发育的特点,4岁的孩子不是不想快,只是他们没有具体的时间观念。


问题二,父母们可以问一问,这一刻我们可以教给孩子做什么?

假设孩子是没有时间观念,我们应该想象如何教会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比如认识时间,或者动画片的长短来解释时间,让孩子更好理解。

问题三,具体做给孩子看,让孩子去学会。

大脑认知的构建都是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来做到的。所以,想要孩子怎样去做,父母可以亲自示范给孩子去看。

首先,想要孩子学习,先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比如孩子注意力不专心,直接告诉孩子,我希望我们沟通的时候你能够更专心,妈妈并不想训斥你,我们来一起想一想怎样能让你更专心的听我说。


第二,表示对孩子情感的认同。“你总是不专注,因为你不喜欢我和你谈话的方式。”如果孩子对你的回答表示肯定,证明他在倾听你,

第三步,示范给孩子下次要如何去做。 如果孩子不是幼儿,可以和孩子具体沟通如何来做。

作为父母我们知道任何方法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所以父母问还需要再实际生活中多做练习!


豌豆妈妈育儿


孩子发脾气,是很多家长都十分头疼的问题。

但明星胡可在《不可思议的妈妈》这档亲子综艺节目上却做出了教科书般的示范,值得学习。

胡可儿子小鱼儿通过卖力地唱歌跳舞,终于赢得一张可以兑换玩具的卡。兴冲冲来到玩具店,事先跟妈妈商量好先给哥哥选一个玩具,然后自己再挑一个。

可是选完两个礼物后,却被妈妈告知记错了规则,一张卡只能兑换一个礼物。机灵的小鱼儿立刻把给哥哥的放回货架,死死守住自己的玩具。

妈妈试图说服小鱼儿:“这次先兑换哥哥的玩具,之后再来买小鱼儿喜欢的玩具。”连胡可自己都说,这对年仅3岁的儿子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任务。

胡可先跟小鱼儿说,哥哥这次不能跟他们去三亚,应该买个玩具送给哥哥,又建议小鱼儿把自己喜欢的礼物存在柜台,下午就来给他买走,保证买得到。

一番劝说下小鱼儿终于同意了,可是在礼物离开自己手中的那一刻,小鱼儿终于惹不住发起脾气来。

胡可又蹲下身来好一阵道歉、安抚加保证,保证一定给孩子买到喜欢的玩具。小鱼儿基于对妈妈向来言出必行的信任,终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玩具店。

可走在半路,小鱼儿突然情绪又上来了,开始哇哇大哭,还骂胡可是个“臭妈妈”。

换做是普通父母,这个时候可能所有耐心都耗没了:

道理讲了好几遍,孩子却始终不依不饶;

大庭广众哭闹,让自己没面子;

还骂自己是“臭妈妈”,难道这些年的辛苦养育还比不上一个玩具?

很可能就忍不住吼孩子:“别哭了!”然后生气地抱起孩子回家,边走边数落孩子的不懂事。

可是胡可却没有,她依旧情绪稳定且温柔地蹲下身抱抱儿子,让孩子在自己怀里大哭了一场,因为她明白孩子此刻心中有多么难受。

见儿子哭得伤心,正想再安慰两句,结果小鱼儿释放完情绪自己就好了。下一秒已经一脸大爷模样夺过牛奶咕咕喝了起来,引得胡可一阵好笑。

胡可分享自己的育儿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认同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共情。

做孩子情绪的外部调节器

建立联结,而非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感慨,自己孩子怎么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呢?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情绪冲动的时候。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常常发现和孩子讲了无数道理,但孩子还是难以控制情绪,这其实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脑发育的一个过程。

20-25岁后,大脑中负责情绪控制的那部分才逐渐发展成熟,因此孩子年纪小,不能控制情绪实属正常现象。我们要允许孩子释放情绪,同时做孩子“情绪的外部调节器”,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游戏力工作室的创始人李岩老师,就有丰富的处理孩子发脾气方面的经验。

他是三个小朋友的爸爸。他的儿女都成绩优异,待人有礼貌。尤其是女儿,十分惹人喜爱,人前是妥妥“别人家孩子”那种类型。

但是在家里却是个“混世小魔王”,尤其发脾气的时候就变成小恶魔,但育儿经验丰富的李岩老师,总有办法教你怎么把孩子心中逃出来的情绪猛兽,重新关回笼子里。

▲李岩老师和调皮的女儿跳跳

场景一

大家好,我是李岩。

有一天晚饭后,我老婆带女儿做听写作业,突然传来女儿大喊“不要!不要!”。几分钟后,又听见女儿拼命拍桌子,一边拍一边喊“讨厌讨厌讨厌”。

我赶紧过去,换老婆下场休息。当时很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忍住了。调整出“充满理解”、“认真对待”、“镇定从容”的表情,在女儿身边的椅子上坐下。

我坐下以后,我女儿狠狠瞪了我一眼,然后把头转到另一边:你走开,我讨厌你!

我说:“嗯,我知道。”

女儿看我并没有走开,于是拿起桌上的课本狠狠摔在地上,然后自己气呼呼地站起来走去客厅坐到沙发上。

我并没有让她马上捡起书,只是跟着她走到客厅,又坐到她旁边。

她看我又过来了,于是站起来换到对面的沙发上,总之就是不想让我坐她旁边。她坐到对面沙发上以后,顺手拿起茶几上一本她的书,开始看书。

我又过去坐到她边上,一只手轻轻顺顺她的背,另一只手捂住她的书,跟她说:现在先不看书,待会儿再看。

她很不耐烦地回答:“你不是总说要先冷静下来吗?看书最能帮我冷静啦,你不懂吗!”

我回答我女儿说:“嗯,看书是个好办法,不过我陪你这么待一会儿,心情会好得更快,相信我。”

我女儿看我挺坚持的,白了我一眼就把书放下了,紧接着说:那你给我盛一碗冰激凌。

我说:“待会儿再吃,等心情好了我保证给你盛一大碗。”

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我这样死乞白赖地跟着女儿,太没有做父母的尊严了。

但美国亲子专家帕蒂惠芙勒说:“孩子发脾气,我们坚持联结,就是要让他从小坚信:在自己的内心遭遇黑暗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到身边亲密陪伴,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遭遇挫折、心情不好甚至发脾气,原本是一个糟糕的记忆,但是,如果因为另一个人的陪伴和安慰,坏心情过去了、好心情来了,那么悲伤的记忆球就会被快乐取代,与陪伴者的联结和信任也会大幅度加深。

后来女儿想到通过看书、提条件吃冰淇淋的方式来“躲避情绪”,都被我制止了。因为孩子的负面情绪被强压下来,没得到释放,会产生大量的压力荷尔蒙,这些物质如果在大脑内停留时间太长,可能会造成损害。

有条件的情况下宁可让女儿哭出来,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

所有气话都只表达一个意思

我很生气!

接下来女儿果然开始大哭,一边哭还一边很离谱地控诉我:

“你是世界上最坏最坏的爸爸!我就知道,你什么都不让我做,你,你不让我去朋友家玩,不让我打耳洞!你从来都不跟我玩大富翁,又不让我看iPad,那你让我干什么呀!你知道我最喜欢小狗,可是你就是不让我养狗!”

其实这些控诉几乎都不是事实:

我经常陪她玩大富翁,同意她每天都可以看一会儿iPad,只是有一定时间限制,她跟同学互相串门更是我优先最支持的事情,每次她提出跟同学玩我都会尽量安排。至于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养狗,要等她再大一点再商量,我也跟她解释过很多次,而且她平静的时候是完全接受我的理由的。

但我还是情绪平和地听,还回应:是吧,就是的;嗯,我知道;对呀,真是过分,这样的话。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每一句气话都只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我很生气!”。这些“我知道、就是啊”的肯定式的回应,针对的都不是孩子具体说的事,而是她背后“我很生气”的情绪。

这时候,我心里彻底踏实了。很多家长可能想不通,孩子闹得这么厉害,怎么可能放松啊?

其实孩子哭得越厉害、控诉得越离谱,说明她彻底打开了情绪宣泄的阀门,把闷在心里的不愉快、不顺心的感受,痛痛快快地倒了出来。

这个时候父母们一定顶住,因为暴雨过后很快就会天晴。

我一边回应女儿,同时还是用手轻轻抚摸她的后背,在感觉她不会拒绝的时候,干脆搂住了她。

十分钟后,女儿不哭了。我说:“我又想起一个,我答应这周给你买韩国烤牛肉的,可是又忘了。”

她白了我一眼说:“对,我差点忘了这个,这回你知道你多糟糕了吧!”我说:“是,我知道。”

又过了10秒钟,我问她:“怎么样,好一些了吗?”

这时候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吁”。然后点点头说:“嗯,好多了。”

我说:“那咱们先去把书捡起来,然后吃冰激凌吧。”

过去捡书时我心里正琢磨要不要说一句“下次别摔东西”,没想到她已经把书捡起来,就像抱小猫那样把书抱着怀里,一边轻轻抚摸一边说:“对不起,摔疼了吧,给你揉揉啊。”

我知道我不用啰嗦了,把书捡起来之后,就是愉快的冰激凌时间了,这件事也就完美解决了。

我再次确信了美国亲子专家帕姆雷奥的那句话:我们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世界。


金桔果爸爸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对这类问题真的很有话说。



  1. 儿子刚上学的时候,就是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每天作业要写到很晚,本来作业不是太多,他写着作业一会渴了,一会要去厕所,写好作业起码要跑出来三四趟。
  2. 总算写好啦,然后再收拾收拾洗洗澡,就十点以后了。
  3. 因为睡觉晚第二天就起不来,往往叫了几遍才慢悠悠地起来洗漱,你本来起床挺早做好了饭,等着他快马加鞭三下五除二吃好,看他不急不燥挑三拣四的样子真的挺恼火。




  4. 就忍不住发火:快点,到点了。快点,迟到了………用别人的话说,你们每天慌的跟打仗一样。
  5. 面对我的吼叫威胁,孩子会经常出现慌忙不知所措的情况。面对你不定时的一惊一乍,给他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时刻担心你会对他发火。


这样的生活方式时间久了大人孩子都会累的,必须改变。怎么改变呢?

一.首先从我做起,不再凡事都为他包办。让他知道学习、整理书包、收拾房间都是他自己的份内事。妈妈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能每时每刻都围着他转。妈妈身体也会累也需要休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替妈妈分担。他刚开始的时候你会看他做的不好或心疼他,就忍不住想帮忙,但请住手,慢慢地你会发现他成了你想要的样子。

二.其次要给他适当的鼓励,不要没完没了的说你这也不行那也没做好。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他自己否定自己,做事畏首畏尾。要重拾孩子的信心给他适当的鼓励,不应再一味地追求完美,容忍他犯错,更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三.然后同孩子一起成长,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你会发现孩子磨蹭、不专心不是故意为之,因为他的能力有限或习惯养成。这需要你拿出百倍的耐心和宽容来引导孩子,帮他成长。


其实孩子真的率真单纯,要求不高。有时你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都会给他带来莫大的鼓励与安慰。来吧!让我们用心努力,一定会成为孩子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成长中的伙伴。

峰华晨诺


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是家长教养的结果。

①家长的过度关心,破坏了孩子注意力,却让孩子专心做事;

②家长的纠错式管教,养成孩子拖拉的习惯,却不让孩子做事不磨蹭;

③家长没有从优势出发,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律品质,却动不动发火;

④……

孩子的缺点都是家长教养的缺陷!

没有一位宝妈会刻意把自己的孩子教坏,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那很多程度上就是宝妈教养的结果啦!

我们永远要记住,孩子没有带着任何错误、缺点、毛病来到这个世界。孩子的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涂抹上的一道道缺点、毛病、问题的印痕都是父母所为,孩子的成长,在父母身上是有迹可循的。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可能就是父母这个职业了,然而这个职业没有任何的岗前培训,没有操作指南,甚至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这个职业只允许成功,却不能失败!

每个妈妈都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然而就是这种深爱造成了过度教养或纠错式管教,让孩子产生一些列的毛病,包括题主所说的磨蹭、不专心。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教养方式呢?
有当然有——从优势出发的宝妈教养技术(优势教养2.0)

在悟空问答中,笔者已经使用优势教养2.0的宝妈技术回答了很多类似的问题,请题主,关注我的头条号,即可看到相关内容,在这里,我只是给出一个系统的示意图。

纠正孩子的缺点、改正孩子的毛病,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教养思维,转变生活中每件事的轨道,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律!

特别说明:从优势出发的优势教养2.0宝妈技术,是过度教养或纠错式管教的减法,让宝妈更省心省事省力省时省钱!

我是优势教养教养力竹风爸爸,专注于教会宝妈“不发火,就能让孩子主动学会自律”的教养技术,每年服务上千座家庭,在我职业经历中,给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中国城市的父母,超过9成家庭属于过度教养或纠错式管教,结果是孩子身上出现一些列的缺点、毛病、问题。

过度教养相关分析,请我在悟空头条上回答的问题“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宝妈技术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再宝现在两岁半,给办公室姐妹们的印象,就是活泼又乖巧。但其实再宝并不是从小就这么乖,她一岁的时候也很调皮,不听话。我印象中最深的,是第一次打她屁股的时候。那是去年冬天,再宝在家看绘本,看完了把书摊在一地。再宝当时已经可以自己整理书本了,所以我和她说,自己的书本要自己收拾好哦。

过了一会她没动静,她爸爸也过去再和她说了一次,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好。但这次她还是没有反应,一脸我不收拾你们拿我没办法的样子。看到她这样强硬的态度,如果纵容只会让她慢慢养成骄纵的性格。所以我和老公决定,要对她进行后果教育。后果教育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如果孩子犯了错,就要自己承担事情引起的后果。像安宝长大了,我会通过和她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她要承担的后果来教育她。但是再宝太小了,很多道理听不懂,打她,让她知道疼是她可以理解的一种后果教育。于是我把她抱到腿上,朝她的小屁股打去。因为是冬天,穿着尿不湿和线裤,打起来不疼,她被打了几下还是无动于衷。没办法,只能扒了她尿不湿打,她这才感觉疼,哭了起来。

她一边哭,我一边打,慢慢地,她的态度变得缓和了,愿意听话了。我停手,问她,妈妈爸爸和你一起整理,你愿意把书放好吗?她哭着点点头,我马上帮她穿好小裤子,紧紧抱住了她。

再宝挂着眼泪,边哭几声边往柜子走去。爸爸蹲在旁边帮她,拉着她的小手让她接触到书本。一碰到书本,她就很自然地把书往柜子里放,不用我们帮忙了。

看着她小小的个子,一本一本把书放好,我为她的表现感到骄傲。等她放完书,把柜门关好,我又拥抱了她,心中的幸福难以言表。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反对打孩子,作为一个母亲,我觉得这取决于“打”的出发点,你是出于爱她,还是只为了让孩子服从自己。比如把书扔着不管,看着很小的事,很多爷爷奶奶可能觉得没什么问题,没必要打孩子,帮她捡起来就好了。但恰恰是这种简单地“帮她捡起来”,会让孩子从小就不尊重他人的劳动,觉得有什么事总有家长来负责,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很多“熊孩子”,就是从不尊重别人开始,慢慢培养起来的。家长帮得越多,会让孩子觉得做什么事,总有家长会来帮忙承担,所以就没有犯错的底线。而现在的再宝,出远门自己背好自己的小包,自己走,实在太小体力受不住才会要抱;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不仅把自己的收拾好,还会帮别人收拾;坐飞机坐火车拿几本书就搞定了,从来不哭闹。她只有两岁半,但已经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弄湿了地板自己擦干净

玩好玩具要收拾起来

这些改变,这些行为,和她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种“打”,是有价值的教育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