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记者曾经两次有幸踏上这片土地。1999年8月,第一次随中国体育记协全民健身采访小分队赴北疆拍摄采访。10天的行程虽说去了吐鲁番、石河子、克拉玛依、奎屯、伊宁、察布查尔、霍尔果斯等10来个地方,但所到之处如蜻蜓点水来去匆匆,故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新疆天池风光(摄影:冯赣勇)

2000年8月27日至9月12日,为拍摄新疆民族体育再次前往南疆,由于比较深入地接近了一些少数民族同胞的文体生活,故在很多方面都留下了较深的感受和印象。多彩的柯尔克孜族体育舞蹈即是其中之一。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南疆喀什香妃墓(摄影:冯赣勇)

算起来《中国民族体育》摄制组于1997年7月10日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那达慕大会的举办地呼和浩特开机以来,摄制组已经先后转战内蒙古、西藏、海南、云南、福建、贵州等地,先后拍摄了蒙古、藏、黎、佤、傣、瑶、苗、拉祜、怒、傈僳、景颇、纳西、德昂、哈尼、畲、侗、水、彝、布依、仡佬、土家族等20多个民族民俗风情体育舞蹈等专题,而本次抵达新疆已经是第四年头。本次将拍摄维吾尔与柯尔克孜等两个民族。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布伦口草原一家亲(摄影:冯赣勇)

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市郊的阿湖乡,我们开始了柯尔克孜族传统体育舞蹈的拍摄。首先进行的是《摔跤》比赛。摔跤古称“角抵”、“角力”,后来又称为“相扑”、“争跤”等,是我国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新疆蒙古、柯尔克孜、维吾尔、哈萨克等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柯族摔跤比赛通常在“巴扎”(即汉族的集市)上进行。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柯族妇女(摄影:冯赣勇)

据随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同志介绍,南疆伽师县有个远近闻名的星期三巴扎。多年以来,每逢“古尔邦节”那里就举行伽师和阿图什两地摔跤手的对抗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上千名各族群众自动围成一个大圆圈,形成一个规模壮观的跤场。一年一度从未间断。这是一个群众自发组织形成的传统活动。南疆城乡类似这样的跤场不少,几乎每一个巴扎都有摔跤活动。可见摔跤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柯族摔跤比赛(摄影:冯赣勇)

在阿湖乡拍摄时,当地的几名高手捉对厮杀,在观众们烘托的热烈高潮的气氛下,比赛进行的异常激烈。只见跤手们各系一条长约2米、宽20到30厘米的腰带。比赛时双方先抓好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立刻开战。你来我去地拼力相争。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摔跤比赛(摄影:冯赣勇)

在柯尔克孜族摔跤比赛中,比赛一方使对手一膝一手着地无效;比赛需要重新开始,直到将对方摔成肩背着地为止。比赛经过数场酣战,最终还是由一位壮汉夺魁。据说他是远近闻名的柯族摔跤好手。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舞蹈美丽的仙女(摄影:冯赣勇)

柯尔克孜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有单人、双人和集体舞多种。史诗《玛纳斯》中就有不少关于古柯尔克孜人举行大型音乐舞蹈活动的记载。这些活动有歌有舞,有说有唱。在阿图什的阿湖乡,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歌舞团先后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集体舞《美丽的仙女》和四人舞《萨尔达力孜》。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舞蹈萨尔达力孜(摄影:冯赣勇)

《美丽的仙女》通过女演员们舒畅柔美的舞姿展现了柯尔克孜族女子的美丽和善良;而男演员们则用刚劲豪放的舞蹈语汇演绎了柯尔克孜族男子的勇敢和坚强。《萨尔达力孜舞蹈》以两男两女和谐华美的表演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和歌唱。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欢快的舞姿(摄影:冯赣勇)

柯尔克孜族的舞蹈大都属民间舞蹈,这就决定了它更接近生活和大自然。其动作热情奔放,舞姿优美,风趣滑稽,具有浓郁的草原乡土气息。两个舞蹈从一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展现了柯尔克孜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好感受。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男舞蹈演员风采(摄影:冯赣勇)

柯尔克孜族是个有着很高音乐天赋的民族,古代北方游牧诸部就称柯尔克孜人为“美妙之口”的部族,柯尔克孜也有“歌声伴你而生,歌声为你送葬”的俗语。在阿湖乡,自治州歌舞团表演了集体“考姆兹”《民族歌曲联唱》、“奥孜考姆兹”口弦琴演奏《爱情的旋律》以及手风琴与“考姆兹”伴奏的女声二重唱《百灵鸟》等音乐节目,他们不仅以一曲曲美妙的旋律赞颂了民族团结、纯真的爱情和柯州草原、雪山自然风光的美丽地域;还从多侧面展示了柯族人的音乐才华。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口弦琴演奏(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传统乐器“考姆兹”十分引人注目,几乎哪个节目都有它。据说,这种三弦琴“考姆兹”是柯尔克孜特有的弹拨乐器,无论在马背上还是毡房里,柯尔克孜人都离不开它,在民间还有进行“考姆兹”演奏比赛的传统。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女声二重唱(摄影:冯赣勇)

“奥孜考姆兹”口弦琴也很独特,奥孜考姆兹意为含在口里的乐器。它只有普通柳树叶大小,作为乐器家族中最小的一位,音量虽小,但音色动听。技巧好的演奏者,可在一呼一吸之间,奏出非常婉转、别具风格的旋律。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民族歌曲联唱(摄影:冯赣勇)

南疆阿克陶县的布伦口大草原是柯尔克孜族的牧区,这里是我们拍摄柯族传统体育项目《叼羊》和《马上角力》的地方。众多柯尔克孜族的牧民们都踊跃地在大草原上展示了他们的绝技。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南疆布伦口风情(摄影:冯赣勇)

叼羊在新疆是深受柯尔克孜、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众多民族所喜爱的传统马上运动。一般多在节日或欢乐喜庆的集会时进行。虽统称为“叼羊”,但各族的比赛规则却不尽相同。其中大体上有柯尔克孜式、哈萨克式、单骑式等三种。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叼羊比赛(摄影:冯赣勇)

叼羊是力、勇、技的较量,即使平时最要好的朋友,赛场上也互不相让,奋力争夺。持羊疾驰的骑手一旦被别的骑手追上,双方即在马背上展开夺战,这时马匹左盘右旋不住地转圈子,人也激奋难抑,使出浑身解数,观众不停地呐喊助威。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比赛进行时(摄影:冯赣勇)

须臾,众骑齐至,挤作一团,形成多人争抢。有欲冲入人群夺羊的,有欲突出重围远走的,有的则千方百计阻挡其不令出入。此时高潮迭起,群情沸腾,那种紧张激烈的情景令人叹为观止。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激烈争夺(摄影:冯赣勇)

叼羊具有悠久的历史。史诗《玛纳斯》中是这样描述的:“从年轻人当中,选出骑马的能手。将穿杀的小山羊,当众放在赛场中。使快马奔跑起来,俯身抢起羊羔。众骑手蜂拥而至,就在马上激烈争夺。挣脱众人的追赶,跑向预定的终点。羊羔不被别人夺去,那就是你的战利品。”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得胜而归(摄影:冯赣勇)

《马上角力》也是柯尔克孜、哈萨克人民的马上传统竞技项目之一,亦称“马上摔跤”。《玛纳斯》描写道:“一边一个棒小伙,赤膊上了场。相搏在马上,马术有高低。得胜靠力气,斗勇也斗智。一场鏖战后,胜负见分晓。”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马上角力比赛(摄影:冯赣勇)

在布伦口草原,柯族牧民们进行的《马上角力》的比赛虽说场面没有叼羊的范围大,但是那种紧张激烈的对抗性角逐却丝毫不逊于叼羊比赛。比赛时,对抗双方各选出一名雄健的力士上场。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布伦口草原的孩子(摄影:冯赣勇)

竞赛双方在相距1至2百米的地方相对纵马疾驰而至,面面相视。裁判示意开始后,角力者即借助坐骑和精湛的马术,伺机进攻。有时是突袭闪电式的,在猝不及防的进攻中把对手摔下马;有时双方在马上扭成一团,进行长时间的力夺和智斗。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柯族母子(摄影:冯赣勇)

马上角力是力量、智慧、技巧和骑术等多种本领的最完善的结合。柯尔克孜作为草原上的民族,这种运动对于培养和训练牧民骑术,训练人和马的配合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难怪它深受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喜爱。

民族采风:新疆柯尔克孜族风情录(图)

摄制组在南疆(摄影:木妮拉)

柯尔克孜族的传统体育、音乐舞蹈绚丽多姿,可惜南疆之行的拍摄,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将其全部收进我们的镜头之中,这的确有些遗憾。然而这点遗憾却丝毫不影响记者对柯尔克孜族文化的喜爱之情,它将给记者留下永久的美好回忆。(图文:冯赣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