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連山如畫,佳處,縹渺著危樓”。隨著南宋詩人陸游的這首短短十一個字的《水調歌頭•多景樓》一詞的流傳,中華名樓——多景樓得以揚名天下。多景樓座落於具有“城市山林” 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的北固山後峰。據《北固山志》記載,多景樓創建於唐代,原來構築在後峰臨江亭舊址,因唐朝李德裕《臨江亭》詩中“多景懸窗牖” 之句而得名,與洞庭湖的岳陽樓、武昌的黃鶴樓並稱為“萬里長江三大名樓”。多景樓的歷史故事可追溯到金戈鐵馬的三國時期。


壯美景色:多景樓屹立北固山巔


北固山位於古城鎮江北側長江邊,自古便有“此山鎮京口,回出滄海湄”之說,北固山高58米,與合稱為“三山”的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遠望山嶺逶迤突兀,宛如一條昂首翹尾拱背的巨龍雄踞江濱。北固山山勢險固,懸水峻壁,江山相雄,風景壯美,因此得名北固山。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蕭衍登臨北固山,被眼前壯麗的江山景色所感染,興致勃勃地揮毫寫下了“天下第一江山”的題字,故北固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後峰三部分組成。後峰是北固山最北的山峰,是北固山的主峰,又稱北峰、別嶺。後峰背臨長江,枕於水上,石壁嵯峨,懸崖千仞,驚濤拍岸,是風景最佳的地方。甘露寺、多景樓、北固樓、凌雲亭、鐵塔都建在後峰頂上,層層推進,十分壯觀,形成了北固山“寺冠山”的景觀特色。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風光無限美—北固山


登上北固山頂,東望焦山、西望金山,使人頓生“金焦兩山水,吳楚一江分”的意境。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有詩描繪了北固山山川景色的旖旎風光和北固山形勢之險要:“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臺雲水間;千巖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傳說美談:多景樓享譽古今中外


北固山有很多傳說故事。甘露寺座落在北固山後峰之巔多景樓旁,傳說該寺創建於三國時期,古樸蒼勁的寺額為張飛所書。據《三國志》記載:“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牧荊州,婚吳如京。”多景樓相傳是三國時期孫夫人的梳妝樓,劉備來東吳招親時,吳國太曾在多景樓相親,故將此樓稱為相婿樓;孫權妹妹孫尚香出嫁前曾在此樓梳妝,故又稱梳妝樓。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甘露流芳


赤壁大戰後,劉備一舉攻佔了荊州。孫權十分惱火,一心一意想奪回荊州。於是,採用了周瑜設下的美人計,以孫權的妹妹孫尚香為誘餌,邀劉備來鎮江招親,藉此機會扣留劉備,逼他交出荊州。


孫權的美人計被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識破,劉備來到鎮江後,按照軍師的計謀,將計就計,讓士兵到處宣傳孫劉聯姻的事情,大造聲勢,又用厚禮賄賂東吳權勢人物,促使孫權的母親吳國太到甘露寺相親。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第二天,劉備到多景樓拜訪孫權母親吳國太。吳國太一見劉備“兩耳垂戶,猿臂過膝”,一副天子相,居然極為滿意,就把獨生女兒孫尚香嫁給劉備,孫劉聯姻的事情便弄假成真,落下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從此,劉備“甘露寺招親”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情動天下。


孫劉聯姻的千古美談,使多景樓蜚聲中外,享譽古今。不但是多景樓,北固山幾乎所有的勝蹟都與孫劉聯姻有關。甘露寺是吳國太、孫權等人設宴招待劉備的地方;多景樓旁一座名叫狠石的似羊而無角的怪獸,相傳劉備曾揮劍斬去獸頭;北固山中峰西側山下有兩塊名曰試劍石的巨石,中間都有劈開狀,據傳是劉備、孫權二人問卜成敗揮劍所劈;山上的西北角有條倒懸的小路,掛在荊棘和野草之間,相傳是孫劉賽馬時的溜馬澗。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祭江亭(北固亭)


多景樓東側,臨江石壁之巔,有一座石柱方亭,古稱江山第一亭——北固亭。因為該亭位於北固山最高點,上接藍天,又名凌雲亭。晉朝荀羨曾寫道:“登北固望海雲,雖未睹三山,自使人有凌雲意。”而最令人神思的還是與三國故事有關的名字——祭江亭。相傳三國時孫尚香被哥哥孫權扣留在東吳,不能隨劉備去四川,當她聽說劉備兵敗心死,心中更是痛苦,曾在凌雲亭設奠望西遙祭,後來投江自盡。祭江亭石柱上刻有楹聯兩副:“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雲”“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


詩詞楹聯:多景樓傾倒文人墨客


登上多景樓,面對滔滔長江,金山焦山在望,水色山光盡收眼底,真有凌空飛翔之感。“百年戌馬三分國,千古江山一倚樓。”宋代文壇大家范仲淹、歐陽修、蘇東坡、沈括、辛棄疾、曾鞏、米芾、陸游、陳亮、劉過、裴煜、韋驤等都曾登樓賦詩,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翻檢《全宋詩》及部分詩人別集,兩宋共有51位詩人題詠多景樓。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十多次來到鎮江,幾乎每次都登臨北固山多景樓,不僅贊曰:“潤州甘露寺多景樓,天下之殊景也。”而且作詩讚道:“古郡山為城,層梯轉朱欄;樓臺斷崖上,地窄天水寬;一覽吞數州,長江浩漫漫。”


辛棄疾在鎮江任知府期間,多次登臨北固山多景樓,面對浩瀚長江,撫今追昔,指點江山,抒發愛國情懷,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永遇樂》和《南鄉子》兩首詞:“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首詞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使鎮江的北固山、多景樓增色,山因詞名、樓因詞名。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北固樓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對多景樓也是情有獨鍾:“欲收佳景此樓中,徙倚欄干四望通。雲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人青紅。一川鍾唄淮南月,萬里帆牆海外風。老去衣襟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鴻”。此詩描繪多景樓的景色可謂是入木三分。


米芾更是把多景樓提升到“天下江山第一樓” 的高度:“華嚴兜率梵天遊,天下江山第一樓。坐想明庭萬靈授,莫談仙嶠六鰲愁。版開猛氣吞狂象,石記雄心觸不周。謝客平生追壯觀,豈知席上極滄洲。”他親自為多景樓寫下的“天下江山第一樓” 七個大字的匾額,現今還懸於多景樓上。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宋代以後,描繪多景樓的詩人詞家依然眾多,一些優美詩句詞文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清末民國時期,南海聖人康有為曾登臨多景樓,題聯“江淘日夜東流水,地聳英雄北固山”。此聯上下氣勢相通,一瀉千里,語言雄強突兀,豪情滿懷。


“獨倚闌干久,涼風滿客衣。樹從京口斷,山到海門稀。雁影橫秋色,蟬聲送夕暉。蕪城才咫尺,樓堞望中微。”多景樓壯美的景色,傳奇的故事和精美的詩詞楹聯相得益彰,極具景觀、歷史和文化特色,不愧為讓人為之傾倒的中華古代名樓。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命運多舛,多景樓屢次被毀。乾道六年(1170年),知潤州軍州事陳天麟重建。據《嘉定鎮江志》載:“多景樓,在甘露寺,天下之殊景也……乾道庚寅,守臣待制陳天麟乃重徙建。”並作《多景樓記》雲:“至天清日明,一目萬里,神州赤縣,未歸輿地,使人慨然有恢復意。”後又屢毀屢建,明、清以及新中國成立後都曾進行重建。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多景樓


現在的多景樓巍峨挺拔,造型壯麗,結構精美,迴廊四通,是2012年在原臨江亭故址上移建的。此次移建,按宋代《營造法式》規制營造,樓高14米,採用“明二暗三”的仿宋式格式,全部採用柚木作大木,楠木作小木,構件製作精良,榫卯結構,不用一釘。



END

與岳陽樓、黃鶴樓比肩的多景樓,竟然藏著這麼多三國故事

潘春華,筆名秋實、春曉,男,1945年生,江蘇鎮江人,鎮江市委宣傳部新聞評論員、鎮江市政協文史委重點作者、鎮江市作家協會會員,《群眾》《上海企業》《食品與健康》《養生月刊》等期刊專欄撰稿人。40多年來,發表各類作品累計達400餘萬字,30多次獲全國、省、市徵文獎、優秀作品獎。曾獲得“鎮江市潤州區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鎮江市委優秀黨的宣傳工作者”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