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秦始皇、唐太宗、漢武帝誰更偉大?為什麼?

楊數說


這個當然是秦始皇,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從他的歷史功績來說無一不是利在千秋萬代,利在中華民族。

首先,他統一了六國,統一了華夏主體組群,以後歷朝歷代基本上的國土都是維持在秦帝國國土面積差不多的區域,這是華夏主體,此後天下戰亂也是以統一為歷史趨勢,天下一統後廢分封設郡縣,初步設立中央集權,可以很好的管理龐大的國土,以至於地方再也不能威脅中央統治,同時中央集權的皇帝制度權威性更大,所以郡縣制和皇帝制造就了中央集權制的政府為中華主體統一做出巨大貢獻,是歷史性的進步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政治體制封建君主制,以至於以後無論分裂成什麼樣子必然要走向一統,讓我們不會像現在的歐洲那樣大大小小這麼多國家我們只有一個主體—華夏,這是有功於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是其他皇帝遠遠不能超過的。

其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讓我們國家在版圖的同意下更要讓文字統一文化統一,從此我國有了同意的文化和制度才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和認同感,以至於我民族千年而一脈相承有了認祖歸宗強烈的愛國意識,有利於加強民族整體意識,所以才會有天下分久必合之說人民群眾嚮往統一穩定的生活,讓民族的人民更加的團結有了忠君報國的思想。

其三,北築長城,南伏百越,這兩個地方都是長期騷擾中原文化的異族,北築長城可以很好的抵擋匈奴等少數民族的入侵,保護了華夏文明不會被摧殘,讓我們的文化得以發展和進步,軍事防線有很好的阻擋匈奴南下讓中原相對安定發展生產和經濟恢復國力,百越是中國南大門不僅擴大了中國的國土更是保住了華夏文明,百越歸撫文化不一統遲早會分裂出去所以皇帝讓六十萬秦軍都沒回來還從關中牽了百萬人民到那裡開發百越延續文化;皇帝說:“百萬秦軍,不可勤王”,即使中原戰亂,大軍也不能北上勤王,因為秦國可以滅但華夏不能滅,這是何等的格局和高度,六國的君主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的秦始皇想的卻是天下中華民族的利益所以他要北築長城防止匈奴,南伏百越以續華夏文明,這是千秋之功業,歷代君主沒有一個可以比得上他。

我們常常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但是我們根本不理解他的所做所為,為什麼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稱我們就可以明白了,正因為軍隊全然不在中原才可以讓劉邦項羽有可乘之機,輕鬆滅亡秦帝國,但是劉邦他繼承了秦帝國的制度,所謂秦承漢制,秦漢為一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第二個頂峰,正因有了始皇帝的功績才能讓後來漢武帝的成功,大漢四百年基業。


世界就是天下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分析。這三位帝王,人們都會冠以“千古一帝”的稱號,不可否認,他們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都是巨大的,如果真要從中選取一位最偉大的帝王,那麼也就秦始皇當之無愧了。原因有二。

其一是格局遠大:春秋不義戰是那個時代的不幸,諸侯爭霸的戰火蔓延了整個華夏大地,而秦國的六代君主都勵精圖治,最終成為西戎霸主,可是歷代秦王都沒有因此懈怠,到了秦始皇這一代,戰國接近了末期,兩百年的戰爭也到了終結的前夜,秦國並沒有偏安一隅,僅僅只用了十年的時間就結束了兩百年的戰火,秦始皇派遣蒙恬修長城以此北拒匈奴,王翦鎮壓百越之地,帝國精銳盡數離開帝國,秦始皇下達了永不回朝,誓死捍衛邊關的命令。哪怕楚漢爭霸時期,邊關守卒都未帶兵勤王,阿房宮燃盡了秦國的最後一絲希望,百萬精銳皆含淚邊關。

其次是保障華夏的長治久安:書同文,車同軌,等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奠定了華夏幾千年的帝國框架,但凡後世朝代都有一定的繼承與沿用,使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華夏的逐漸融合,才成就了當代傳承最為久遠的華夏文明,可見,“千古一帝”的稱號非他莫屬,而唐太宗與漢武帝大多是在他的基礎上修修補補。

所以,秦始皇理應是最偉大的。


姓曹的阿蠻


要說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還真不少,但要說誰是千古一帝,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其實千古一帝這個說法,並不是一個官方正式的說法,它最初出自《藏書·世紀列傳總目》,是明代思想家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他說:“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另外千古一帝也是對唐太宗李世民的評價,明朝學者王志堅在《讀史商語·卷三》中說:“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所以,從這裡看,在明代以前人們心目中的千古一帝似乎只有李世民和秦始皇。但後來,人們根據歷史功績,又有人將漢武帝和康熙稱為千古一帝。下面就分析一下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哈,康熙就直接排除了),到底誰最稱得上千古一帝?

秦始皇在中國封建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一提到秦始皇,人們就會想到他統一六國、創建帝制、開疆拓土、修築長城、統一度量衡等偉大的歷史功績。我們如果一條一條分析,會發現秦始皇乾的這些事兒確實都很牛,確實不是一般人乾的。所以,人們對於秦始皇千古一帝的說法,多數都持支持的看法,但秦始皇除了數不清的歷史功績之外,也幹了一些令人詬病的事情,最著名的就是“焚書坑儒”和嚴刑峻法了。生活在秦朝的官民,應該很少有幸福感,當官的除了恐懼就是害怕;為民的除了飽受勞役之苦,就是可怕的懲罰。

綜合來看,秦始皇確實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但他的作為是建立在百姓痛苦之上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秦始皇的千古一帝稱號是打了折扣的。但從他對後世的長遠影響看,秦始皇卻用他一世人民的疾苦換取了後世千世萬世百姓的幸福和華夏民族的強大。由此我們可以說,秦始皇足夠稱得上千古一帝的資格,而他那個時代的人民更配得上千古子民的讚譽!

李世民是中國封建歷史中期出現的又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作為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由他統治的大唐王朝是,有發展、有實力、有影響的最牛王朝。李世民雖是在父親的羽翼下成長為滅隋的第一功臣,但這與他自身卓越的軍事才能也是密不可分的,成為皇帝后,李世民更是開創了封建史上治世的楷模——貞觀之治。在他統治下的大唐很快就癒合了隋末戰亂的創傷,並率領官民共同努力過上了比較幸福的生活,這一點要比秦始皇強得多。李世民統治時期,他手下的官員多數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力,用最大才智為國為民做事;而他治下的百姓則過著越來越有希望的日子,並親身感受到國家的發展和興盛。

綜合來看,李世民不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還是在外交方面,都是極有作為的一位封建帝王,但李世民並不完美,他最受後人詬病的是殺害親兄弟,強行奪取皇位。但縱觀中國歷史,像李世民一樣靠殘害兄弟強取皇位的又何止他一個呢?不過人們對千古一帝的要求標準高一些,也是無可厚非的。但筆者以為,李世民採取政變方式登上皇位的做法,並不影響他在中國封建歷史上的功績,所以,李世民的千古一帝稱號也是名至實歸的!

漢武帝是緊接著秦朝之後出現的又一位大有作為的封建帝王,漢武帝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他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行動就是打擊強大的匈奴,開疆拓土,奠定了中華疆域的基礎;其次是加強了中央政權的力量;最後是他帶領中華民族高昂地屹立於世界。但是漢武帝也像秦始皇一樣,大有作為的同時也傷害了與他同時代的百姓,不過他比秦始皇略強一點的是,他在晚年對自己的施政行為有了反思,並在徵和四年(前89年)頒下了著名的《輪臺罪己詔》,在其中表明“是自己的連年征戰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將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向天下百姓表白了其內心悔意。”這對比秦始皇至死也不改對百姓造成傷害的悔意,要強一些。

總的來看,漢武帝一生的作為確實不小,文治武功都有值得讚譽的地方,是他的堅持和努力,改變了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弱勢姿態,為後來的隋唐和明朝打了樣兒,也樹立了信心,並使中華民族第一次自信地站立起來,成為古代社會先進文明的表率。但漢武帝的這些作為也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所以他的千古一帝稱號也要稍微打一點折扣!

由以上分析可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三位都當得起千古一帝的稱號,但相對來講,秦始皇功績最大,是他和他的子民為後世開了先河,打下了強盛的基礎;其次是唐太宗,他為後世王朝樹立了治世的榜樣;最後是漢武帝,他讓華夏民族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影視職員


嚴格來講,三位帝王各有青史留名的偉大之處,如果全方位比較,我選唐太宗。理由如下:

千古一帝秦始皇開創了中國大一統的局面,所謂的“中國本部”就是在他滅六國後形成的,而且自此之後形成了大一統的觀念,歷朝歷代都追求統一,反對分裂,可以說秦始皇對漢民族的國家形成居功至偉。當然秦始皇的暴政導致秦王朝二世而亡,歷史上留下了暴君惡名,雖不夠公平,但也有其原因。

漢武帝在位期間將漢朝發展到頂峰,尤其是開疆拓土,武功最盛。憑著強盛的國力,三擊匈奴,開拓西域,周邊再無強敵,漢朝的疆域擴張到一個前無古人的區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深遠影響了中國今後的意識形態。然而他窮兵黷武,晚年內亂頻發,被迫下罪己詔,功大過也大。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意味著中國古代的一個盛世高峰,文治武功都達到頂點,對外擊敗突厥,對內勵精圖治,虛心納諫,體察民情,以仁君形象載入史冊,開拓了大唐盛世的局面,成為後代帝王效仿的榜樣。終其一生,除了晚年有奢侈行為,未有大的苛政暴政。

中國帝王者,處在權力高峰,一言可以興國也可廢國,而且還能決定人的生死。唐太宗能夠虛心納諫,可以說是歷史上最能聽得進意見的君王,這比什麼豐功偉績都值得稱道。

所以,我認為三人之中,唐太宗是最偉大的帝王。


老胡說史


秦始皇,唐太宗,漢武帝三人功績我們逐個來分析

一、秦始皇:戰國時期各國混戰,最後七國爭雄,各國連年爭霸,爭當霸主的地位。由於有商鞅變法的基礎,秦國國力得到提升,農,商,軍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嬴政繼承大業,照著先祖的意志,任用白起,王剪,張儀,李斯等人勵精圖治一統六國,完成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統一貨幣,文化,思想,為歷史開創了盛世的前兆。

二、唐太宗:跟隨唐高祖打下了半壁江山,結束了隋朝的統治,通過玄武門事變順利繼承大統,上任之後恢復生產,減免稅賦,任用賢人廣開言路,重視教育,文化,鞏固西防,遠交西域,被各藩國稱為“天可汗”,開創了貞觀盛世,為唐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漢武帝:通過文景之治的恢復生產,提升了國力,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漢武帝繼位後,通過任用董仲舒統一文化,任用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將領恢復軍事實力,收腹河西走廊,設西域都護府,主動出擊讓匈奴俯首稱臣,大汗朝可以全心發展恢復盛世!

個人認為秦始皇的功績更大,他結束了中國混亂的時期讓中國有了大一統!





艾特路豬


前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千古一帝,都有著可歌可頌的偉大功勳。每個朝代都會有很多優秀的帝王,而他們正是這些優秀帝王中的佼佼者。作為偉大的帝王,他們也為中國古代歷史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三位帝王,都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帝王,也都做出了自己偉大的貢獻,他們的功績是誰也不能磨去的。在這三位帝王中,他們的功績都非常的優秀,都是了不起的帝王,如果真的要評說一下誰更為偉大的話,秦始皇應該排在第一位。

作為三位偉大的帝王,他們都做出了偉大的功勳,為什麼秦始皇會排在第一位呢?這個且聽我給你們細細說來。

一、統一六國,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天下分別被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所分割。七國之間相互依靠,也相互窺視,他們之間沒有永久的友誼,只有永存的利益。七國之間連年戰亂不斷,相互之間都是攻城略地,為的是讓自己的更加強大。可是,在這戰亂的時代,最為無辜的就是黎明百姓了,他們是戰爭中最為無助的人了。秦的統一,成功的解救了面臨多年戰亂的百姓。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那時還不叫做秦始皇只是秦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了六國,也是完成了中國首次的大一統,結束百年的混亂局面。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分封制,建立了一套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郡縣制的建立,成功的打破了以往的封建宗族,更加的鞏固了皇帝的地位。

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在秦統一六國前,七國都不同的存在著。它們有著各自的文化、語言、字體、貨幣等等。我們想,這些文化、貨幣、習俗等等在自己的國家裡都是非常方便的,可以沒有什麼障礙的進行交流的。那如果在七國之間呢?它們之間的字體、貨幣等等都是不一樣的,這樣七國來往之間就會非常的麻煩了。

秦統一六國後,統一了貨幣、文字、度量衡等等。成功的讓七國人之間,能更快,更好的進行交流。這也是一個偉大的創新,也成功的體現了秦始皇的智慧。




三、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

我們看過歷史的都知道,在秦朝,還有漢朝,乃至以後的很多朝代,它們都被匈奴連年的侵犯著。在於匈奴交界的地方,也還生活著不少的百姓,他們難免不被侵擾。

秦始皇在攻擊匈奴的同時,還動用全國之力來修築一座萬里長城來抵擋匈奴。這在當時,這個想法非常的大膽,也非常的超前,為未來都做下猜想。

萬里長城的修築,不光在秦朝對匈奴有抵禦作用,在後來的漢朝等眾多朝代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總結: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具有很深遠的意義。秦始皇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也擁有著不朽的功勳。秦始皇為秦朝制定的制度具有創新的意義,也為後來的一些朝代做出了模板,具有領導意義。

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代表,他們也都功績卓著,也都值得被我們歌頌和傳揚。不知道對於這些帝王,你們又認為誰更加的偉大呢?歡迎評論不同的見解。


寒門兒郎


秦始皇

首次統一華夏 ,南平百越,北擊匈奴 ,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修建萬里長城,打通西南。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唐太宗

第一,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第二,政治上實行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的實行,使宰相的人數比秦漢時期增多,便於皇帝控制。

第三,唐太宗時期加強了國內漢族與少數民族的聯繫,加強對西北等地區的管轄,另外還加強了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

第四,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這既是“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貞觀之治”的內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等能臣。

第五: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漢武帝

一、政治。加強中央集權: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

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

二、軍事。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

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裡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

三、文化。文化上,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建議;劉徹能詩善賦,重用四方文人賢士、重視文化建設。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圖書,廣開獻書之路。又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各類圖書,皆在數十年間廣充秘府,史稱“書積如丘山”。

當時政府藏書處所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皇宮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藏書達33090卷。皇室和政府藏書空前豐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記載的國家圖書館。

四、外交。溝通西域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從西域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歷史意義重大。

三位帝王各有千秋,很難評判!不知各位朋友怎麼認為。歡迎將自己最偉大的帝王名字寫在評論區。[贊][贊]





醬酒小生zy


這個問題實在有些難以回答,三個都是“千古一帝”,都是功垂百代的帝王,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的話,就要先確立一個標準。

以什麼為標準?

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產生了83個王朝,559個皇帝(袁世凱不算,因為他是“非典型”帝王),這些帝王都可以分成兩類,就像雍正給他爹定廟號時說的:“名為守成,實為開創”,私以為皇帝們都可以按照這個標準劃分。

遺憾的是,題中所出現的三位“大佬”都算的上開創,那就只能比一比誰開創的功績最大,誰的影響最深。

秦始皇

秦始皇結束春秋戰國幾百年亂世,開創了大秦帝國,車同軌,書同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的歷代王朝,給歷代構建了起了一個大的框架,如果把中國歷史比作一個房子,那麼秦始皇建立起來的應該就是地基和框架。

漢武帝

再看漢武帝,漢朝之後,始有漢族,始有漢服,始有漢人,其實,這句話說得更準確一點,應該是漢武帝之後。漢朝雖然是劉邦同志建立的,武帝之前還經歷了孝文帝和孝景帝兩個時期,但是這段歷史時期內,不管是國家的政治制度,還是官服制度,軍事制度,國土面積等,基本都是沿襲秦朝,沒有改進和發展,有事沒事還要被匈奴的打劫一波,過得非常“悽慘”。到漢武帝之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成為歷代王朝的正統思想;在公孫臣的建議下改服裝為黃色,代表土德,從此之後,歷代封建王朝以黃色為尊;在司馬遷的建議下改正月為元月,從此之後才有了真正的春節和除夕,這兩件併成為“易服色,改正朔”;軍事上更不用說了,派大軍大的匈奴“哭爹喊娘”,“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當然,這句話是賈誼在《過秦論》中寫的秦朝功績,私以為用在這裡相當合適,畢竟秦朝以後匈奴又佔領了河套地區;至於辦學教育,建立完整的稅收政策這些就不必贅言了。

這樣就算是一個好皇帝了嗎?當然不是,這樣最多隻能算一個雄主,自古以來,對於漢武帝的評價都是兩極分化,畢竟他即位的時候漢朝已經非常富有了:“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史記》),可是,武帝窮兵黷武,到了晚年是什麼情況呢?盜匪四起,民多有餓死者,“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在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輝煌背後,是百姓的慘淡和哀嚎,漢武帝非常明確的知道這種情況,而且早期已經有了相當充足的心理準備,他先是下輪臺罪己詔,接著重用桑弘羊,恢復經濟,使漢朝沒有過早崩盤,這一切都充分證明,這個皇帝不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雄主,還能夠超越時代,站在歷史的制高點高瞻遠矚,知錯能改的“好同志”,從這些方面來看,漢武帝都當得起偉大兩個字,最起碼比秦始皇要高明得多。

唐太宗

說到這裡,俺老賈的觀點其實已經相當明確了,傾向性也非常明顯了。唐太宗雖然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但是功績也“實同開創”,開疆拓土,使四夷來朝,實行休養生息,開創“貞觀盛世”;任人唯賢,選用了一大批賢臣。毫無疑問,唐太宗也是一位雄主,但和漢武帝、秦始皇兩位“大哥”比起來,還是差一點火候和意思。

綜上所述,老賈鼓起十二分的勇氣,斗膽做出評判,宣佈最後的比賽結果,三位“千古一帝”中,漢武帝勝出。如果把封建王朝比作一間大廈,前文已經說過,秦始皇相當於打下地基,構建框架,漢武帝就是主體工程的施工者,李世民同志最多隻能算一個裝修者,大廈最後的施工方應該寫上“中華民族漢朝武帝工程建設集團”。

鼓掌,撒花~


焚琴煮鶴賈斯文


我覺得秦始皇更偉大一些。秦始皇最大的功績在於開創了歷史上很多個第一。1,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實現了貨幣,度量衡,文字等的統一,為以後王朝大一統的局面打下了堅實基礎,也讓中國無論後期如何分裂,最終都會走向統一奠定了基礎。2,開創了郡縣制的政治制度,對未來影響深遠,因此有百代皆行秦政治之說。3,秦始皇在位時期,積極擴大疆土,為後期中華民族的融合,土地面積的鞏固打下了基礎。



歷史小權


秦始皇最偉大。他從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上統一了中國,使中國真正成為東方大國、強國,並定植了“統一”的思想基礎。

如果沒有秦始皇,也許中國還要長期處在諸侯並立、各自為陣的分裂割據之中。而這樣分裂割據的邦國,就如同五代十國、宋遼金一樣,是很容易被外敵各個擊破的。

所以,沒有秦始皇,雖然也可能會有劉始皇、李始皇,但中國的統一步伐可能還要延後不知多少年,也許漢武帝、唐太宗也只能成為諸侯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