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療隊有一群最“囉嗦”的人,做醫護人員的“第三隻眼睛”

五步頭三手和腳,

三步穿衣手和腳,

四步穿衣頭二手,

牆上流程對著走,

防護口罩要閉合,

帽子包住兩隻耳,

袖口扎進手套裡,

相互檢查才進入。

這是福建支援宜昌醫療隊院感組的四位小姐姐們為醫療隊特別製作的順口溜。

醫療隊院感組的專家是來自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醫護人員在一線保護患者,院感專家則是醫護人員的“守護神”。

一天工作10小時 醫療隊裡最“囉嗦”的人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還管排汙和垃圾”說的就是院感人。抵達宜昌後,作為先遣隊,院感管理組首先入場,改進佈局、調整線路、規劃流程、張貼提醒標識,創造最優方案給隊員們築起安全防護的屏障。

上崗前,院感管理組4名“娘子軍”千叮嚀萬囑咐,讓隊員們實際操練了一遍又一遍,確保人人過關。

醫護人員進入病區,院感管理組更是“全程盯梢”。每天早上7:00出門,晚上6點才回到賓館,一天工作10小時。

福建医疗队有一群最“啰嗦”的人,做医护人员的“第三只眼睛”

院感管理組成員吳凡為隊員們穿戴防護服

“我們每天3個人在醫院巡查醫護人員防護裝備的穿戴是否正確,在病區的行走路徑是否合理,高危操作如插管、纖支鏡檢查等是否有暴露風險,消毒液的濃度怎麼調配合適等。還有1個人留守駐地,科學防護大本營,細化到每一個房間,每一輛後勤保障車輛、每一個通勤人員及酒店服務人員。還有不少物資陸續從後方運送來,院感要檢查其是否符合標準。”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及疾病預防控制處副研究員吳凡告訴記者。

福建医疗队有一群最“啰嗦”的人,做医护人员的“第三只眼睛”

吳凡檢查現場

要想做到零感染,光靠院感可不夠,每個制度的落實、每項流程的執行,都需要全體人員的積極配合才能完成。因此,院感組的金花們也是整個醫療隊最“囉嗦”的人,寧可不厭其煩地敲打,也不能有一絲的疏忽。

福建医疗队有一群最“啰嗦”的人,做医护人员的“第三只眼睛”

院感管理組深夜對專用通道消毒情況進行檢查

細節決定成敗 做感控就要摳細節

抗疫工作面對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敵人”(新冠病毒)不僅是在暗處,更是無影無形無孔不入,所以,感染防控,必須想到每一個細節,細之再細,不得有漏;各項安全防控流程,必須嚴之又嚴,不容有誤。

“舉個例子來說,因為醫療垃圾太多,運送垃圾的護士會習慣性地往下按壓垃圾以節省空間,但用過的隔離服儲菌量非常大,一旦擠壓,氣溶膠就會一下子釋放出來,護士會有很大的感染風險。因此,我們就要指導護士,儘量不要擠壓垃圾,如確有必要,應把垃圾袋口儘量紮緊,不對準自己,以減少感染風險。”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徐秀莉副主任護師說。

有一次,徐秀莉在巡檢時發現護士在清創病人的壓瘡,因為光線不足,護目鏡起霧,護士們不自覺地離傷口非常近,徐秀莉第一時間打斷了她們的操作,找來手電筒,為她們照明,並一再提醒她們保持安全距離。

福建医疗队有一群最“啰嗦”的人,做医护人员的“第三只眼睛”

徐秀莉為隊員們照明,處理傷口

“院感組就是醫護人員的‘第三隻眼’,專注醫護人員的疏漏處。”徐秀莉說。

福建医疗队有一群最“啰嗦”的人,做医护人员的“第三只眼睛”

現場指導醫療廢物運送路線的調整

兼職的“心理醫生”

除了當“偵探”,院感組還兼職當“心理醫生”。醫療隊隊員很多都是第一次穿隔離服,第一次面對如此嚴重的傳染病,內心難免恐慌。

剛進入隔離病房時,有些隊員一穿上防護服就感到呼吸困難,甚至不敢呼吸。“正常佩戴防護裝置雖然會不適,但一穿上,還沒怎麼動就呼吸困難,一般是心理緊張導致。”徐秀莉表示,碰到這種情況,我們都會細心地檢查隊員們的防護措施後,告訴他們:“你戴得很好,可以放心大膽呼吸。”然後默默記下這幾個隊員的名字,第二天多關注他們的情況,給予他們鼓勵和指導,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

福建医疗队有一群最“啰嗦”的人,做医护人员的“第三只眼睛”

徐秀莉為隊員們培訓穿戴防護服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宜昌的支援工作已接近尾聲,但院感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放鬆,站好最後一班崗,防患於未然、遏難於未發。

待春暖花開時,帶著醫療組的隊員們“健健康康來,平平安安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