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特大號N95”工信部組織近700臺負壓救護車

新京報訊(記者 許諾)3月5日,新京報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一司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目前已累計交付湖北的負壓救護車已經達到近700輛,確保了湖北省和武漢市各個時間節點的需求。與口罩、防護服等“軟”裝備相比,被稱為“特大號N95”的負壓救護車是率先實現保供的“硬”裝備。

負壓救護車與普通救護車相比,最大不同是加裝了負壓裝備,使車內氣壓低於外界大氣壓,實現“負壓隔離”,在保證新鮮空氣輸入的同時,將車內醫療艙的空氣過濾消毒後排出車外,最大限度減少艙內醫患之間交叉感染的幾率,保證外界環境不受汙染。

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多家重點汽車生產企業同時接到了來自工信部的新年訂單——首批200輛負壓救護車生產任務函。2月6日,第二批345輛生產任務接踵而至。而此時,國內每年負壓救護車的產銷量僅為50輛左右,相關備件儲備不足,又恰逢春節假期員工返鄉,主要生產企業均處停產狀態。

一車企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任務函採取的“兜底採購”的解決方案給了企業一顆“定心丸”。企業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擴展生產。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改裝分公司技術骨幹大年初一就開始返廠上班,次日返工人員達95%以上。華晨雷諾金盃汽車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冒著-15℃嚴寒調車、運車,以最快的速度將底盤運回車間恢復生產。

在企業加班加點生產之時,工信部也推動將10家重點整車生產企業和2家負壓設備生產企業列入國務院督辦保供的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名單,並協調技術改造、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幫助企業進一步擴大產能。國內主要生產企業成功將負壓救護車的生產週期由30天壓縮至15天,產能迅速擴大,交車速度日益加快。2月5日,累計生產244輛;2月10日,累計生產719輛;截至目前,國內負壓救護車日均產能已超過100輛,主要生產企業已向全國交付負壓救護車近2000輛。

此外,工信部、國家衛健委還建立專門工作機制,通過大數據分析,做好供需對接和需求預測,精準供應車輛用於防疫一線。通過建立企業訂單統籌管理機制,梳理已簽訂單,對生產的每一臺車進行全流程管理,全面掌握車輛從生產下線到銷售採購再到最終醫院使用等信息,做到科學排產、精準交付,為湖北前方指揮部合理配置車輛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工信部門還與相關省市交通局對接,快速解決重點企業零部件和整車運輸的通行問題60餘次,協調各類運輸志願者司機50餘人,為負壓救護車送達目的地做出了貢獻。

新京報記者 許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