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已经大厦倾塌,扬起的灰尘中他静候在原地,做着未完之梦

我在这块小天地里一直住到民国十三年,被民国军追赶的时候,度过了人世间最荒谬的少年时代。其所以荒谬,就在于中华号称为民国,人类进入了二十世纪,而我仍然过着原封未动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纪遗下的灰尘。

——溥仪 《我的前半生》

我自幼喜爱历史,但偏好古代史。说来惭愧,这种偏好不是因为古代史拥有的历史底蕴更加醇厚,而是在于近现代史太过沉重,太过鲜血淋漓,似乎如今都能时不时望见那些被侵略的混乱光阴留下的影子。

王朝已经大厦倾塌,扬起的灰尘中他静候在原地,做着未完之梦

读近现代史的人应当少有人会对清政府有所好感,无论是一份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让西方列强叩开了我国国门,还是之后伪满洲国沦为侵华日军的傀儡与爪牙,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无数不甚美好的记忆,其中又以慈禧太后跟溥仪二者为最。

但直到我开始读一些有清末民初的文章才发现,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溥仪的确是个可怜人,不过是成了历史洪流下的牺牲品。他立于王朝末端,眼睁睁看着大厦倾塌却来不及躲闪,在无数瓦砾烟尘之中静候在原地,还做着未尽的王朝美梦。

王朝已经大厦倾塌,扬起的灰尘中他静候在原地,做着未完之梦

《我的前半生》是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帝,将那些或精致讲究,或腐朽陈旧的片段全部都记录了下来,连同最后的王朝衰落一起。那些记忆于我们不过是史书上的一段话语,一段参考文献,于他却是最真实的人生经历。

王朝已经大厦倾塌,扬起的灰尘中他静候在原地,做着未完之梦

这个皇位,这个亡国之君的黑锅原本是轮不到溥仪来背负的,他不过是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孙。但咸丰帝自己唯一活下来的成年儿子同治帝去世得早,连个孩子都没留下,两宫太后以及满清宗室只能从旁支中过继一个孩子当新君,这个孩子就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光绪帝载湉。

没想到光绪帝是个有想法的,他对于晚清政府的疲态十分愤慨,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改变自己的国家,因此又是折腾出洋务运动,又是弄出戊戌变法。慈安还在的时候尚且能够压制慈禧,且慈安太后是位具有大局观的体现;可等慈安去世,一切都变了。

王朝已经大厦倾塌,扬起的灰尘中他静候在原地,做着未完之梦

与其说是慈禧跟光绪帝一直做对,非要维持封建王朝的奢华与体面,不如说慈禧太后是满清贵族的一个代表,光绪面对的是整个王朝宗亲。两方越是争斗,就越是加剧清政府破败的速度,等到慈禧毒死光绪帝(已经验过光绪帝的头发),火速选了同出醇亲王府的溥仪为继任皇帝后,也撑不住撒手人寰了。

溥仪登基时不过3岁,而当时的隆裕太后比慈禧太后更加无用。隆裕太后人不坏,她只是一个长期被压抑在后宫中的可怜牺牲品,但问题是到了这个地步,无用就是最大的错处。隆裕太后没有主见,就连在《清帝逊位诏书》上盖章时,除了哭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王朝已经大厦倾塌,扬起的灰尘中他静候在原地,做着未完之梦

当皇帝时溥仪身不由己,退位时也没人给他选择的机会,等后来被当个摆设继续住在紫禁城中时,同样没有人告诉他应当要怎么做。他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身边全都是清政府遗留下来的內侍;隆裕太后在时没有主见,去世后四太妃又把控了这一方小小天地的主权。

学习帝王之道,已无人辅佐;学习新思想文化,又没人会放任一个前朝皇帝接触这些。于是他被迫活在那些清宫旧梦之中,日复一日的抱怨与旧日繁华腐蚀着他。他能依靠什么呢?只有那一层虚伪的帝王外衣罢了。

王朝已经大厦倾塌,扬起的灰尘中他静候在原地,做着未完之梦

后来他见过很多人,听到过很多吹捧,也受到了很多哄骗,他在梦境中迷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最后的最后,梦醒了,他在举国欢庆中被关押起来,开始反省这浮华又虚假的一生,写下了这本《我的前半生》。

人生在世,多的是身不由己,一步错步步错,因此能够对自己人生进行选择的我们相比起来无疑幸福了很多。我们可以选择走怎样的人生道路,读怎样的书,接受怎样的教育,比如说第2导师。

王朝已经大厦倾塌,扬起的灰尘中他静候在原地,做着未完之梦

第2导师论文辅导,将论文写作细致化,真人名师一对一授课,精品视频课程随时随地学习。选一门好课,就选第2导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