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读历史(十五)轻慢他人者 必遭报复

第466篇文章

小时候就经常听长辈们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说的意思是跟人相处的时候,客客气气地总是没什么坏处的。但生活中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还没怎么着呢,就很把自己当回事儿,特别地看不起别人,待人态度极为轻慢。这种人呀,往往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汉武帝时就有一个叫张汤的酷吏,原为廷尉,掌管刑律,特别崇尚秦时的严刑峻法,曾经把很多人迫害致死。后来一步步升迁,竟然位列三公,当上了御史大夫。这下更是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先是因为在铸造钱币的问题上与一个叫颜异的大臣意见发生分歧,就以腹诽(类似于岳飞的“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死;后又因为一个叫李文的御史中丞不肯为他办事儿,就授意手下鲁谒居罗织罪名,把李文也给害死了。


宋读历史(十五)轻慢他人者 必遭报复


汉武帝一开始事事都依着他,但到了李文这件事,开始怀疑了。当面责问张汤,张汤也是支支吾吾,语焉不详。于是武帝开始派人彻查此事,领命的这个人叫减宣,也是个和张汤一样的酷吏,也想像张汤一样办案立功,所以查起这事儿来特别卖力。

但真正压垮张汤的最后一根稻草却另有其事。当时文帝陵园中的所有瘗钱(也就是祭祀费)被盗,事关丞相庄青翟,他负有失察之罪。无奈之下,他只好事先找到张汤,打好招呼,拉他一起入朝谢罪,意思是等见了武帝,互相打个掩护,替他说说好话。结果等见了武帝,任凭庄青翟如何使眼色、打手势,张汤就是装聋作哑,不肯说话。害得庄丞相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很尴尬地认了罪,愿受责罚。

然而问题在于丞相认了,丞相手下的三个长史却不认。他们一直表达了内心的极度愤慨,不约而同地劝谏丞相一定要反戈一击,否则必为张汤所害。况且丞相您当时接替李广弟弟李蔡当丞相的时候,张汤就不愿意,他认为应该接任丞相的是他张汤自己。所以当断不断、必受其害。还是赶快出手吧。庄丞相一听言之有理,就同意了。

来说重点,这三个长史您猜是谁?原来首当其冲的就是之前我们曾说过的那个大名鼎鼎的朱买臣。他当年风光的时候,张汤只是他手下的小吏。那时张汤自然惟命是从,乐得奉迎。等到后来朱买臣坐罪免官,张汤却官运亨通。以至于张汤都是御史大夫了,朱买臣却还只是个丞相长史。有时候丞相有事,张汤代行丞相之职。朱买臣需要请假还得找张汤批,结果张汤不仅不予照顾,反倒经常轻慢刁难,搞得朱买臣心里极为不悦。再加上朱买臣此前的好友庄助亦为张汤所害,故而买臣一直伺机报复张汤。这次正好遇上这事儿,买臣自然不会客气了。

还有两位长史此前均为济南相,亦曾多次受到张汤轻慢。故而三人不遗余力,抓到张汤手下田信,一举审出张汤徇私舞弊、贪污公款的凿凿罪证。再加上减宣那边的调查也已有了结果,证明确实是张汤指使鲁谒居害死了李文。这样一来,张汤再也无从抵赖了。

罪证奏明武帝,武帝即派出廷尉,勒令张汤自杀。张汤倒也痛快,取出纸笔,写下数言呈报武帝,旋即拔剑自尽。其语曰:“臣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幸蒙陛下过宠,忝列三公,无自塞责,然谋陷汤者,乃三长史也。臣汤临死上闻!”

武帝闻言,起了恻隐之心。遂治三长史之罪,骈死市曹。可怜这朱买臣就落得个如此下场。不过张汤倒也算是个明白人,知道害他的是三长史。但这话又说回来,他本就有罪,又说什么别人害他呢?一如廷尉赵禹奉皇帝之命勒令他自尽之时所说:“试想君自决狱以来,杀人几何?灭族几何?今君被人攻讦,事皆有据,君何必哓哓置辩?”

于是张汤就这样死了,死的原因也如刚才所说。为人轻慢,且喜害人。不为人所报复才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