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貧困大學生不感恩。反而認為是應該資助!個別現象怎麼看待?

愛車E族3


被資助的貧困大學生不懂感恩,反而認為接受別人的資助理所應當,甚至談戀愛,買名牌,花錢大手大腳,這簡直就是現代版本的“農夫與蛇”的故事。相信每個人看到這樣的現象都會非常氣憤,覺得難以理解。

做慈善本來是善舉,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扶上一把,這種雪中送炭的美德值得稱頌。可是曾幾何時,這種美德卻被人無情地踐踏,傳播正能量的舉止反而被這種忘恩負義的行徑玷汙。真的令人扼腕嘆息啊!

由此事例,我聯想到十多年前一名歌手叢飛的心酸故事。叢飛一直堅持致力於慈善事業,他傾盡全部家當資助貧困學生上學,一生資助178名貧困學生,資助金額達到300萬!就連身患重病時也從醫藥費中省出錢寄出去。可是諷刺的是叢飛生病住院,他所資助的那些學生沒有一人去看望他,直至死時也無一人相送……

殘酷的現實,冷漠的人性,直擊我們的痛點。雖然這樣的故事只是個例,沒有代表性,但新聞中這樣的報道也不少見。掩卷深思,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懂得感恩是最珍貴的、最美好的品質。可為什麼取而代之的是自私、冷漠、扭曲、目中無人、毫無原則?

不懂感恩、一味索取表現出來的是價值觀、人生觀、金錢觀的扭曲,也是深入骨子裡的自卑心理作怪。出現這樣的現象,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失敗。試想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能對他人,能對社會負責嗎?將來他的人生道路一定是佈滿荊棘,到處碰壁的。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作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

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更是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一個人會因感恩而感到快樂,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粒和諧的種子。我們只要懷著感恩的心,就能發現生活的美好,就能快樂生活在真情的陽光裡。

烏鴉尚有反哺之情,何況我們人類?學會感恩,才能享受人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感恩社會的安定團結,感恩陌生人的相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逆境、挫折和磨難,感恩憂患,感恩一切……

常懷一顆感恩之心,能讓我們知足常樂,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只有心中充滿愛,你才能走得更遠。


妍奇老師


國家資助大學生,力度也很大。這沒有錯,證明了國家對培養人才的重視。但是,也有問題,而且問題不小。第一個問題,被資助的學生缺乏感恩之心。這是一個普遍性問題。比如講,大學生上了學,讓他們給資助團體或單位或人寫信反饋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這麼一個簡單事,80%以上的學生都做不到,有的寫了一封兩封,再也沒有下文,過一年半載,就徹底忘記了到底誰資助他。第二個問題,被資助的學生,確實困難,但一部分學生在上學前在家長的陪同下四處遊玩,吃喝,購置一些與學習無關的高擋商品。第一個問題令人寒心,第二個問題讓人痛心。我覺著是不是根據大三、大四的現實表現再予資助好些?





張少山Q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有句古話:升米恩,鬥米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讓我想起之前新聞報道了,孫儷曾經資助過的一個貧困大學生。後來上大學之後,談戀愛,學業掛科。孫儷就停止了對他的資助,那個被資助大學生竟然向媒體寫信摸黑孫儷。一時讓孫儷身陷輿論漩渦,對她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利的影響。

這就是相待農夫與蛇的故事。

施恩者往往心懷善念,對別人的資助不求回報,這是一個人愛的奉獻。當然,如果自己資助的人不感恩,是白眼狼,肯定會讓自己心寒。但我覺得人還是要心懷善念,不要因為個別人,而去改變和影響自己的初心和善念。畢竟,在這個社會上,知恩圖報的多。

當然對於,個別不懂感恩的人,那是他們自己命運的悲哀。原本上帝給你打開了一扇門,他卻自己關上了他。如果孫儷那個資助的大學生,懂得感恩的話。我相信,以現在孫儷的名氣和實力,隨便給他安排一個工作,也許可能改變了他自己的命運。結果,自己的一手好牌,被自己打個稀爛。

這也看得出,一個人命運的悲哀,除了當初的家境原因,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人品和品性。可伶人必有可恨之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希望我們能心懷善念,心懷感恩,感激每一個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們。更不要把別人對自己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更不要去索取,做人永遠不要喪失了自己的良知。


愛我所愛小娜娜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演員孫儷,曾經資助過一個大學生,後來因為大學生不僅不感恩還去不斷索取同時詆譭孫儷,而這個現象在當今社會甚至屢見不鮮,國內外都有,真是驗證了老祖宗的話——鬥米恩升米仇!我覺得這種現象應該從兩個角度去剖析:

一方面從資助者角度來說,做這件事的初衷是好心,也是為了社會做貢獻,這種人是值得敬佩的。如果有一天條件允許,我也希望像他們一樣,但是有時候對於資助的對象也要謹慎,就像現在企業的用人規則一樣,人品第一能力第二,我覺得資助貧困也要做好選擇,同樣需要資助的人中,選擇人品合格人,不是為了將來能夠報答你,而是這種人將來成為社會棟樑,也會知道感恩,同時也會去做同樣的事去造福社會,讓社會充滿正能量!

另一方面從受資助的人來說,你的家庭條件不好不是你的錯,因為你無法選擇出生到什麼樣的家庭,但是請你記住,你的家庭不好也並不是你就可以心安理得成為寄生蟲的理由,作為一個貧困的學生,如果幸運遇到有人資助,那我認為你只應該做三件事,第一懷著感恩的心努力學習,不要辜負了別人的一片好心,第二生活勤儉,不要因為別人的資助就可以隨意揮霍,第三將來成為社會的棟樑,也應該記住曾經幫助過你的人,同時也做那樣的人!

總而言之,這個社會更需要正能量的人和善良的人,可能我的想法有些極端,但是我覺得,如果繼續資助不懂感恩不善良的人,把這種人培養成才,反而是對社會更大的禍害,與其讓禍害成才成功,不如讓他一直貧窮一直沒有文化,起碼不會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以上就是本人看法,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歡迎交流!


樂凱睿康老師


別以為拿幾張臭錢就能收買人心。

貧困不是大學生的錯,憑什麼要時刻銘記你的大恩大德?

很有一些人,好像救世主一樣,我呸,我呸,我呸呸呸!



說八道九


我國現在還有部分大學生,因家庭貧困,上大學期間,下能自助,需要國家或是別人的資助。然而被資助的貧困大學生,卻不懂對其資助者感恩,反而覺得得到資助理所當然,開銷大手大腳,非常隨便,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一升米養個恩人,而一斗米卻養了個仇人的道理。習以為常,理所當然是他們的觀點。如果這種大學生,想讀大學,又缺資金,讓他們親自去求別人,去銀行貸款,這種人也要減少許多。對於這種人,資助者不會對其要回資金,也不能去要回資金,但怎麼辦呢?這個好辦,我建議:

學校對其在校表現,生活表現我學習成績一樣,都要仔細總結,或是對其信用度打分,一同裝當案,讓他所要到的求職單位用作參考。


太行山鋒神山頂


中國之所以能綿延千年依然屹立不倒,跟它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刻在骨子裡的那份教養那份濃情分不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感恩意識更是源遠流長。人們常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意思是說“他給我木瓜、桃李,我以佩玉相贈”,這句詩被人們用來表達自己對他人感恩的情感。現在雖然很多人讀起來琅琅上口,但是卻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就比如那些被資助卻不知感恩的大學生。

湖北受資助的五名大學生因為被企業資助而從未寫信表示感謝被取消資助資格,此事一出曾鬧得沸沸揚揚,有人對大學生表示同情,也有人說他們活該,對此很多網友紛紛為應不應該取消資助,資助了別人應不應該要求回報來投票表決,結果顯示大部分人支持不應取消資格,幫助別人不應要求回報。對於這一結果,我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什麼,是什麼造成了今天這一結果。為什麼現在的人都這麼急功近利,為什麼現在的人都這麼的冷漠,把別人所做的一切當做理所當然,認為弱者就應該得到同情,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肉弱強食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的規律,而今天我們卻高舉著道德的旗幟去指責那些強者幫助弱者是你們的職責,你們還想要什麼回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用道德去捆綁他們,但如果人人只顧自己,沒有法律道德去約束其行為,那麼社會就會亂套,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將會增加。“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沒有資格去過多的指責別人,但我希望每天的生活都是歡聲笑語,人與人之間會有簡單的問候、一個微笑,幫助別人後會有一句簡單的謝謝,這便已很知足。可是就這麼簡單的願望對於有的人來說就是奢求。我相信那些幫助過別人的人並不希望得到什麼實際上的回報,只是想讓他們懂得感恩,哪怕是一句簡單的謝謝,想讓他們把這份愛繼續傳遞下去罷了,但是一句簡單的謝謝都不去說的人,怎麼敢奢求他去傳遞這份愛呢!





飲茶思故人


這就是現代社會,學校的教育失敗,培養出一大批所謂的社會英才,嚴重扭曲的,道德觀,價值觀,不懂得感恩,追名逐利,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回報社會,回報父母,正象李蘭娟院士所說:國家應該從小學生作起,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體育、愛國主義教育,牢固樹立:青少年的道德觀、價值觀:以更多的為國家陪養有用的人才。


手機盛世中國


這個問題呢,要從幾個方面來看。首先,你要對自己資助的對象有所瞭解。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就是給錢。這就會讓別人。覺得你就是一土豪暴發戶。你錢放在銀行裡也是浪費多的沒地方去花了。所以你在資助貧困生之前一定要調查一下。這個學生是不是真的貧困?在讀書方面有沒有上進心?同時他家裡條件怎麼樣?如果同學家裡窮,是因為父母都是賭博的。你多少錢貼進去都沒有用。如果大學生貧困,是因為他天天在網吧上網泡女孩。你給多少錢都補不了這個他的窟窿。別人還認為你是應該給的。而一旦你不給的時候小脾氣就上來了。天天在那詛咒你!

其次資助不是給錢就完事,給完錢之後,你也要定期關心關心,既然好事都做了也不在乎這問候,讓別人覺得你是真心的,多鼓勵鼓勵,提供心理上的幫助,給別人介紹你成功的經驗,否則就跟明星孫儷幫的那貨一樣



王實啊


這種接受資助,不知感恩,反而認為理所當然的人確實有,但正如題主說的是少數現象。不能因為這一小部分人的存在,就阻擋人們行善積德的腳步,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陷入困境。其實,資助學生總共有三個群體。

一、以國家和學校為主體的資助群體,他們不要求學生回報,但是貸款得按時還。

這個群體主要通過國家助學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方式來幫助學生。國家助學金根據學生家庭貧困程度,資助金額也各不相同,一般分為春季助學金和秋季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一般在暑假期間辦理,專科生能貸6千到8千吧,本科和研究生貸款的金額能更高些。另外,有些名人富豪還會在學校設一些基金,用來獎勵和資助學生。

二、以公司或基金組織為主體的資助群體,他們也不要求回報,有的是為了樹立企業形象,有的是為盡社會責任。

三、以個人為主體的資助群體,有的人有錢,有的人有愛心,他們也是不要求回報的。這部分人有名人明星,有富豪老闆,也有省吃儉用的大爺大媽。

總而言之,資助是慈善事業,要秉承“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心態做慈善,這樣不會患得患失,不會覺得付出沒有回報。那些不懂感恩的受助人,希望好自為之。資助者不需要感恩是一方面,受助者會不會感恩又是另一方面,這關乎一個人的價值觀和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