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北地區不能種水稻,寒冷的東北反而可以種水稻?

新大風歌


1、華北地區不能種水稻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主觀原因

水稻適合連片種植,最少需要5到10畝以上,華北地區是長期乾旱地帶,有十年九旱的說法,沒有可供水稻自然灌水的水資源。想種水稻必須要打深水井。


打深水井雖然耗資比較多,但它是一次投資多年受益的投資項目。打一口深水井最少能供30至50畝水稻田用水,這在華北平原地區,一家一戶沒有這麼大的地塊種水稻。給投資造成了浪費。

客觀願因

華北地區城市集中人口密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技飛越式的高速發展,可供農民朋友就業機會越來越多,大家都意識到走出去會有很多改變貧窮的機會。沒必要死守著三畝兩畝農田維持一塵不變的農村生活。


就算有農民朋友想租用閒置的土地改種水稻,有些農民朋友受傳統的封閉思想限制,怕自己與他人土地之間的界限被打亂,寧可土地在那閒著也不想租給他人。這也是形不成連片種植的主要原因。

2、為什麼寒冷的東北地區反而可以種植水稻?

寒冷的東北地區受氣候和地理位置限制,有地廣人稀的說法。前30年碩大的三江平原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草甸子。

受老一輩墾荒人的傳幫帶,在以前只能種小麥才能成熟的黑土地上,經過反覆多次的試驗成功的種植了水稻,從水田直播種植,逐步改變成水稻旱育稀植的栽種方法。

如果你現在九月份到寒冷的北方三江平原觀看,一眼望不到邊的金黃色稻浪會讓你產生留戀忘返的感覺。如果你十月份去寒冷的北方三江平原觀看,全部機械化現代化的收割方式,會讓你比去任何旅遊景點都飽眼福。

總之不用有任何糾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國家的好政策和黨的好領導給農民帶路,華北平原地區不種水稻依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大米吃,寒冷的北方也從原來的進京要經過長達幾十個小時,變成了現在的早晨走,經過不到十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北京的便利條件。


三姐118農家三姐


我是東北人,在石家莊上的大學,有感受。

高中的時候最怕下雨,因為一下雨,就有3天左右時間不能上操場踢球,教務處專門有人在樓上看操場,一有人上去就在大喇叭裡狂吼“操場上的那個同學,趕快出去!”等到了石家莊以後,上午下雨,傍晚就可以踢球,頭天無論多大的雨,第二天中午就可以踢球,操場乾燥的極快!

這說明華北平原土質和東北不一樣,我是學工程的,大學裡得知:華北平原地區土質是風成落塵土質,含沙較多,兜不住水,東北是河流沖積平原,含泥量較大,滲水性較差,能兜住水,水稻在插秧季節必須用水淹地,保證插秧順利(我不懂農業,不敢多說),如果沒有較長時間的水淹,那就不叫水稻了,應該是另外一個品種。另外,來自華北和西北的同學普遍不愛吃大米,他們熱衷於饅頭。農民應該有最起碼的共識:先保證自己吃的,再種別人買的。所以即使能夠種水稻,他們也不會優先種植的,除非利益驅使。


叮叮東334


華北地區為什麼不種水稻?是因為土質不行,華北地區普遍都是沙土地,不保水,而且華北地區乾旱少雨,不利於水稻種植。

華北地區還有個現象,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就是南方地區墳墓都有墳頭,到了華北地區就沒有墳頭。因為南方是粘土,做成墳頭不會鬆散,北方是沙土,連墳頭都不長,更別說種水稻了!


鼻觀天下


這又是一個膚淺的偽命題!

華北不僅產水稻,而且盛產優質水稻,天津小站稻米質優異,膾炙人口。北宋時期小站屯墾成功,始有小站稻的稱謂,其後成為津沽名特產品。上世紀50~60年代,曾以特二級優質米銷往日本、東歐、東南亞、古巴等國家和地區。1956~1957年,全國20多個省市引調小站稻良種,各地遠來學技,老農頻出指導,年調籽種數萬公斤,支援各地,振發了山東、寧夏等省區水稻的發展。

北京地區有盛名天下的京西稻,京西稻,即“京西貢米”,是指北京西郊萬壽山、玉泉山周邊地帶生產的優質粳型稻米。當年是以五斤一袋的小包裝進貢到皇宮,北京老百姓用它熬粥時,一家做飯整個衚衕都瀰漫著沁人的香味!

京西玉泉山附近,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以泉水灌溉,水溫平穩,水溫與氣溫差異小,適宜於水稻正常生長髮育,因此出產的大米顆粒圓潤,晶瑩明亮,蒸成米飯香甜細嫩,鬆軟可口,尤宜煮粥,湯汁澄滑,香氣四溢,但米粒不散碎。京西稻的歷史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京西稻早在東漢時期已有開始種植,三國時曹魏在此建渠種稻,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

僅僅是近年來城市無序擴張,使得稻田面積減少,反而使“小站稻”、“京西稻”成為精品、惜品,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引起農業專家的重視,小站稻、京西稻的種植面積逐漸增大,,很快就會令國人刮目相看!

照片中有寶塔的山就是京西神秘的玉泉山,現在人就是中央首長的避暑地,暫時沒有對遊人開放。






貓咪有九條命450217


水稻故名思義,必定和水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水稻做為主要的糧食之一,全國基本大部分區域都有栽培,和小麥是我國人民飲食生活的主糧。我國主要水稻產區是南方和東北。因為水稻離不了水,這個主要營養來源,故需要水域條件比較便利的地區種植。事無絕對,只要水利條件達到,其它地區也能種植。只是地理區域氣候等因素影響,產量和品質上或許有些出路。


我們這裡種植的不多,因為水利條件不具備,地下水位連年下降,種植玉米小麥澆灌就很困難,200多米的深井,25千瓦時深井泵,澆一畝地需2小時以上,不適宜種水稻。我們這雖然不種水稻,但是,我對水稻還是有淺顯的瞭解,我當年在部隊時,部隊在河北省尉縣有數百畝的稻田,曾從事過水稻的種植,插秧、收割都幹過。一般認為水稻是經常在水裡生長的,其實不是,定期的排放水即可,只要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5%以上,不用經常泡水。尤其是到收割時,現在多是機械作業,無水更方便收穫。天降雨那是又一碼事。


邢臺市任縣有一戶農民多年來一直每年種植一畝多水稻,比種植玉米小麥多澆二水。基本成了水、旱兩用稻子了,畝產不高就是500多斤的樣子,這就足夠他們食用了,不用去超市購買大米了。而且,自己種植的稻穀,碾出的大米新鮮,比買的大米好吃。所以說,水稻不限於某些地區可以種植,只要有水利條件的,不論江南塞北,都可以種植。可能因為地域氣候等,稻穀的產量、品質有所不同罷了。比如,江南可以種植春、晚兩季稻穀,而東北僅能種植一季。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華北不能種水稻這種說法不準確!華北的西部和北部可能因為乾旱少雨或者土壤的問題不適合種植水稻,但是華北的東南部地區的天津和唐山水稻種植是非常有歷史的,唐山柏各莊的稻米非常有名氣,還有豐潤出一種胭脂稻在古代的時候,那可是上貢的貢米,只有皇家才能享用的,可見歷史之悠久,天津小站在近代史上非常有名氣,袁世凱大總統曾經在此練兵,就是這支軍隊為袁世凱登基打下堅實的基礎,天津小站是魚米之鄉,小站稻米也是非常有名氣的。




飄逸無限


清末淮軍屯守天津小站地區,把鹽鹼灘改造成肥沃的稻田,培植出優良品種小站稻。唐山豐南柏各莊地區鹽鹼地也被部隊軍墾改造成稻田,種植優質大米。北外1967,1968兩屆各系畢業生就在4610部隊柏各莊農場種了2年水稻。華北的氣候不是不適合種水稻,關鍵是種植水稻必須有水。


卡薩歸客


是否能夠種水稻不是氣候問題,也不在於南北問題,而是土壤的結構問題。華北平原土壤結構是縱向經緯結構,俗稱“豎土”。這種結構的土壤地面不容易保水。天上一下雨,再多的水除了極少部分流走外(除非是瞬間特大暴雨)大多數都會浸到地下。不會在地面上形成大量的徑流。因此,整個華北平原地區河流不多,但地下水豐富(當然人為地大量開採,水位嚴重下切)。因為這種土壤地表面不容易保水,所以就不能用來開闢水田種植需要大量水的稻子。即使種了,因灌溉費用太高,極不划算。這樣的土壤結構也包括西北地區大部分。還有一種沙土地,比如淮河以北地區。這種處於南北過渡地帶的土壤結構不能算是縱向經緯(豎土),但地表面沙土量大,同樣漏水,也不適合種植水稻。而南方平原及東北平原,土壤結構是橫向經緯,俗稱“橫土”。這種結構的土地 天上一下雨,水往地下浸的不多,就在地表面淌,所以徑流量大,瞬間水流成河。因此南方和東北以及關中地區河流比較多。這種土壤能穩住水,適合開闢水田種植稻子。再者,自然氣候因素。灌滿一田水,在華北第二天地裡的水就沒了;而南方卻可以撐個十天半月的,之後老天就開始下雨了。這樣週而復始……所以,南方更適合種植水稻。


徽客傳奇


種植水稻的基本知識:

第一是在全國範圍內都適合種植水稻!

第二是從北到南,從一年種一季到一年種三季!

第三是從乾旱到溼潤,種植面積從少到多!

第四是從寒冷到炎熱,所產大米口味越來越差(同一品種)!

第五是從山區到平原,種植面積逐步增加!

結論:華北種水稻少,根源在乾旱,成本價高!東北種水稻多,根源在溼潤,成本價低!


綜改1


華北地區能不能種水稻不清楚,但皖北有些地方不能種水稻,不是因為缺水,而是因為這些平原是黃河、淮河的衝擊平原,不少都是沙土地,漏水,五十年代末公社為了增加糧食產量,要求生產隊實驗種水稻,結果頭天在田裡灌上水,第二天漏的精光。這些土地只適合種紅薯、小麥、大豆、花生、棉花等。當然現在一些不能種水稻的地方興修了水利,利用灌渠的水反覆向田間灌水,據說有些地方也可以種水稻了。淮河以北到河南、山東等北方人都喜愛吃麵食,可能與此種情況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