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同的理髮店

老大同的理髮業由來已久,明清有盤頭、梳辮,民國有剃頭挑子,近代出現有固定營業場所的理髮店,作為人們生活交流的場所,大同的理髮店裡也留下不少為人津津樂道的小故事。

老大同的理髮店

“牽頭小牛”去燙髮
大同城內的理髮店出現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最為著名的是高壽山的理髮店,叫“永善堂”,師徒大約十幾個人。1934年理髮匠於海首先買進了吹風機,並添置了手推子,掏耳挖鼻子的小工具,使用的凳子由木凳改成了升降理髮椅子。那時剃頭的價格為30個銅板,理髮為60個銅板,流行的髮式女子為燙髮和剪髮,男子為光頭、平頭和分頭。
1938年張貴庭開設了第一個女子理髮店,稱“美容新”理髮店。師傅為北京人,燙髮一次4塊銀元。按當時的物價,可買一頭小牛,是名副其實的高消費。

老大同的理髮店

轟動全城的老少戀
今天四十歲以上的大同人應該記得大西街的容美理髮館,這個理髮館創建者姓姚。最初座落在大西街鐘樓東面,門面兩間對開,裡面設備先進,有現代理發座椅十多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成立後,容美理髮店開始啟用女理髮員,這也是大同理髮界女性從業者出現的開始。
上世紀五十年代,來容美理髮店,男人理一次髮才二角錢,女人燙髮也不過一元錢。這裡的服務十分規範,男人理髮或剃頭都要刮臉,師傅們邊刮邊用手抹,如果有一丁點兒毛茬子也要颳得十分乾淨。而且師傅們的著裝統一,一律白色。如果理髮的人多,便騰出一個休息室,每人領一個牌號,邊喝茶邊等。
1970年前後,店裡出了一條爆炸新聞,一位五十多歲的理髮高手娶了比自己小三十歲的徒弟。因年齡差距太大,被當時大同人傳為奇事,不少人“慕名”在理髮店圍觀,有一段時間把店內外擠得水洩不通。

老大同的理髮店

除夕前集體加班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大同的理髮店總數不多,大北街有“曙光理髮店”,大東街九龍壁東有“東街理髮店”,大南街也只有一個“南街理髮店”,而大西街只有“容美理髮店”。後來,在西門外開了一家“花園理髮店”,在新建南路開了一家“迎賓理髮店”,這些店鋪完全為國有理髮店,服務質量很好。
農曆除夕前幾天,所有理髮店集體加班,各個門店總要用白粉子寫上:“今日通宵”四個大字,路過的人看到了,便會安排自己的時間去理髮。然後結伴洗澡購年貨買鞭炮,大同城鄉一片濃濃的節日氣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