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真的這麼不堪一擊嗎?用三個真實的理由告訴你真相

引言:秦國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先祖經過了幾百年的經營終於實現了東出函谷關,一統華夏的夙願。但是歷史好像對秦朝的統一不是很感興趣,二世而亡。經過幾百年的經營的秦帝國真的就是不堪一擊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大秦帝國真的這麼不堪一擊嗎?用三個真實的理由告訴你真相


秦朝從商鞅變法開始變得國富民強,實力直線上升,從商鞅變法開始一直持續到秦始皇統一華夏,這中間有幾百年的歷史,幾百年的強大讓周圍各諸侯國膽戰心驚,不寒而慄,但是為什麼在秦始皇死後的幾年時間裡,秦朝就頃刻間灰飛煙滅了呢?要想清楚的知道秦朝為什麼大廈傾覆如此之快,就跟隨我的思路來仔細看看吧!


大秦帝國真的這麼不堪一擊嗎?用三個真實的理由告訴你真相


第一:秦始皇開創的制度讓六國的貴族,甚至使農民都感覺到不安。

秦始皇開創的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制度。在秦帝國建立之初,對於實行什麼樣的制度,秦始皇有過深思,那些思想老舊的頑固派認為應該實行周天子時代的分封制,但是作為當時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則認為應該實行並推廣在秦國本土已經成熟的郡縣制。秦始皇則偏向於李斯的建議,因為秦始皇最為諸侯王時深刻的明白分封制的弊端太大,秦始皇想要做真正的天子就要把權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分封出去。

郡縣制的實行讓原本衣食無憂的六國貴族,也變成了秦國的農民,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去養活自己和家人,這些人自然心有不甘。而當時各國的農民對於郡縣制的理解不夠,而對於一下子擁有了這麼大國土的秦始皇來說,想要一下子找出來那麼多的合格的郡縣官吏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以軍隊裡對郡縣制相對了解的兵吏,加以短暫的培養就派發各地去上任,因為沒有系統的學習,而且都是不知道管理的士兵官吏,讓當地農民造成了誤解,產生了嚴重的牴觸心理。


大秦帝國真的這麼不堪一擊嗎?用三個真實的理由告訴你真相


第二:三公九卿制的創立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歷史,卻成為了秦帝國滅亡的根源。

秦始皇創立的這個帝國是首創,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借鑑,只能靠著自己摸索著前進。既然廢除了分封制就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機構體系幫助皇帝處理各種事務,三公九卿制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是在秦帝國的建立之始政權穩定性不是很好,特別是在秦始皇后期,由於秦國實行的很多的政策不被當時的各地農民和舊的貴族所接納,秦始皇一直採取的是包容的想法,想以寬容的態度讓六國的人民接受秦國統一華夏的事實,但是事與願違,各地的傷害秦兵和秦人事件層出不窮,時間久了,年齡越來越大的秦始皇就失去了耐心,為了轉移國內農民對秦國的仇恨,秦始皇開始大舉用兵,攻打匈奴,收復南越,過重的賦稅和徭役,讓各地的農民苦不堪言,在秦始皇死後不久就爆發了各種暴亂與起義。

三公九卿制的創立讓秦國的皇室的其他人的權力大大削減,在各地的暴亂與起義中,只靠著三公九卿去鎮壓,遠遠不夠,況且都還不上心。在劉邦率兵攻入咸陽之時,竟然無人勤王。劉邦也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在漢朝建立之時實行了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存的方針。


大秦帝國真的這麼不堪一擊嗎?用三個真實的理由告訴你真相


第三:秦國的主要大軍不在咸陽周邊,領兵之人也有不願勤王之人。

在秦帝國的末年,秦國的主要兵力主要分佈在北方和南方。北方主要是由蒙恬帶領著防止匈奴南下,南方主要是由趙佗帶領著征伐百越。北方的將領在蒙恬死後由其副將帶領,最後與章邯合兵一處,但是卻被項羽擊敗,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還被折斷了,剩下的擁有五十萬大軍的趙佗呢?卻擁兵自重,對秦帝國的遭遇置若罔聞。

秦帝國不是不堪一擊,除了上面分析的三種原因之外,還有就是由於秦始皇的離世太突然,權力的交接出現了問題,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秦二世的呆傻,在趙高的帶領下變得格外逼真,沒有好的領導者,滅亡也是遲早的。

結語:秦帝國開創了一種新的制度,雖然在這個新的制度中大一統的秦帝國土崩瓦解了,但是卻順應了歷史潮流,讓郡縣制與三公九卿制在後世保留了下來,這更能說明秦帝國的偉大,不堪一擊不知從何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