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美國曆史上黑人奴隸的真實家庭生活

美國電影《被解救的姜戈》講述了一個黑人奴隸在一位白人賞金獵人的幫助下從奴隸主手中解救自己心愛妻子的故事。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美國曆史中的黑奴是作為種植園主的財產而存在的,他們只是辛苦勞作的勞動力,沒有基本的人權,更不要談娶妻生子。那麼在美國曆史上真實的情況是怎麼樣的?黑人奴隸可以結婚嗎?他們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嗎?


「真相」美國曆史上黑人奴隸的真實家庭生活

《被解救的姜戈》宣傳海報

在奴隸制的早期,黑人奴隸的結合以及家庭生活受到性別比例失衡的制約。通常來講,每一艘販奴船從非洲運來的黑人奴隸以年輕力壯的男性為主,女性只佔到三分之一,兒童約佔五分之一。因此,這個時期美國黑奴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比如,在1730年代的喬治王子縣,黑奴的男女比例為187比100,在該縣幾個較大的種植園內,男女比例甚至到了249比100。這種情況在當時的美國南部地區非常普遍。因此,黑人組成家庭的機會非常受限,黑人男子成婚的年齡非常的晚,甚至許多人終身沒有機會成婚。同時,黑人女性通常更願意選擇在美國出生的黑人男子為伴侶,因為他們身體更健壯,又通曉英語。所以新來的黑人男性結婚成家的機會就更少了。


「真相」美國曆史上黑人奴隸的真實家庭生活

男性黑奴與女性黑奴一起被販賣

隨著時間的推移,非洲與美國之間的黑奴貿易逐漸停止,美國的黑奴大部分變成了當地出生的黑人,黑人的性別比例也逐漸趨於平衡,在有些地區達到了1比1或者1.1比1。這就使大部分黑人結婚成家成為可能。到了1770年代以後,奴隸們組成家庭已經變成了普遍現象。黑奴通過婚姻逐漸重建了自己的血親系統。在一個年輕黑人周圍,除父母外,可能還有祖父母、叔父、姑母、姨媽和舅舅以及堂、表親戚。其家庭模式也和普通人的一樣,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組成。不一樣的是,奴隸家庭中女性的作用更為重要,她不僅和男性奴隸一樣需要勞動,而且負擔維繫家庭和教育子女的職責。黑人男性的生活通常沒有保障,繁重的勞動使他們不能照顧家庭,所以子女往往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黑人的家庭生活和家系,於是便以母親為中心而得以維持。


「真相」美國曆史上黑人奴隸的真實家庭生活

一個普通的黑奴家庭

與此同時,黑人的家庭生活也受到許多威脅和限制,因而極不穩定。黑人奴隸的合法性取決於主人的認可。比較開明的種植園主會鼓勵自己的奴隸結婚,甚至會請牧師來主持婚禮,奴隸們自己也可以舉行婚禮慶祝活動。但是,美國各蓄奴州均沒有立法去保障奴隸婚姻和家庭的合法性問題。根據法律,奴隸屬於財產,因此不能享有訂立婚姻契約的權利。缺乏法律的保護,黑人家庭時時刻刻籠罩在危機的陰影下。奴隸主可以隨意將黑奴的家庭成員轉賣,造成骨肉分離。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一個種植園的財產在多個繼承者中間分配,同一個家庭的黑人歸屬不同的繼承者所有,這樣也會導致黑人家庭的解體。在小型的種植園中,這種可能性更大,因為小種植園主的子弟在沒有分到田地的情況下,會帶著分到的奴隸去其他地方發展,使原來生活在同一個種植園的黑人家庭成員分離,而且再度團聚的可能性非常小。比如,據資料記載,馬里蘭州查爾斯縣一名叫威爾的黑奴,經常奔波100多英里,到弗雷德裡克縣去探望他的妻子。另外,小種植園通常沒有足夠的女黑奴成婚,黑人男子只能和別的種植園的女黑奴成婚,夫妻團聚的時間自然有限,正常的家庭生活不能得到保證。

因此,《被解救的姜戈》中的姜戈與妻子結婚的情節設定是合理的。在美國曆史上,奴隸是可以相互成婚,組成家庭,並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的。但是這種婚姻不受法律保護,而家庭生活經常會由於外界環境的變化而難以為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