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暴躁寶寶”,運用“三不”原則,提高孩子情緒控制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中,很多認知和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習得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或者是沒有進行恰當的干預,那麼孩子對於某一事物或者情感的認知會是較為片面的。

尤其是當下父母們對於孩子的訴求尤為重視,總是樂於滿足孩子提出的各種條件,這使得孩子在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中長大,對於情緒疏於管控、對於行為缺少約束。

某一天,當父母發現孩子變得情緒暴躁,一言不合就大喊大叫無理取鬧時,父母們才會意識到對於孩子的縱容反而讓孩子成了情緒的奴隸。

家有“暴躁寶寶”,運用“三不”原則,提高孩子情緒控制能力

林林家的孩子上幼兒園了,本來她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孩子遲遲不能夠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境況,讓她感到心力交瘁。

原來林林是一名高齡產婦,當年冒著很大的風險才生下的寶寶,所以寶寶一出生林林就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更是為此當起了全職媽媽。

林林給孩子用的通常是能力範圍內最好的,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後,林林更是對孩子有求必應。

林林性格溫和,但是孩子卻是個暴躁寶寶。有時候孩子“下命令”後林林沒有及時作出反應,孩子便會大喊大叫一通,甚至還會拿起周圍的玩具發洩。即便是好脾氣的林林也被孩子帶出了情緒化,有時候甚至會動手打孩子幾下,可是孩子暴躁的氣焰卻沒有被壓制住。

家有“暴躁寶寶”,運用“三不”原則,提高孩子情緒控制能力

如今孩子上了幼兒園,常常會衝著小夥伴們發脾氣,這讓孩子一直都沒有交到朋友。為此幼兒園的老師也和林林溝通了很多次,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配合幫助孩子改正這種情緒暴躁的性格。琳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如此暴躁,更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

孩子們出現情緒暴躁的原因是什麼?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性格特點形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這和遺傳、環境、教育等很多方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其中環境對於孩子脾氣秉性的影響是最為巨大的。

所以當父母覺得孩子情緒暴躁時,不妨從孩子每天所處的成長環境中入手分析。

1. 孩子的需求沒有被看到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習慣按照自己的固有認知來判斷孩子所處的環境以及孩子的內在需求。當然這種情況下常常會導致孩子真正的需求沒有被看到,當孩子長期處於被父母誤解的環境中,是孩子便會產生一種急躁情緒,更加急迫的渴望父母能夠看到自己真正的想法。

家有“暴躁寶寶”,運用“三不”原則,提高孩子情緒控制能力

2. 孩子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一方面有些父母對於孩子的需求沒有足夠的重視,並且認為孩子總是三分鐘熱情於是對孩子的需求選擇性忽視,這使得孩子最基本的“需求-滿足”機制被打破。孩子無法與父母進行正常的溝通,脾氣暴躁異常。

另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分滿足,導致孩子的需求不斷增多,最終變成無法被滿足的地步。很多對孩子過分溺愛縱容的家長會發現孩子不僅不會因為自己滿足了他部分需求而懂得感恩,反而會因為有部分需求沒有被滿足而對父母態度惡劣。

3. 受到父母情緒化的影響

美國的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曾經在自己的著作中表示,孩子不願意聽話,通常和三點原因有關,其中父母容忍自己加入到與孩子的衝突之中。這也意在說明父母在處理問題時將自身的情緒化帶給了孩子,這使得孩子也無法冷靜的思考問題,只能被負面情緒所裹挾。

家有“暴躁寶寶”,運用“三不”原則,提高孩子情緒控制能力

對待暴躁寶寶,家長們要學會“三不原則”

不要強勢的對孩子的情緒進行批判

很多家長習慣將自己放在一定的高度之上,居高臨下地向孩子進行點評。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會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批判孩子的錯誤之處,這將使得孩子情緒變得更加激動不受控制。

不採用負面消極的方式應對孩子的脾氣暴躁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脾氣暴躁時會採用一種非常負面而又消極的方式應對,比如說動輒打罵或者說選擇性無視。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情感訴求,對於父母而言是不重要的。孩子在這種環境刺激下會變得更加變本加厲,笨拙地選擇這種相對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訴求。

不要低估父母教育對孩子產生的正面影響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會有一種急躁的情緒,只要孩子沒有在第一時間有所改正,父母便會失去耐心,於是隨意地給孩子貼上一個不好的標籤,認為孩子無可救藥。而事實上父母教育對於孩子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的學習能力會帶給父母意想不到的驚喜。

家有“暴躁寶寶”,運用“三不”原則,提高孩子情緒控制能力

生活中父母究竟應該如何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給予孩子情緒一定的接納

當孩子被負面消極的情緒所困擾時,表面上看是孩子表現出了脾氣暴躁,但是追根究底孩子的內心是孤獨而無助的。

維託斯·德旅社爾曾經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過人類的和睦關鍵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愛,在於他們所營造的家庭溫暖。

所以當父母向孩子表達愛,並且給予孩子情緒一定的理解和接納時,孩子更加能夠安靜下來。在此基礎上,父母教會孩子控制情緒才有可能成功。

引導孩子冷靜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通常脾氣暴躁的孩子只能夠通過哭鬧等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說明孩子缺乏掌握正確表達想法的技巧和能力。所以父母在安撫孩子後,應該引導孩子冷靜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告訴孩子哭鬧不能夠解決問題,只有說出來父母才能夠幫助你。

家有“暴躁寶寶”,運用“三不”原則,提高孩子情緒控制能力

幫助孩子意識到暴躁情緒帶來的傷害

當孩子衝他人發脾氣時,完全沉浸在負面情緒的掌控之中,孩子無法意識到這種行為會對他人造成情感上的傷害。所以父母可以通過培養孩子同理心等方式,幫助孩子意識到暴躁情緒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在孩子成長中表現出情緒暴躁的一面情況並不少見,這和孩子所生活的家庭環境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影響很有關係。父母有必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所給予孩子的引導,從而發現問題採用積極的方式應對。大家對於暴躁寶寶的教育有哪些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