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蝸牛"寶,你會著急嗎

早上送小朋友去幼兒園,從一下車開始,小朋友就蝸牛附體。先是慢騰騰地走到幼兒園外牆宣傳畫旁邊,邊走邊看,邊說邊問,“媽媽,這是誰畫的呀?”“媽媽,這個小朋友在過馬路,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這個小朋友的媽媽去哪了?”……

看著身邊的家長和小朋友絡繹不絕地從身邊走過,心無旁騖地徑直向校門走去,想著老師按時到班的要求,心中的焦急感油然而生。一邊聽一邊答一邊拽著小朋友往前走。好不容易走到學校裡面,突然他對傳達室旁邊的區域又產生了好奇,想掙脫我跑去看看。旁邊的家長都行色匆匆地牽著孩子往前走,還有的小跑著向前為了在晨檢隊伍裡排到前面,我也不由自主地拉著小朋友往前走。

但好奇寶寶有股子拗勁兒,小手使勁兒想要掙脫,我突然想,反正時間還來得及,何必這麼著急?急匆匆往前趕有什麼意義呢?乾脆拉著他滿足他的好奇心。我們退回了十幾步,他在傳達室牆上立著的幾根鋼叉旁停了下來,問:“這是什麼呀?”看到牆上的“防暴”二字,我告訴他:“這是打壞人的。”“打壞人的嗎?壞人長什麼樣啊?”新一輪的問題又讓我一時語塞,壞人長什麼樣?有尖尖的牙齒,長長的爪子嗎?這種錯誤的引導還不如不說吧。“壞人有可能跟我們長得一樣……”不知道他能聽懂多少。

蝸牛附體是一個好奇寶寶的日常。有一次帶他從博物館回家,路過七里河,大冷的天,簡直“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而他興致勃勃,非要去河邊看一看。作為一名心太軟的親媽,我決定陪孩子當個大傻。於是在零下三度的天氣,我們來了一場長河內外只有我們二人的包場親子游,漫無目的,乘興而歸,就當是學一學王子猷雪夜訪友吧。

不得不說,蝸牛寶寶的觀察力很驚人。他能發現河邊欄杆上很隱蔽的一小片蜘蛛網,也常能看到天上像針尖一樣大的飛機,還有地縫裡一隻駝糧食的螞蟻……不得不佩服,微觀的世界只有這些有閒心和好奇心的小人兒才能欣賞了,我們這些忙碌的大人活得多麼快而粗糙。

家有

小朋友說:“這是個big A”

但是當有的地出行時,蝸牛寶寶的好奇就變成了拖後腿。早上一下雨,哪怕上學時間很緊張,你心急火燎,他也要像佩奇一樣踩一踩水坑。去醫院打防疫針,你這邊急著登記排隊,他也要去看看醫院池塘的小魚。睡覺前,哪怕快到11點了,你擔心他明天又賴床,他也要一頁一頁把卡梅利多的故事翻完……

你總是急匆匆,而他總是慢悠悠。我們是在生存,他們才是純粹地享受生活。龍應臺有本書《孩子,你慢慢來》,講述兒子在十分鐘的放學路上走兩個小時才到家的故事。有時候,我們的著急並不是真的要趕時間,不是每次都有一個deadline,只是心在急,習慣在急。有人說,人生就像馬拉松,要學會享受沿途的風景。生活的目的是應該不停地打魚,還是一邊打魚一邊曬太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可以確定的是,人不是永動機,走得太快身體會疲憊,靈魂會跟不上,功利心和目的性太強,生活會缺少一些味道和感知。不如抱著牽著蝸牛去跑步的心態,向小朋友學習,和他一起體味慢慢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