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話匣子”一枚,我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婉寶很喜歡看小豬佩奇,有時候我會陪著她一起看。有一集小羊蘇西跟佩奇說話,佩奇總是打斷她。蘇西很生氣,就說:“佩奇,你真是個話匣子。”佩奇決定再也不說話了,可是她總是忍不住。豬爸爸說:“其實做一個話匣子也沒什麼不好啊,佩奇你真的很擅長說話啊。”看完,我對婉寶說:“你也是個話匣子啊。”

家有“話匣子”一枚,我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我和婉爸都是典型的理工科,兩個人都不喜歡說話,不善交際,都是埋頭大幹型,會做不會說。這種人,說實話,在社會上真的挺吃虧的。

認識我們的人都說婉寶一點都不像我們。她很喜歡說話,現在兩歲半,講起話來頭頭是道,同小區比她大半歲的小孩都沒她會說。小朋友的媽媽曾經說:“婉婉,你怎麼光長腦子,不長個子啊。”說到這裡觸到我的痛處了,我們婉寶就是個子太矮了,怎麼都不長,鞠一把傷心淚啊。

家有“話匣子”一枚,我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婉寶還很喜歡跟不認識的人交流。帶她出去玩,碰到修電纜的工人,她會跑過去問:“叔叔你在幹什麼,媽媽要帶我去好玩的地方。”還有一次,在公園跟她的好朋友吵架了,她就跑到旁邊一堆打牌的爺爺奶奶旁邊說:“爺爺,她不要和我做朋友了,我們再也不要說話了。”那個爺爺說那我們和你做朋友。然後她就站在旁邊跟爺爺說了半天的話。

我們兩個不愛說話不愛交際的人是怎麼培養出一個話匣子的呢,我想得從孕期來說起吧。

胎教,我覺得真的很重要。懷孕的時候我每天都會去公園走半個小時,在走的時候我都會跟寶寶說話。從樹葉黃了,落下來了到玉蘭開花了,小草鑽出來了;從練太極的老爺爺到踢皮球的小哥哥。看到什麼我就說什麼。有時候我會讀唐詩,念兒歌,抑或唱歌給她聽。我想胎兒在媽媽肚子裡不光能感受到媽媽的愛,也能體會到語言的魅力。

家有“話匣子”一枚,我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從婉寶六個月會坐開始,我就每天給她讀書,從布書到繪本一點一點過渡,時間也從半個小時慢慢延長到一天兩個小時。培養閱讀的興趣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受益終生的事。

睡前時間也要充分利用好。我們一直培養的習慣都是提前半小時上床讀書,讀好書關燈睡覺。關燈躺在床上,孩子並不會很快入睡,一歲以前我都是唱歌哄睡,有一天背了一段三字經給她聽,沒想到婉寶很快就安靜下來,聽的很認真。三字經這種三字一頓,有韻律的詩文,不僅朗朗上口,而且讓寶寶很有安全感。從三字經之後,我又慢慢加入了五言詩,兩歲以後加入了七言詩。

家有“話匣子”一枚,我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我家的閱讀角

其實跟別的小朋友比,我家婉寶算開口晚的,一歲半的時候還只會叫爸爸媽媽。可是因為有之前大量閱讀繪本積累的詞彙量,從19個開始突然進入語言爆發期。每天她的嘴裡都會蹦出很多的新詞,每天都會帶給我驚喜,同時也正式晉升成了一枚“話匣子”。到22個月的時候,婉爸帶她出去玩,回來跟我說寶寶會背三字經了,我都被驚到了。23個月的時候我背給她聽的已經全部會背,逼著我趕緊去學後面的。到24個月她已經會背很長一段的三字經,十幾首五言詩,幾十首兒歌,這些都是我平時讀給她聽的,從來沒教她背過。 25個月一天早上推她出門,路上有落葉,她問這是什麼,我說:昨天晚上下了雨,葉子從樹上落下來了,這是落葉。婉寶就接了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從來都是隻讀給她聽,沒有解釋過什麼意思,可是這麼小的孩子卻可以自己體會到,所以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家有“話匣子”一枚,我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另外我想對媽媽們說的是,跟孩子說話不要用兒化音,也不要把她當成一個小孩子,總是同她說簡單的話。你跟他說什麼,他都會儲存在小腦袋裡,雖然現在不懂,可是某天就突然從嘴巴里蹦出來。一天早上,婉寶抱著我的頭說:“媽媽是我的好朋友,爸爸不是我的好朋友。”婉爸有點吃醋了問我不是你的好朋友嗎。婉婉很生氣的說:“我已經說過了!”兩歲半的小孩能把這個“已經”理解而且運用好,是不是很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